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四项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及分析

2020-04-03曾炎炎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凝血酶

曾炎炎

(信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信宜 525300)

临床中,病毒性肝炎比较常见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因为感染肝炎病毒所致,传染路径十分复杂、流行比较广、发病风险极高[1]。一旦患上病毒性肝炎,就会导致患者肝区疼痛、厌食、呕吐、恶心、无力、肝功能异常,如果治疗不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进展成为肝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安全健康。病毒性肝炎疾病的主要特征以肝脏损伤为主,肝脏是诸多物质的合成之所,比如凝血因子、蛋白质、凝血酶原等,一旦肝脏损伤,凝血因子就会随之改变[2]。临床实践认为,通过凝血四项检测,可进一步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受损情况,进而便于临床评估患者病情,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可靠支持。鉴于此,本文特此以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例,着重探讨了凝血四项检测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对比(Mean±SD)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的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其中包括52例男性和48例女性,年龄20-79岁,平均(48.7±7.9)岁;33例慢性肝炎、31例急性肝炎、17例重症肝炎、19例肝硬化。另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其中包括19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龄23-79岁,平均(48.9±8.6)岁。所有观察对象的接收时间均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已经签署同意书。两组临床资料P>0.05,均衡性、一致性良好,可用于分组对比。

1.2 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入院后,均接受凝血四项检查,方法如下: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并置入抗凝试管内(内含枸橼酸钠抗凝剂0.2 mL),摇晃均匀,快速离心,将血清分离出来,在2 h内利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完成检测,其中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以凝固法为主,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以Clauss法为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

1.4 统计学分析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百分比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Mean±SD)描述,行t检验。当P<0.05时,说明存在较高的检验价值。

2 结果

研究组与常规组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重症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最长,其次为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最后为肝硬化患者;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对比,重症肝炎最长,其次为肝硬化、急性肝炎,最后为慢性肝炎;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急性肝炎患者最高,其次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后为重症肝炎。详情见表1。

3 讨论

以肝脏病变为主的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会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腹痛、恶心,甚至肝脏肿大、持续高热不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3]。故而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明确患者肝脏损伤情况,这对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患者预后结局的改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实践发现,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与机体纤溶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具有紧密的关系[4]。肝脏是蛋白质合成最为重要的场所,凝血因子抗凝血蛋白以及纤溶酶蛋白等物质的合成,也在肝脏内。同时肝脏还负责机体排毒、代谢,能够将肝素予以有效清除,将纤溶激活物予以灭活,还可以调节抗凝血-凝血系统平衡。肝脏影响着机体凝血功能、止血功能,一旦肝脏发生病理变化,肝功能就会随之减弱,凝血系统也会因此而紊乱[5]。凝血四项指标主要有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外源性、内源性凝血系统之中的凝血因子活性,与此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机体肝素抗凝活性。一旦抗凝血-凝血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时,凝血功能就会出现异常的改变。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高效的凝血功能蛋白质,为急性时相蛋白,若是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则需警惕机体肝功能有无损伤。凝血酶时间指的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之下转为纤维蛋白所需时间,如果所需时间较长,则说明纤维蛋白大量降解产物,使得纤溶活动不断增多,说明机体肝素抗凝作用被激活[6]。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的是外源性凝血系统之中的凝血因子水平,若是此项指标时间较长,说明V、X、VIII以及II等凝血因子活性有可能异变。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的是内源性凝血系统之中的凝血因子水平,若是此项指标时间延长,说明机体凝血因子IX、VIII、XI以及XII缺失[7]。彭鹏等[8]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3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结果甲组之中的重症肝炎[TT(26.6±2.9)、PT(31.5±8.2)、APTT(79.1±15.1)、FIB(1.5±0.6)]、急性肝炎[TT(16.2±2.1)、PT(16.2±1.4)、APTT(47.7±3.2)、FIB(2.9±1.1)]、慢性肝炎[TT(19.1±1.1)、PT(17.9±2.2)、APTT(46.2±3.3)、FIB(2.1±0.9)]、肝硬化[TT(23.9±2.1)、PT(23.4±4.1)、APTT(52.5±10.6)、FIB(1.5±0.6)]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均高于乙组[TT(14.5±0.8)、PT(12.9±1.2)、APTT(32.2±2.6)、FIB(2.8±0.5)],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而在本文中,以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例,与3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发现,研究组之中的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均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凝血四项检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价值较高。与此同时,重症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最长,其次为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最后为肝硬化患者;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对比,重症肝炎最长,其次为肝硬化、急性肝炎,最后为慢性肝炎;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急性肝炎患者最高,其次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后为重症肝炎。说明病情程度不同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其凝血四项指标水平差异显著。通过凝血四项检测,还有助于临床明确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实际病情。

总而言之,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凝血酶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儿童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效果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基于稀土离子介导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关的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影响血液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的因素
看恐怖片,血液都被吓凝固了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