基于麦可思评价的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分析
——以四川水职院酒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为例
2020-04-03王静
王 静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崇州 6100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秉持为行业和企业培养具备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截至2019年,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酒管专业先后与广州嘉逸酒店集团、皇冠假日酒店、榛悦隆堡酒店等9家酒店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能力递进、进阶入岗的“2+1”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于2017年7月开始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2018年9月开始实施新的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寻找一种适合本区域经济发展和酒店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模式。
1 现代学徒制办学基础
1.1 师资基础
师资队伍逐年发展壮大,尤其在师资结构上经历了从校内教师的单独授课,发展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执教,校内导师在理论知识和职业态度方面的引导结合行业导师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尽早明确未来职业能力发展方向。
1.2 教学基础
建有校内实训室5个(含前厅、客房、餐饮、茶艺)、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研磨时光咖啡厅创新创业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个。仅能满足学生日常教学需要,无法满足学生未来职场发展需要,分析可以看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低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3%;学生对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的满意度都不高,课程内容实用性,新颖性,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实践环节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1.3 办学质量基础
从图1麦可思数据对管理工程系及酒店管理专业的调查分析显示,酒店管理专业2014-2017年期间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亮点,修订依据缺乏可靠的来源,甚至出现三年内没有修订的情况,与行业对接力度不够,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了解不透彻。
图1 麦可思对教学计划等的调查数据
2017年6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外审提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改进要求。2017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学院平均水平3%,但与学院骨干专业就业率还有差距。麦可思报告显示,2017届毕业生需要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首要改进需求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与企业需求之间差距大。
通过以上分析,酒店专业存在以下问题:
1)深入企业行业不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2)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不对应,未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需求。
3)教学方法手段缺乏多样化,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4)教学空间和设施设备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训需要。
5)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模式单一。
针对以上问题,力求通过现代学徒制这样的办学模式,改变现有办学模式中的不足,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2 现代学徒制实施途径分析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在专业相关技能实训方面,以及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足,在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优质院校建设大背景下,学院从顶层设计开始了教学诊改,紧扣行业从业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提出教学的两链打造见图2,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修订,从教学模式上突破,在“2+1”办学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新型模式:新型现代学徒制。
图2“两链图”
2.1 实施流程
为了解决酒店专业在实习实训实践环节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问题,提高学生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坚持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学徒专周,学徒专月形式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主要以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学生第1学年在学校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在第三学期践行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酒店、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尝试、感悟企业文化,让学生在身份转换过程中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第四学期返回校园接受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酒店学习过程中,实行1师1徒制,根据具体岗位新老员工混合编组组成学习小组,老带新穿插其中,使学生能结合岗位技能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做到理实贴合见。
2.2 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改革
1)科学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为了培养适应饭店行业发展、管理层及一线人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首先在2017年9月开始重点对成都区域酒店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工作态度有机结合,开发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逐步与企业合作编写以“立项目、分模块”为模板、工学结合的教材、课件、实训指导书;对现代学徒制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采用企业导师评分占70%,校内导师评分占30%的模式进行,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更加客观;在与企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学生毕业及初步实现职场定位,初步完成好职场规划,即让学生尽早融入行业,缩短了践习实践期,提升了学生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在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环节(见图3),重点通过法制化组建课程委员会,进行全方位调研,得出行之有效的课程与能力的对应表,构建课程体系,之后根据这些资源制定课程地图(见图4),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图3 课程建设环节
图4 课程体系图
2)围绕培养目标科学确定资源建设
①制度资源
2018年12月启动与天府明宇商旅集团合作举办现代学徒制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正式实施,校-企-生-家四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组建校企导师团队,实施分阶段学习,最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校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②师资队伍的跟进培养
仅2019年,2名骨干教师暑假赴合作酒店跟岗实践锻炼,到2020年8月全体教师完成第一轮赴酒店跟岗实践锻炼学习,提升实操能力,掌握行业发展动态;2019年度本专业教师团队积极主动参与各级各类培训达18人次,争取2020年完成教师培训20人次,全面提升教师执教水平。
③实训资源
截止2019年9月,已经完成6个实训室共计620平方米的一体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满足校内目前的练习和授课需要,目前还缺少大师工作室和库房。为配合优质院校建设和校企合作需要,在2020年还将修建创客大楼,开设酒店管理公司方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的实景实践。
④信息化教学资源
本专业在218-2019学年度完成了《中餐服务》和《宴会设计与管理》两门院级课程云教材的编撰并在学院推行使用。酒店专业核心技能动画、视频24个和云班课的使用等都为现代学徒制的远程教育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撑。
⑤教学质量监管制度资源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由酒店人力资源部和学院教务处双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渗透到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酒店师傅每天跟岗督导,人力资源部抽检;学校教学科、学管科组织日常教学检查,不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务处协调解决。学生教学联络员和班长一起对教学中的问题和建议直接向酒店分管领导和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反馈信息,由学校分管教学领导会同院教学委员会处理解决。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辅导员或学业导师安排解决,必要时通过学习方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QQ,微信远程视频等形式引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3 现代学徒制实施成效总结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因校制宜,同时与企业无缝对接,但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发现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企业导师资质影响学生未来职场的竞争力
通过对学生学徒制办学生QQ投票调查显示,共列出16项选项,40人投出145票,其中企业导师共32人,男性导师仅8票,占总导师人数25%;导师至少有一次跳槽经验占10票,从未跳槽7票,职场经验丰富的11票;导师对自己循循善诱的占15票,没有引导作用占4票,引导很多很好21票;大专及以上学历36,大专以下学历4票,占11.1%,从以上统计分析,导师职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期通过职业导师的指导提升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未来再就业和职场晋升能力提升有更大帮助。
3.2 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保障
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对学生的培养经费不够充足,比如在后勤保障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宿舍条件破旧,有老鼠出入,硬件条件不足很严重,饮食条件还相对较好。
学校在教学和教材合作方面资金相对充足,政府对学校和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不足,在政策支持,比如对企业的税收支持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
3.3 四方合作文件的责权利约束机制制定
从校-企-家-生四方的责权利机制方面分析,一是对家长的宣传不够,家长对新型学徒制办学模式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父母消极意识影响,在学徒制学习过程中执行力不够,甚至少数学生自主选择该模式学习后不到一周就因父母的强烈反对毅然回到学校;学校对学生的退出机制缺失,导致中途学生提出退出随意性太强,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职业幸福感教育,加大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力度,获得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反省造成学生中途退出的原因,找出企业做得不好的地方,和学校一起承担起共建共赢的社会责任感,在约束机制方面逐步完善。
3.4 评价机制的探索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导师远程开展教学和考核,还要求学生每人每日一景的拍摄上传和解说,加上每日日记,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控,考核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融入企业导师的过程性考核和评价,结合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学徒制班学生考核全部合格,大致分布如下:30%学生成绩优秀,66%学生成绩良,4%学生成绩合格。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结合对两种模式办学学生成绩和能力的跟踪调查发现,学徒制办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加速学生在职场的成长,提升学生再就业和跨专业就业能力,对职业忠诚度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