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向创客空间转型升级策略

2020-04-02吴佳

科技视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客图书馆空间

吴佳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现有功能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而创客空间应运而生。本文从功能结构、硬件技术升级、服务对象与形式、人员素质等方面介绍了从信息共享空间向创客空间转型的方向。

关键词

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功能结构;硬件技术;服务对象与形式;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 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58

1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历程与现状

依托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1],国内最早的研究是从 2005年吴建中发表文章《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开始。2006年12月,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打造的“研究生信息交流学习室”正式开放,这是国内IC建设最早的尝试。之后,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出陆续开放IC,至此开始,国内更多学者加入研究IC的队伍中来,代表人物有任树怀(上海图书馆)、盛兴军等。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型基本成型[2],国内高校基本上实现IC全覆盖。

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历程与现状

截至2019年10月20日,在中国知网库期刊类目下分别以主题词“信息共享空间”和创客空间“并含”高校图书馆“进行搜索,分别得到这两类空间历年来发表文章的数据,如图1所示。

从图中数据显示可得,IC发展高峰期是 2008年到2014年,这几年的平均发表论文量都在130/年。而到2015年,而IC论文数量开始出现走低趋势,同年,创客空间发文量出现相当明显地攀升趋势,而且后续几年一直是持续上升。

2005年,在美国《制造》(Maker)杂志上首次出现了“创客空间”。2007年,全球有40家创客空间,到2015年发展到1300家[3],国内有70余家。在国内,从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出台至少22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同年3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也正式公布[4]。在中央政策支持与鼓励下,国内高校积极响应号召,越来越多的创客空间应运而生。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也不断探索,并已开始初见成效。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众创空间”、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客学社”、天津大学图书馆“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图1 以信息共享空间和创客空间为主题的发文量对比图

3 IC向创客空间转型升级

创客空间的重点在创,意指创新、创造、创业等。创客空间可以是手工创造出一件作品,也可以是通过交流协作,知识碰撞创造出一个新的想法。

3.1 功能结构

以图1中获取的所有論文数据,利用SATI软件进行高频关键词信息提示,得到两类空间环境下的高频关键词TOP5列表,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IC环境下以“信息”、“共享”为主,而创客空间以“创新”、“创业“为潮流。

创客空间是在多人协同,最终得到一个期望结果。原有的IC空间可改造为形式各异、功能不同的多个小型空间,比如,手工作坊、艺术创造、数据工作室、5G体验室等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小型空间体。目前,图书馆界比较认可的几种构建方式为协同型、集中分布型和创业发展型[5]。同时允许用户群体自行携带相关设备和工具,在一定规范内的进行创造。

表1 IC与创客空间文献研究关键词TOP5

3.2 硬件与技术

IC环境下的硬件主要集中为:个人计算机、投影仪、传统影音设备、小型3D打印机等。创客空间在保留原有硬件基础上,增加更符合用户创新需求的设硬件,比如:触屏电脑、双屏计算机、MAC机、智能音响、3D智能打印、木材加工制作、3D建模工具,电子琴、吉他、古筝等,具体以各高校实际专业需求为准则。

以IC的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转为更多更全面的技术支持。在原有的计算机、3D、多媒体等基本上,增设手工编织、木工制造、机床、化工实验室、物理实现室、大数据实验室、音乐室等能够匹配不同学科类型的新技术。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调,具体类型应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进行匹配设计,切勿千篇一律[6]。

3.3 服务对象与形式

IC多以提供个人硬件软件服务为主,不能提供个性化地专业性服务指导。创客空间的服务对象主要以小团体为主,团体成员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务的人士。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提供与之能力水平相匹配的服务。

创客空间的服务形式多样化,与IC单一的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和场地完全不同。一方面,由用户发起,在创客空间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去进行制作、探讨,利用空间内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指导老师全程辅助服务),最终实现期望结果;另一方面,由创客空间发起,创客空间来指定需求,定期发送给用户,由用户自由选择并参与进来,最终达成目标。

3.4 人员素质与管理模式

IC提供服务的人员比较单一,一般由指定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固定管理员,日常工作是维护和管理现有的技术设备,对用户能够提供的服务主要在需求开始前和结束后,鲜少能够在过程中去提供给用户个性化专业化指导性地服务。创客空间则对服务者要求更高,需要能够全程参与并指导用户完成其整个需求,并在结束后能有一定的结果保留亦或能够在结束后继续对用户提供持续技术帮助。首先,创客空间管理员需要有创新创业意识,需要在平时多参加一些类似的培训;其次,管理员需要掌握多门科知识。管理员可以由专家团队组成,这些专家成员要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权威人士。再次,管理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实际创造过程中,能够随时参与进来提供指导与帮助,推进结果地完成。

IC管理范围比较单一,缺乏结果意识。创客空间要求在使用前期进行资格评审、技术准备、调研服务;在过程中,进行用户需求解析、专业指导;在结束后,对结果进行鉴定,审核,记录。为增强用户的参与感与使用热情,创客空间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比赛,比如武汉大学创客空间利用3D打印,举办校内比赛,目前已进行了三届,并将优秀结果在空间内长期展示。

3.5 经费

创客空间改造除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充足地经费支持。在进行创客空间改造和建设过程中,除了在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外,在投入使用之后的每年,都有可能会有新的资金需求。

在经费上,可以采取开源结流的举措。以申请项目改造的方式争取一部分财政支持,也可以同企业合作成立合作型创客空间,同时企业赞助一部分资金,另外,对于部分高精设备的使用,向用户收取一定报酬金,开设收费型创客培训课程等。与此同时,部分不被用户关注或使用的设备或部件可以及时二手处理,换取酬金。一些价格昂贵的精密仪器或设施可以采用租凭方式,避免大额支出。

4 总结

由IC空间到创客空间地改造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創新“的趋势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技术设备、人员优势,打造出功能完善的创客空间,为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03):7-10.

[2]黄琴玲,兰小媛,陈幼华.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07):35-41.

[3]黄晓军.图书馆创客空间成功构建的关键因素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6(2):62-65.

[4]李克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22份相关文件部署. http://www.gov.cn/xinwen/2015-08/05/content_2909039.htm.

[5]陈珊, 韩芳.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创客教育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7(1):59-64.

[6]张久珍, 钱欣, 王明朕, 等. 图书馆创客服务——中外专家对谈实录[J]. 图书馆建设, 2017(2):5-9.

猜你喜欢

创客图书馆空间
创享空间
图书馆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