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适度缴费率研究

2020-04-02高振峰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城镇职工费率测算

高振峰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

1 引言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并且统筹层次还不高,在2010年基本实现了省级统筹。在这样的情形下,劳动者在跨区域流动的时候,其养老保险不能转移接续,养老金无法正常领取,这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造成了

地区间的不公平竞争,无法形成自由的市场环境。因此,逐步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当前经济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这对于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养老金全国统筹过程中,确定缴费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缴费率直接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水平,以及养老金待遇的水平,本文根据养老金替代率以及制度赡养率等指标,测算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适度缴费率,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案。

2 基础养老金缴费率历史变迁

2.1 基础养老金缴费费率历史变迁

1991年6月,在总结各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改变养老保险由国家和企业包揽的做法,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基本养老金部分根据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原则统一筹集,并且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税前提取;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开始时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3%,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职工工资的调整逐步提高。[1]

在这之后国务院召开会议在上海、山东等地开展改革试点工作,重点进行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试点。1995年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一些地区随着个人缴费的增加,企业缴费比例有所降低。但从总体的实施情况看,企业和个人缴费都很低,不能很好的解决当时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进入统筹账户以弥补养老金的支出,个人账户实际上是空账运行,同时个人账户缴费的比例与起点都不高,[2]企业实际上是负担着缴费的主要责任,因此导致企业的实际缴费率偏高。统账结合模式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初期,个人账户资金被大量挪用,以填补历史债务,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增加了养老金后期支付压力,[3]不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开始着手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首批改革的试点地区选在了养老负担最重的东北三省地区。

在充分总结了东北三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将缴费基础统一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企业缴费率从制度伊始规定的12%调整为20%,企业缴费全部记入社会统筹账户,体现的是代际间的风险转移;个人缴费率统一调整为缴费工资的8%,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体现的是个人积累。

2.2 基础养老金缴费率存在的问题

(1)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缴费率差距过大

我国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的制度费率为20%,但是由于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债务情况、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对制度费率的调整情况并不统一。例如广东省年轻人口较多,养老金大量结余,经过出台政策不断降费,调整后费率仅为14%,而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黑龙江省,费率已经调整到了22%,同时上海和江苏也面临着较重的养老负担,纷纷将费率调高。实际缴费率最高的为东三省地区,可见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等其他基金收入,该地区已经很难维持养老金收支平衡,而与此相对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则由于经济发展良好,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实际缴费率远低于制度费率,个别省份的缴费率甚至只有个位。

(2)基础养老金缴费率不统一

国务院颁布的文件规定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确需超过20%的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由于各地区的人口结构差异很大,各地的费率情况也存在差别。例如黑龙江省养老负担非常重,从制度颁布开始费率一直超过20%,而广东省在养老基金充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入的情况下,出台了相关政策调整省内不同地区的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费率,统一调整至14%的水平。各省份费率不统一严重违背了公平性原则,不利于提高统筹层次。前文提到的广东省与黑龙江省的缴费率差距悬殊,二省的缴费费基均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是养老金的替代料却相差无几,没有发挥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严重损害了职工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全国统筹无疑会遭到很大的阻力。

3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适度缴费率测算

3.1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适度缴费率模型构建

基础养老金缴费率模型是以收支平衡为根本目标,综合考虑各项经济、人口等指标的前提下,所确定的基础养老金适度缴费水平。根据这一内涵,缴费率的基本模型应为基础养老金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模型具体为:

其中PE.t为第t年在岗职工(万人);ST为第t年在岗职工缴费工资(万元);θ为适度缴费率(%);PO.t为第t年离退休人员(万人);Bt为第t年养老金替代率。将上述公式进行推导可以得出:

公式表明若要维持基础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应该等于养老金替代率与制度赡养率的乘积,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缴费率水平,在养老金替代率一定的前提下,制度赡养率提高,则缴费率也随之提高。

3.2 模型假设及参数设定

现实的基础养老金缴费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笔者能力有限,不能全面考虑到所有因素,因此对相关的理论前提进行假设、对各类参数进行设定以便于计算。

