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2020-04-03王淑梅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优良率

王淑梅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仁济医院,吉林 吉林 137000)

临床针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在拟定麻醉方案期间,神经阻滞麻醉获得广泛应用,但是因为无法获得显著阻滞效果,患者呈现出较大的生命体征变化,从而无法对骨折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出保证。对此,超声引导方式的配合应用,对于骨折手术的顺利进行可以做出进一步保证[1]。本次研究将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探究拟定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并应用的可行性,以利于骨折患者的早期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6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手术麻醉方案;参照组(n=78):男40例,女3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6-51岁,平均年龄为(35.49±1.39)岁;实验组(n=78):男48例,女3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7-53岁,平均年龄为(35.59±1.33)岁;纳入标准:①均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方法配合手术;②知情同意书签署;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所患心肝肺肾疾病尤为严重;②无法配合完成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收治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经过分组并拟定麻醉方案应用期间,参照组:拟定常规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完成心电监护连接以及静脉通道建立后,选择罗哌卡因以及利多卡因对患者展开局麻操作,保持20 mL总剂量[2]。对患者仰卧位采取辅助完成,将其肌间沟顶点作为穿刺点完成常规麻醉操作;之后,穿刺点选择在患者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位置展开,对患者完成临床麻醉;实验组:拟定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完成心电监护连接以及静脉通道建立后,选择罗哌卡因以及利多卡因对患者展开局麻操作,保持20 mL总剂量。对患者仰卧位采取辅助完成,之后针对患者下臂丛神经以及周围显像,通过超声引导合理消除后,通过了解平面外成像,选择对应的穿刺点展开穿刺操作,准备麻醉药合理注入;之后通过超声引导,穿刺点选择在患者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位置展开,合理注入局部麻药完成操作[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麻醉优良率。

1.4 判断标准 优:骨折患者未表现出疼痛感,骨折手术期间无需选择镇痛药物进行干预;良:骨折患者手术期间呈现出牵拉痛,并且需要准备少许镇静药物进行干预;差:骨折患者手术期间不具备充分术野,手术期间需要准备镇静药物进行干预。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展开两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患者麻醉结果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麻醉优良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结果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麻醉优良率(98.72%)高于参照组(91.03%)(P<0.05),见表1。

表1 两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临床对比[n(%)](n=78)

3 讨论

临床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在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期间,超声引导方式的有效应用,可以将人体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清晰显示,可以对神经阻滞麻醉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从而对骨折手术的顺利开展做出保证。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麻醉优良率(98.72%)高于参照组(91.03%),可充分说明拟定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于临床接受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利于麻醉优良率的显著提升,最终促进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早期转归。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优良率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呵护锁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