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为什么真可怕
2020-04-02江岸
●江 岸
读者对凤姐的印象是她不大识字,但说话诙谐有趣,颇具才干。《红楼梦》第四十二回里,薛宝钗就曾说:“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宝钗算是大观园里的稳重人,她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姐妹对凤姐的评价。
但实际上,凤姐出身大家,“因管理家事,每每看开的帖子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并非“不认字”,和文采风流的大观园众人聚会联诗时,也能开出一句不俗的 “一夜北风紧”。而且凤姐协理宁国府时期闪亮登场,所展现的管理才能,以及平日里的机敏精明,都让人敬服。何况,她还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了解、口才的机智和风趣、操纵司法时的心机和谋略。这样的凤姐,似乎算不得“没文化”。
但“有文化”仅指认几个字,或者是管家的才能和心机谋略吗?
作者给凤姐的盖棺定论是“聪明累”,说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但凤姐究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我们把同样颇具管理才能、又都有机会展示才干的凤姐和探春、宝钗拿来作个比较。
凤姐自称从不信“阴司报应”,被老尼姑净虚几句话一激,就敢包揽讼案,为了三千两银子害死两条人命。为了尤二姐之事能几番操纵彼时的司法机关都察院,一应诉讼审讯等司法过程,都被她变成了儿戏。这些都为贾府日后的败落埋下了祸根。
凤姐的胆大妄为,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出身给予她的底气,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她的“没文化”,不懂得反省和敬畏。探春理家时,作为旁观者的黛玉曾向宝玉评价说她作为当家人却一步也不肯多走。宝钗更是谨慎,善于“藏愚守拙”,打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
不越雷池,反躬自省,才能保证不会成为胆大妄为的可怕之人。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有学识的人会时刻反省自身的错误和不足,对自然、对法度、对世事都存有敬畏之心,不越雷池,反躬自省,才能保证不会成为胆大妄为的可怕之人。
反之,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固执大胆。又因为固执和盲目自信,就拒绝学习,拒绝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探春理家时,用的是“开源节流”的思路。被凤姐派来辅助的平儿处处赞同,处处配合,每次都说凤姐也想到了这些做法。为什么凤姐没有实行大观园承包制这样的创新思路?
表面上看探春是在参观赖大家花园后学到的思路,她感慨说:“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在管理方面,和凤姐相比,宝钗有理论功底,懂得学以致用。在宝钗这里,学问不是用来展示自己的外在之物,而是内化成了“格物致知”,促进了其处世及各项能力的提升,是大观园里知识和能力最广博的“杂家”。
“诗书满腹”外在上能表现出来,读书多了,自然会带一股书卷清气,有高于世俗的高雅和脱俗。一个人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也会散发独特的气质,沉稳内敛,自有光芒。但还远不止于此。“腹有诗书气自华”向内,还会清醒自省、谦恭敬畏,有理想信念,有浩然正气。
凤姐的“没文化”并不是说她认得多少字,会不会诗词歌赋,而是她纵有千般才干,却少了自省之行、敬畏之心和正气之身,变成了“可怕”的人。
(孤山夜雨摘自《小康》202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