(1)模型假设。

本文以2018年为基年,选取2018年~2050年为测算期,估算该时期内基础养老金的费率状况;假定每年新参保的员工都在年初加入,离退休人员也在年初退休;本文暂不考虑隐性债务情况,假定测算起始年基础养老金收支平衡,同时忽略各种养老基金的管理费用;由于本文是从收支平衡的角度分析基础养老金缴费率水平,从社会整体入手,各项指标均取全国平均水平;本文在考虑经济发展等因素时,各项增长率指标均采用名义增长率,如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等。

(2)参数设定

退休年龄。目前我国职工的退休年龄过低已是共识,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必然会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不过目前并未出台相关政策,专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也未达成共识,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定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0岁。养老金替代率。我国自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养老金的替代率不断降低,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以平均缴费年限为30年测算的基本养老金对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替代率为50%左右。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60%是较为理想的替代率水平。理想的状态是基础养老金账户和个人账户各承担50%(由于大部分企业未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本文在此暂不考虑企业年金的影响。),即基础养老金账户和个人账户各负责提供30%的养老金替代率,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期,个人账户被大量挪用偿还专制成本,尚未达到有效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养老金支出应占养老金总支出较大比重,以满足养老支付需求。因此本文根据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阶段,设定在2018年~2050年的测算期内,养老金替代率由2018年的45%平均降低至30%。

3.3 适度缴费率测算

在前文模型假设和参数设定的基础上对2018年~2050年测算期内的基础养老金缴费率进行测算。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前期随着制度赡养率的提高,缴费率也随着逐渐增加;中期的时候中国处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缴费率也达到最高点,此时养老金支付负担最重;后期在渡过了老龄化高峰后,制度赡养率先是稳步下降,随后快速增加,但此时的个人账户已经有能力抵消一部分基础养老金的支付压力,缴费率仅小幅上涨,远低于中期的峰值,逐渐趋向15%平稳发展。结合测算结果和我国长期人口结构及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要求,应将适度费率调整为15%较为合理。

4 适度缴费率测算结果检验

4.1 养老金给付水平

基础养老金适度缴费率模型是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出发确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缴费率,因此在该缴费率下的养老支出必须至少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消费需求。本文选取恩格尔系数作为参照指标,计算恩格尔系数消费支出与养老金支付水平的比值,该值小于1则说明在测算的适度缴费率下可以保证老年人的基本消费支出;反之则说明该缴费率还存在问题,需要修正。

通过查阅统计年鉴可知,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只公布到2005年,后续数据并未公布,因此本文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8年~2050年期间的恩格尔系数进行预测估算。模型测算的检验结果为相对残差Q检验:Q=0.026,方差比C检验:C=0.2848,小误差概率P检验:P=1。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测算结果误差很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体结果见下表。

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与恩格尔系数消费支出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给付明显高于恩格尔系数支出,说明在该适度缴费率水平下,基础养老能够实现基本给付,进而能够满足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需求。

4.2 企业缴费承受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的生产竞争力是国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用来扩大再生产,才能保证带动经济发展。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费,若费率过高,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员工的社会保险成本,导致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减少,如果因为养老缴费压力造成企业竞争力减弱,将直接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下降。因此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缴费率必须要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内,避免过重的养老负担影响企业发展。

为了考察企业可承受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别计算劳动和资本两个要素对产品新增价值的贡献率,选取了2003年~2018年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投资及工业总产值,

其中Y代表产出量,K代表资本投入量,L代表劳动投入量,A、α、β为未知参数。A表示技术或管理等参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程度,且0<α<1,0<β<1。

根据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下回归方程

统 计 量(7.0118)(4.8237)(3.5260)R2=0.9643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R2=0.9643,说明方程的拟合度较好。由计算结果可知,在全部国有企业创造的新价值中,劳动要素提供了69.12%,资本要素提供了31.85%,假设n元是新增价值,则其中的n*69.12%要用来支付劳动人员工资;剩下的为资本报酬。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资本报酬中约60%为企业利润,因此,总产值中的企业利润为n*31.85%*60%元。如果将企业全部利润用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则该结果为企业养老保险最大缴费承受能力,经过计算结果为27.65%。

