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梅毒筛查的评价

2020-04-03杜丽伟陈相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苯胺螺旋体化学发光

杜丽伟,陈相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选择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筛查梅毒。化学发光法是应用于梅毒特异度抗体的重要检测方法,由于多数检测仪器设备刚刚起步,因此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筛查螺旋体,应用化学发光法比较少[1]。此次研究主要是比较分析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梅毒筛查的结果,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临床需要进行的197份梅毒筛查试验标本,标本来源于妇科、产科和皮肤科。

1.2 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仪及配套试剂,洗板机、数显混匀器、质控血清。分别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之后应用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试验,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生产说明书操作,并且设置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化学发光法测定质控血清[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和分析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并且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并且使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阳性率 对本次所采集的梅毒标本,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进行检测,化学发光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血清标本梅毒检测结果

2.2 TPPA确认比较 选择其中一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标本,之后通过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确认,将TPPA作为对照方法,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法和化学发光法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和敏感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化学发光法的特异度和敏感性明显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不同筛查方法的结果比较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所检测筛查的梅毒标本比较多,为了控制梅毒蔓延,必须尽早诊断和治疗,选择具备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试验方法。当前,实验室在筛查梅毒时多采用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法,并且以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验证试验[3]。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法能够有效检测血清反应素,在梅毒感染的不同时期,反应素的检出率差异性比较大,且在感染梅毒后3周后才会出现,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悔逐渐消失,是晚期梅毒患者检测结果阳性较低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方法学原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水痘和风疹等疾病中产生抗类脂抗原抗体,若与牛心磷脂抗原结合,就会发生凝集反应,此时就会出现假阳性结果。按照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确认比较结果能够看出,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低,因此需要寻找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以此筛查苍白密螺旋体。部分学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筛查,结果认为,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比较高,且灵敏度也比较高,结果判断比较一致,可以应用到大量梅毒标本筛查中[4]。

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是应用苍白密螺旋体,作为抗原检测抗体,具备较高的明显和特异性。但是由于需要手工进行操作稀释,会干扰和影响试验结果。所以此种方法不能应用到大批量筛查,也不能保留原始数据,也相应限制了应用范围。此次研究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应用化学发光法联合酶联免疫,并且通过酶催化发光底物,对发光底物进行检测所产生的光信号,替代免疫分析的显色物。所以,特异性与酶联免疫分析比较相似,且能够明显提升敏感性。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给予肝硬化、糖尿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试验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若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联合其他检查诊断该患者并非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提示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筛查时,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阳性。通过分析实验室原始数据后发现,出现假阳性检测结果的标本发光值比较低,且S/CO值位于临界值附近,针对检测处于灰色区域内的标本,则需要使用其他试验方法进行复测。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若出现结果,则需要进行滴度试验,对患者梅毒活动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判断,还能够评估患者预后。对于隐形期、一期和三期梅毒患者来说,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滴度比较低,但是针对二期梅毒患者来说,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滴度较高,能够达到1:64比例范围内。在本次研究中,使用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确认试验,且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法。在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同时为阴性,通过与临床联系,明确该患者不是梅毒患者,是因为敏感性比较高,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所致,因此在未来研究中还需要进行探讨分析。通过此次研究结果能够看出,对本次所采集的梅毒标本,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进行检测,化学发光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法(P<0.05);通过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确认,化学发光法的特异度和敏感性明显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法(P<0.05)。从上述分析结果能够看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实施梅毒筛查,给予阳性标本滴度检测,两者不满足则应用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能够明显降低假阴性,提升敏感率,明显优于传统梅毒筛查模式。

猜你喜欢

苯胺螺旋体化学发光
一株高效降解苯胺菌Q6 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化学发光探针构建及应用进展
欧盟批准增加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中的苯胺限用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齿垢密螺旋体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二苯胺的研究进展
响应面法优化菌种Acinetobacter gerneri CLX-6降解苯胺印染废水
荧光/化学发光探针成像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