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认证背景下以科研平台为载体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改革探索

2020-04-02曾宇露祝志芳王欢张志杰

科技视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科技工程

曾宇露 祝志芳 王欢 张志杰

基金项目:

南昌工程学院校级教改重点课题(2017JG006);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课题(JXJG-18-18-5)。

摘 要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目前已得到国际认可,工程教育认证下的人才培养核心理念是以产出作为导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还应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实践能力,而高校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各类科研平台汇集了大量高精尖的科学仪器和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科研平台的各种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提供为本科生提供实践动手的场所,同时改革课程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科研素养,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和目的。

关键词

科研平台;创新能力;工程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TP311.56-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20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已从以前单纯的工程知识传授转变到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所需能力培养,这种转变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过程,同时还要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细致分析和合理认识。在这些能力的培養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1]。目前的课程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模式,特别是对于工科课程存在理论性强,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完全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依托高校科研平台,促进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积极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以科研平台为载体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意义

结合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双创”教育背景,依托科技竞赛项目的开展,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于去“教”而忽略学生自主地“学”,达到学以致用,将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1 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以项目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教学方式,课程的讲授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学术活动,使学生对于新兴的前沿科技有较好的感性认识,能够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相关科技新成果、新方法、新观念,积极进行探究和思考[2],这种培养要求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求学勤奋好学的治学精神,还可以促进对现有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扩大知识面、重建知识结构,同时还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有利于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以往课程教学过程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虽也伴随一定的实践环节,但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同时没有能够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放到重要位置,导致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弱,这与工程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是不相符的。充分结合科研平台的实验条件和资源,借助科研平台条件将课程的实验环节落到实处,杜绝学生“走马观花”似的参与实验,充分发挥科研平台构建过程中与科研项目资源紧密结合的优势,促进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升,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缺乏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短板,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和短缺等问题。

2 以科研平台为载体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双创”教育,立足高校科研平台资源,统筹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与理论课程学习,让课外科研活动和理论课程教学做到相互促进[3]。科技创新竞赛项目类别繁多,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具体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依托科技创新竞赛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构建进行全面改革,从而进一步在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以科研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资源优势,有效解决课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相关知识缺乏创新性的问题,使学生具备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企业的真实需求,达到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能力达成的目标。

依托科技竞赛项目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科学生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依托科研平台资源,以科技竞赛项目为载体,将创新项目设计和制作引入到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达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4],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目的性更明确,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设计和制作创新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使得制作过程的乐趣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将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目标与课外科技竞赛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完美结合去应用到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工程应用实例,逐渐淡化理论知识的演绎和推导,进一步强化系统总体设计的思想和理念,也就是既着重在教学过程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和综合设计技能提升的训练。

3.1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创新式的教学,并在对应课程的课程设计进一步深化应用,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的应用。将工程实践过程中常用的软件工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应用,可加深学生对于专业软件技能的应用,同时在软件学习和掌握过程中与理论内容相结合,将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来进一步地验证和呈现,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有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目标。

3.2 改变教学模式,利用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目前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是将课程建设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培养,二者做到紧密结合,可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面,让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将本学科和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清楚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标准。理论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同样将所开展的科研项目、科技创新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对科研项目内容的研究过程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来开展创新的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成果可鼓励学生参加到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去中,通过科技竞赛活动过程来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软对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等方面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体制和激励机制,能够持续鼓励、支持保障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实践活动,极大提升创新设计和过程实践能力。

4 结语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是多在教师注重于去“教”而忽略学生自主地“学”、工程教育认证从“教师能教什么”转变到“学生应达到什么”之间的矛盾,以科研平台为载体,以科技竞赛项目为依托,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将创新项目设计引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达成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姚伟,段真珍,涂万富.基于高校科研平台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274-275.

[2]郭志强,朱茹敏,李安生.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究[J].高等教育,2017(2):48-50.

[3]易丽丽.科研平台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4):24-26.

[4]魏军英,王吉岱.基于课外科技创新设计活动的机械原理教学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15(10):110-11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科技工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
子午工程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