国有企业除了养老保险项目外还需要承担其他四项社会保险项目:1.基本医疗保险企业承担6%;2.失业保险企业承担2%;3.工伤保险(大部分行业)企业承担1%;4.生育保险企业承担1%。这四项保险项目再加上基本养老保险项目一共占企业缴费的25%,低于27.65的测算结果,证明了城镇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缴费率调整具有合理性。

5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适度缴费调整路径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因素。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促使着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而基础养老金的部分仍未现收现付制,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将直接造成养老金支出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很大一部分被转移到了劳动人口缴费负担上,这会极大影响劳动人口生产积极性,为了促进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逐步调整费率。

5.1 调整阶段的划分

我国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模式,实际上是将养老负担在代际间进行转移,这种模式对于人口结构非常敏感,在人口结构偏年轻化的时候可以顺利运行,但是一旦出现老龄化加剧的情况,制度将会很难正常运转。因此调整阶段的划分主要是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段为分界线,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步进行调整。

根据学者任强、侯大道对中国人口的预测,在人口变化趋势没有较大改变的假设下,即间序列模型在预测时期内任然使用的条件下,中国人口在2025年~2035年之间达到顶峰的概率较大,因此将缴费率的调整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2024年;第二阶段2025年~2034年;第三阶段2035年~2050年。

5.2 缴费率调整设计

在第一阶段内,逐步小幅下调基础养老金缴费率,目的是先减小一部分企业的负担,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同时将缴费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高峰期做准备;在第二阶段内,人口结构老龄化达到顶点,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巨大,这时缴费率不应再做出调整,即维持上一阶段后期的水平即可,防止出现缴费率下调导致无法按期支付养老金,给财政造成负担;在第三阶段内,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段已经过去,劳动人口占主要部分,同时在这一时期内个人账户的积累也逐渐增加,相对减少了基础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因此可以快速下调缴费率,逐步达到15%的适度水平,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缴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基础养老金长期收支平衡为基础构建了适度缴费率模型,通过测算得出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适度缴费率为15%,接着对该计算结果从保障老年人基本消费支出以及企业缴费承受能力两方面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测算结果的合理性,最后设计了分三阶段逐步调整的适度缴费率调整路径。

本文最终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适度缴费率模型依据养老保险长期的缴费与支付平衡,通过该模型测算2018年~2050年间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适度缴费率为15%,该缴费率契合实际的适度缴费率水平,同时也是满足养老保险制度收支平衡的缴费率。

(2)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适度缴费率既要能满足老年人口基本消费支出,也要能与企业缴费承受能力相适应。

(3)人口结构是影响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适度缴费率的核心因素。离退休人员越多对制度的压力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若要继续维持制度运行,必然只能不断提高缴费率,不利于制度的长期发展。

(4)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适度缴费率的实现需要分段进行,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缴费率的调整从20%起步,在2018年~2024年调整至19%,在2025年~2034年阶段维持在18.5,在2035年~2050年结束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后费率保持在15%。

6.2 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补贴

本文是在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下进行测算的,实际的情况是目前养老金的隐性债务规模还十分庞大,根据有关学者的测算2007年我国的养老金隐性债务已经达到了724 069.16亿元,这种债务规模仅仅依靠养老保险制度本身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政府有必要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补贴。

(2)延迟退休

研究结论中已经提到人口结构是影响养老金缴费率的核心因素,人口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通过延迟退休政策,可以快速调整离退休人员与在岗职工的比例,通过让一部分将要领取养老金的人再工作一段时间,可以有效通过整体缴费年限延长与缴费人数的增加来化解支付压力。

(3)扩大养老金的制度覆盖率

我国的城镇就业人口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相关数据进行测算,2005年~2018年间制度覆盖率稳步提升从61.6%增加到87.6%,并没有达到全覆盖,如果剩下未参保的职工也能加入到制度内,等同于调整了养老保险制度的人口结构,将会有效改善制度赡养率,缓解养老金支出负担。

猜你喜欢

城镇职工费率测算
崇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执行情况调研
确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Top-down方法研究——以TCL案为例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超支额测算
基于费率文件累加的高速公路费率生成校核方法应用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基于 Tweedie 类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在车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