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统一下的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建设研究

2020-04-02李小锋谢枰飞

科技视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家标准课程内容统一

李小锋 谢枰飞

基金项目:

塔里木大学2017-2019年度本科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20101496)。

摘 要

论文从意识形态教育和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指出当前教育行业存在的差异化问题不利于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并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就教育行业差异化问题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的解决方案,且对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的基本架构和应用流程原理与建设运营过程及优势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其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

国家;教育;课程体系;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103

1 引言

当前,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互联网平台上存在形形色色的教育学习平台,有国内的、国外的平台,有企业的、事业单位或个人的教育学习平台。这些平台上的内容形式、标准、内容不一。而线下传统教育、出版行业内部也存在著内容、形式、标准不一的教育内容。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这些线上线下的教育内容,其发布源众多,信息源不统一,信息内容不一,书籍资料流通渠道复杂,传播过程不一,加之信息使用终端——信宿参差不齐,无法跟踪,管控难度较大。如学校、出版社不同下的相同课程教材差异、内容差异的现象,这些差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地区需求差异导致的内容形式和层次的差异;第二是非内容层次的主流观点差异、历史事实差异、理念差异、知识差异。前者可以理解,但后者将会导致培养对象认知的差异,严重点的化会导致培养对象主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这样培养出来的对象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认同感缺乏,四个意识较为单薄,也不利于形成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和谐社会。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汇聚而形成的华夏民族统一体,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互补统一优秀的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优越性是国家复兴的根基。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

由于经济的差异化形成了区域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化,而教育水平的差异反过来也会导致区域经济的差异化,发展和谐社会需要促进资源分配的均衡化。在其他资源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优先发展教育是提升家庭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问题,也是国民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是发展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

1.1 研究背景

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统一是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育领域抓好文化意识形态的统一工作,是该项工作的重点,因此,马工程系列教材建设工作正在教育部的主导下逐步推进。其教材的推广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在这个变化节奏比较快的时代,教材的出版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随着生产创新的不断实践,新的知识和观点不断诞生。为了保障课程知识的更新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更为了保障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出版社、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等文化出版、传播单位每年都在进行着大量的教材更新和内容审查工作,为了简化高校教材使用过程中复杂的审核程序,减少纸质出版刊物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教育行业知识内容更新的速度与内容的统一性,教育、出版行业必须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借助新技术改革传统生产运作机制,突出行业新生产力的优势。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动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的建设,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 “互联网+教育”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

廖宏建(2018)对我国20余年来教育信息化帮扶政策的梳理和分析发现,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正由起点公平转向过程公平、由量性公平转向质性公平。提出了包含"起点、参与、过程、差异、评价"维度的多元教育公平分析框架,并揭示"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推进路径由物理接入迈向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的转移逻辑。优先提升信息技术促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1]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云平台,其实质是通过教育信息化整合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全社会新老教育资源的集中统一规范化和教育资源服务的系统分散化,其整个过程融合了创新的理念且拓展了教育资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使创新性教育资源可以更全面高效地服务于教育行业的各个领域。其是促进教育公平化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也是国家人才培养过程中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措施。

1.2 研究作用与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可以改变贫穷,教育公平可以减小贫穷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意识形态的统一化首先要做到文化的统一性,文化的统一性表现为教育内容——知识的统一标准化。所以教育是促进意识形态统一的重要手段,做好教育的统一工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实现大国利益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陈丽(2016)“互联网+教育”不是现有教育的网络化,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技术推动教育产生革命性变革的基础。[2]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产业结合的体现,也是教育产业发展的趋势。其运行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减小区域贫穷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其文化的统一和内容的标准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维护大国利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建立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云平台

课程国家标准约束课程内容和体系,制定课程国家标准建立相应系统后就可以从信源、信道、信宿、信息四个维度统一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规范信息传播过程,科学管控教育过程,就不会出现不同教材相同内容描述的概念差异性和历史不一致性。而且相应系统的运行会形成一个发展的知识迭代更新和传播的有序系统,对于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工作有很大的贡献,可以简化历史文献搜集的过程。图1展示了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应用平台的宏观架构和应用原理。

