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020-04-02付士军

科技视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机械类师资队伍课程体系

付士军

基金项目:

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三批教改项目(18JGYB45)。

摘 要

为突出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增加了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及其实践教学内容,优化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和专业实习方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了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满足社会对“双创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创新创业;机械;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TH122-4 文献标识码: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29

0 引言

在2014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有大量的创新创业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做强有力的支撑。[1]培养人才是大学固有的职能,因此高校担负着推进创新创业战略的重任。“双创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2-3]目前多数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制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对机械类专业而言,一般而言,该类专业开始建立的时间较早,传统教学课程体系较为完整,学生的培养效果主要是通过考查或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这种培养过程有其一定的优势,但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还相差甚远,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培养体系,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1 课程体系的构建

由于机械类专业学科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对本科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教育,还需要有力学、电子、材料、自动化控制等多方面知识的教育,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基本上能够满足这些方面的教学需求。[4]但是机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有相应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来支撑,为满足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宝鸡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联合陕西汽车齿轮制造厂、宝鸡技师学院、陕西渭河工模具厂、陕西云汇企业管理运营有限公司、西安东方瀚林实业有限公司、宝鸡瑞林石油、宝鸡雍兴交通集团、陕西工贸学院、宝鸡市广汇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机械类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将创新创业理论及其实践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为了使学生建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了解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大一第二学期增设了《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理论授课26学时,理论课程结束后18学时的实践课程,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后续的选修课程中增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与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培训及创业项目鉴定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为了促成创新创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建立了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对创新创业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改进。

2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2.1 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有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这些实验的进行比较零散,主要穿插于理论课程教学当中进行,且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相对陈旧,前后教学内容关联度不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且传统实验教学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因此学生对实验内容兴趣不够浓厚,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针对以上情况,对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機械类专业发展动态并结合老师科研方向,调整实验内容,开发一些开发性综合实验项目,为此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增设了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时间为两周,该实验要求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目的、要求和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流程、自主搭建实验平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2.2 实习

实习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机械类金工实习主要是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等,金工实习一般都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受制于实际条件,我院机械类专业学生金工实习主要在宝鸡技师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实习效果明显,达到了金工实习目的要求。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参观实习为主,虽说学院与很多企业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但多数流于形式,学生走马观花,实习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实习学生数量较多,时间又相对集中,实习单位接收能力有限,指导工作难以展开;另一方面由于实习经费有限,学生外出实习住宿、参观、乘车等都需要开销,实习时间受到限制,机械类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另外企业每天有生产任务的要求,因此学生认识和生产实习只能以参观为主,尽管实习费时费力,收效甚微。为提高实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该解放思想,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将企业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新的实习方式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和发展。

2.3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机械类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该实践环节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与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环节由于严重依赖理论教学和受制于教师实践能力水平,设计内容往往与社会服务脱节,滞后于行业技术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改善这一状况,要求教师在选题时要紧贴专业发展前沿,联系实际生产,尽可能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课题的探索与发展引入设计内容;为使题目接近工程实际,学院从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光真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汽车齿轮制造厂等企业具有较高知识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同时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了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对于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5]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引进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很多刚毕业的博士进入了高校教师行列,他们学历都比较高,视野开阔,但往往缺少实践经验和企业经验,另外由于科研与高校评价教师的考核指标及评估高校的价值导向有关,多数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以上这些因素影响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规模的发展,导致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到限制。

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高校首先应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以政策引领、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转变思维等方式改变,实现大学教育之根本——教书育人;其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可以采用外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措施,例如我院从相关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进行指导、材料与成型工程专业从企业引进多名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年轻博士、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

4 结语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为机械类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尤为重要。结合机械类专业教育的展开研究,完善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其中的各个环节,增设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课程,完善机械类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提高实践效果,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探索了以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实现路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具有高竞争力和高适应力人才打下基础,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1]周屹峰.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协同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3):26-27.

[2]孙艳红,杨卓娟,赵金玲.应用型高校机械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6(4):101-102.

[3]王淑霞.创新创业视角下机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08下):27-28.

[4]郑嘉鑫,张天顺.机械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8(19):150-151.

[5]白莉,李雙.依托科研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吉林大学学报,2018,35(1):77-79.

猜你喜欢

机械类师资队伍课程体系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