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关爱对策初探

2020-04-02黄福金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监护亲情儿童

黄福金

谈到农村留守儿童,我们首先来理解这意思,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乡尤为明显,现在从我乡十三所村小中的一所小学靳口小学调查。本校学生家长86%外出务工,对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一、调查情况

基本情况:很少与父母联系的44.6%;想和父母在一起的88.9%;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3.1%;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2.7%;害怕陌生人的39.4%;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27.3%;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52.7%;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19.8%;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60.8%;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的18.4%;对生活平淡的8.1%。

二、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主要表现有

(1)自卑心理。多数由于学习,纪律差让老师和父母失望,得不到同学的认可,感受不到作为青少年同学在心理上应得到的尊重和满足。在心里产生自卑感,不愿意或不敢亲近同学,甚至是避开老师。从而导致他们孤独、敏感、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2)逆反心理。心理上趋于叛逆性,调皮捣蛋,不安分守己,喜欢和同学、老师唱反调。容易出现说谎、打架、懒散、沉迷于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对学习的兴趣下降,这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缀学率和犯罪率往往较高。

(3)人际交往问题。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亲情缺失,得不到父母关爱,而隔代教育又做不到全面关注孩子,孩子易出现沉默,性格孤僻,对人有戒备心理,安全感降低也导致他们内向。出现人际交往能力差,不愿与人交流。

四、价值观缺失。首先,他们是未成年人没有形成对事物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没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面对诱惑,他们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出现行为偏差,罪犯行为更以增加。其次,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工挣钱是他们最现实的选择和梦想,都盼望外出打工。没有远大理想,上学意愿不高,对未来没有规划。

三、采取的措施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正确引导他们认识人生价值观。

(1)家庭。在与孩子们聊天中,问到他们有什么心愿。一个小朋友兴奋地说:我希望每天都是过年,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天天在家教我写作业,和我玩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却承载了多少小朋友的心愿。有的父母为了赚钱,把孩子留在家,偶尔打个电话或年头外出,年尾才回家一次,与孩子的沟通根本不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永远都缺席。有的父母教育的方法不得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往家寄,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了他们,可却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没有时间,工作忙成了父母最好的借口,因此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孩子看来,父母的关爱比什么都重要,父母的肯定与鼓励给予他们无限的动力。

(2)学校。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学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高度重视,做好工作。学校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真正做到人员、责任、措施三落实,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构建和谐农村奠定了基础。②注重细微,以“情”唤“情”。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少亲情的滋润,时间长了他们不仅形成冷漠的性格,而且也不会关爱他人,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更渴望亲情,为了使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与其他孩子同样的亲情,学校主要做到“三多,三沟通”。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多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要与留守儿童沟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全面了解留守儿童时常有的孤独感,莫名其妙的烦恼还有伤心时的热泪。因此我在班上为这些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话、悄悄说”信箱,孩子可以以书信的方式说说自己生活上的困扰等,老师及时给与帮助。刚开学不久我发现班上原本很积极的一位女同学突然变得闷闷不乐起来,上课也没什么精神,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我觉得不对劲,便找其他同学来问问,可同学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过了几天,我发现了信箱里有一封折得很漂亮的信,一打开原来是她的心里话,才知道她这几天的变化是因为之前学校颁发上学期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时她都没有份,便胡思乱想了。我向她的班主任了解了下,她各方面都确实非常优秀,只是这次评选时班主任一下把她的名单写漏了。清楚情况后,我便请校长帮我写了两张奖状,然后在班上隆重的颁发给她,并向全班同学解释了这奖状的意外。此后,我发现这位同学又回到了以前那个积极向上的样子了。

(3)家校沟通,加强教育。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给与孩子文化知识的启蒙,更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与孩子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父母进城打工对孩子显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在很多事情上孩子都要亲自动手做,另一方面,孩子做错事也要自己去承担,这些都会使孩子慢慢形成对未来世界的适应及战胜挑战的能力,这是好事。但是家长对孩子的亲情、关爱、呵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这一环,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成长是不利的。为此,我经常与监护人、学生家长进行家校沟通,要求家长经常与孩子打电话,在每学期发出“给家长的一封信”,告诫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信来电多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

三、社会

要彻底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困难,不仅仅靠父母、学校,社会也有很大的责任。个人的力量有限,但社会集体的力量却很庞大。去年十月份,我们一些自发组织的网友们带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及物资去探望了几个留守特困儿,他们起初见到我们时带有几分害羞,开始并不怎么敢开口,但慢慢在我们的引导下,却跟我们聊起天来,其中,他们流露出无限的感激之情。其实关爱留守儿童,并不难。只要人人都贡献一点力量,多给他们一份关心与问候,就能让这些缺乏爱的孩子再次挂出一张纯真快乐的笑脸。

因此,要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家庭、学校及社会都必须团结起来,给与他们最大的关爱。尤其是學校,作为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要高度重视他们的教育及精神熏陶,这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在更加完善的环境氛围中健康成长。

孩子是有内在力量的,故各个阶段的教育是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教育、以达到通过孩子内在力量形成人。当然,“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我们应该不断摸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大家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猜你喜欢

监护亲情儿童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亲情的滋味
意定监护:安享晚年的一种途径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神奇的太阳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假如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