图1 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云平台

2.1 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服务于专业建设

教育领域大多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是模块化、体系化的,专业体系是由课程堆积形成的,为了统一课程知识体系标准,在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不断完善的、可被实时使用的课程内容和体系。远比形成专业标准更加规范实用。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标准统一是文化统一工作的基础。专业体系可根据区域需求通过课程组合的调整来实现,课程服务于专业,特色专业需要突出的是课程组合的特色以及课程内容广度与深度与区域经济的对接,越接地气的课程,特色越突出,对区域经济社会的贡献越大。不同区域高校可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选择组合国家标准课程数据库中的课程,至于专业特色主要反映在如何使课程组合更完善课程内容更接地气上。所以建立课程内容和体系标准数据库不仅不影响专业建设,而且对于专业建设是有帮助的。

2.2 打造授权共享的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以远程教育方式服务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首先需要在国家层面设立课程专家库,由专家讨论协商建立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和数据库标准,每个课程数据库里面不但要规范课程内容和架构,而且要规范课程知识迭代体系,从知识最初产生的源头到当下发展的状况形成标準的迭代体系;另外从课程体系上要形成规范完善的移动网络终端数据库,比如教材、课件、案例库、试题库、教辅用书等电子版与纸质版数据库,并形成全国统一的格式标准。建好的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平台授权连接至各个学校和出版社,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学科需求申请连接使用数据库。学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连接相关课程数据库进行学习并服务于教学,学生需要教材的电子书和电子课件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下载。如果需要传统纸质版教材可通过授权出版社订购,或者在已出版发行的书店购买。

教师和社会人员如果需要出版文献著作,可以将相关文献著作材料提交给出版社,由出版社组织专家审核并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定审核通过后在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里予以发布,所有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都必须首先在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中建库方可出版发行。已入库的教材可以由授权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大书店发行。

教育部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征建国家课程数据库和优秀电子书以及优秀课件等教辅资料用书。教师或者相关专家以及社会人士也可以向平台反馈意见或者提交更优秀的课程资源,经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以后可以根据标准数据库格式和要求补充完善或者更新现有课程资源库。为了保障课程资源更新的及时性和完善性,此项工作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根据平台的反馈信息不定期进行。陈丽(2016)指出中国远程教育在知识生产、传播与消费链条上还没有实现较大突破,单纯依靠技术支撑的教育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质量保证体系的缺失,导致中国远程教育的质量声誉远远落后于其实际办学水平。因此,需要探索改革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与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服务模式应该走向公共服务的新范式。[3]教育部通过此平台征建国家课程体系数据库和优秀电子书以及优秀课件等教辅资料用书且用来服务于各种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符合“互联网+教育”教育资源社会化供给、大众化服务的要求,教育部专家组评审制度和课程资源标准的制定可有效保证系统资源的质量,以实现系统资源承载力的扩展,更好的基于远程教育技术为社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

由此课程资源的输入输出接口也得到了统一,一个国家级标准化课程体系云数据库也得以形成。不但统一了课程内容和体系,更方便相关部门的管理。此数据库可以服务于本科及以下学历的课程教学。

对于一些专业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建立了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试题库后也可以形成国家云考核平台。此平台可服务于国家组织的统一的专业技能鉴定认证考试和学历资格考试。对于促进开放式教育、网络教学、社会机构认证教育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3 参考国家数据库标准格式建立高校自己的数据库服务于研究生教育

由于研究生教育设计到更高层次的内容,有些内容具有地方特色、有的内容属于国家机密,不便于分享普及,各个高校可以参考本科课程数据库的标准和格式建设自己的数据库,但需要设置安全访问措施。对于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普通课程参照本科教育方式执行,对于一些重点涉密课程,在对其访问方式设置多层加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保密级别要求和其他要求决定其是否仅在本地数据库中授权访问使用或者也可同步备份到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中授权访问使用,并要建立出版单位保密授权机制,对于研究生涉密教材可以通过保密授权出版单位订购。

研究生教育不定期会产生一些教学科研成果,对于一些安全级别要求比较高的数据成果可以设置更高级别的本地和国家标准数据库授权访问措施。根据保密级别要求和其他要求决定其是否进入本地或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中授权访问使用。

3 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的优势

“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将教育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充分突出“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是教育产业发展的方向,曹培杰(2016)“互联网+教育”的关键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学校,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流程再造。[4]建立国家标准课程体系云数据库平台是“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也是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改革的体现,其具有如下优势:

