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指标对冠心病诊断价值分析

2020-04-03霍燕珊蔡奕鸿温少玉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参考值血常规标志物

霍燕珊,蔡奕鸿,温少玉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科康复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在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以后,血管管腔会变得狭窄、堵塞,使得心肌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绞痛,若得不到及时救治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1]。冠心病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而根据相关研究该病的病理变化与血液指标有一定关系[2]。血常规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都可以对冠心病进行辅助诊断,因此本研究通过联合血常规指标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探讨血常规检验指标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冠心病患者入选研究组,又将同期36例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的体检健康者入选对照组。研究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5-80岁,平均(57.92±11.67)岁;其中心绞痛23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病程8个月-9年,平均(3.86±2.27)年。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6-82岁,平均(56.67±12.08)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可比性要求。

1.2 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的肘前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及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3]的相关规定进行。每名研究对象采集两份血液标本,一份添加抗凝剂的2 mL血液标本用于血细胞分析,另一份添加分离胶、促凝剂的2 mL血液标本经离心处理的血清用于生化分析。血常规指标的测定由全自动血细胞仪完成,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的测定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

1.3 观察指标 (1)血常规指标:①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正常参考值范围11.6%-14.6%;②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正常参考值范围15.1%-18.1%;③血小板总数(PLT),正常参考值范围(100-300)×109/L;④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参考值范围7.4-12.5 fL;⑤血小板比容(PCT),正常参考值范围0.11%-0.28%。(2)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①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正常参考值范围0.000-0.015 μg/L;②心肌肌钙蛋白T(cTnT),正常参考值范围0.000-0.010 μg/L;③心肌肌钙蛋白I(cTnI),正常参考值范围0.000-0.040 μg/L;④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参考值范围0-24 U/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在多项血常规指标中,只有RDW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PDW、PLT、MPV和PCT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比较(Mean±SD)

2.2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比较 4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hs-cTnT、cTnT、cTnI和CK-MB,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Mean±SD)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改变,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生活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目前,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除了临床表现(如心前区疼痛)以外,主要是心电图检查,然而许多早期冠心病患者在静态情况下心肌缺血不明显,常规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而动态心电图检查很少应用于普通体检者,血常规检查是体检必备项目,如果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冠心病危险因素,那么对于冠心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有研究[4]显示,红细胞、血小板的参数变化与冠心病的进展、预后有着密切关联。因为冠心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硬化诱发的,而冠脉硬化特征之一是血小板含量升高[5]。冠脉硬化始于冠状动脉内膜血栓的形成,此时大量血小板聚集、黏附于血管壁上,使血液系统中的血小板被大量消耗,由此刺激造血系统巨核细胞释放大量大体积血小板,引起血液系统中血小板体积异常。PDW、PLT、MPV、PCT等参数与血小板激活、聚集程度有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动脉内膜血栓引起的冠脉硬化特征。PDW反映血小板体积离散程度,PLT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衰老程度,MPV直接反映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也就是与血小板活性有关,而PCT是PLT与MPV之积。上述参数可能与冠心病进程中的时间有关,当冠心病的病变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血小板参数已发生过变化,所以其变化量不显著,本研究中血小板参数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因为患者并非发病初始就诊,而是在病情恶化后才来治疗,此时血小板参数已经历过变化,回复至接近正常水平。RDW反映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传统上用于鉴别贫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与冠心病的发病发展有关,RDW≥13.0%的患者比RDW<13.0%的患者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可作为冠心病发生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或预测因子[6]。本研究显示,RDW比血小板参数能更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者差异,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血常规指标。

hs-cTnT、cTnT、cTnI、CK-MB均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指标,具有高度的心脏特异性,心肌损伤后迅速升高,并且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其应用价值已为临床证实,因而可作为RDW特异性筛查后进一步验证,两者联合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指标中的RDW对冠心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联合,可控制检测成本又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参考值血常规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萍乡市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调查
血常规解读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