3.1 统一内容、统一标准

国家标准课程云据库的建立和使用统一了输入输出标准,统一了文件格式标准,统一了课程内容体系标准,统一了审核机制,使得全国文化课程知识的内容具有统一性,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护大国利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层次性设置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以适应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需求。同时,统一的数据库有利于不同区域教育水平的长期平衡化发展。

3.2 定期更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李子运(2017)指出高校教师发展必须深刻认识"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特征,将其融入自我发展规划之中,个人教学活动才可能与时代同步、学术研究才可能具有引领性。[5] 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云平台建立了科学的渠道反馈机制和课程资料發布机制,可以及时高效地补充、完善或更新已有课程资料,所有区域教师都可以根据平台数据库资料的更新及时快速的更新课程体系和内容,使个人教学活动与时代同步,避免个人教学活动的差异导致区域教育的差异化。进而避免导致区域教育失衡或者文化知识传播的非统一性。

3.3 科学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

通过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可以对原有的电子书和课件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加之科学的反馈机制可以使得这些最优化的内容和方法共享传播到全国,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

3.4 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实现了远程教育且为无纸化学习提供了方便

互联网课程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师生通过平台获得电子书、课件等课程材料可以大大地方便同学们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订购传统纸质教材也可以直接使用电子材料,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无纸学习,为学生减负提供方便,为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做贡献。

吴南中(2018)研究发现,完整的“互联网+教育”生态构建需要遵循生态学的理念与原则,外部实现与门户、搜索、社交的数据联通,内部实现管理系统的数据沟通,实现基于智慧性、统整性、及时性和精准性的"无缝对接"的"互联网+教育"体系。包含教学过程内外,通过大数据实现内外沟通。其生态构建具有系统性,影响机制具有多向度性,形成发展具有建构性,存在样态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需要通过数据的支撑与制约、理解与引导、检测与反馈、再适应与再调整等作用机制发挥影响。[6]从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的运行计制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其设计具有系统性、过程性、内外沟通性、及时性、统一性、多样性,基本满足了“互联网+教育”生态的要求。

4 建立国家标准课程数据库平台的建议

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数据库,需要从国家层面组建领导和运行维护机制,规范数据格式标准和输入输出流程以及安全访问规则,保障平台稳定有序运行。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4.1 组建国家层面的课程审核领导小组

根据我国教育体制结构,可由教育部组建国家层面的课程审核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建立、完善课程专家组形成、运行机制,把握专家组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并负责组建课程审核专家组。课程审核专家组成员可以选择政治、业务素质较强的行业领导者和专家。由课程审核专家组负责制定课程资源标准并审核不同社会渠道提交的课程资源,主要根据课程专业知识进行性课程资源内容审查和意识形态工作审查。

4.2 建立课程资源云数据库平台专家组

由课程资源数据库专家组负责制定数据库平台的数据规模、访问规模、业务运行流程标准和数据库访问加密标准以及数据资源和数据标准。并通过课程资源数据库专家组建立标准的课程资源提交平台和接口以及访问使用接口标准,并负责对整个课程云数据库平台资源的技术管理和维护工作以及日常后台安全检测工作。这部分工作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公司以招投标的合作方式来完成。

4.3 建立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日常运行管理小组

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日常运行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云数据库平台的业务管理工作,包含平台的用户(提交分享创新课程资源的用户,课程资源审核专家组用户,使用资源的各大高校和社会单位或个人用户,合作对接出版社用户。)业务流程使用说明工作、平台的用户授权访问管理工作,平台的用户访问检测工作以及与出版社的对接工作。

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国家标准课程云数据库平台,共享传播规范统一的教育资源,是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意识形态统一与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需要在未来的运行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更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学者积极参与,为维护祖国统一、保护大国利益早日实现国家现代化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廖宏建,张倩苇.“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的转移逻辑与价值选择——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 2018,39(05):5-11.

[2]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04):3-8.

[3]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3-10.

[4]曹培杰.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J].教育研究,2016,37(10):46-51.

[5]李子运.高校教师发展视阈下“互联网+”教育的六大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 2017(01):45-49.

[6]吴南中,黄治虎,曾靓,等.大数据视角下“互联网+教育”生态观及其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22-30.

猜你喜欢

国家标准课程内容统一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统一数量再比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