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
2020-04-02张小丽周海茵秦文星张文杰黄蓓洁
张小丽 吴 悦 周海茵 余 佳 秦文星 张文杰 黄蓓洁 王 蓉
多年来的临床教学和行医实践证明,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培训是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内容,是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切人点。在其培训过程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崇高的医德,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责任。本研究主要是了解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的认知及对人文培训的态度,为更好地开展临床专项研究生人文教育提供方向与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同济大学4家综合性附属医院2016级~2017级临床专项研究生,其中,男性92名,女性148名;2016级116名,2017级124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医学人文的认知情况、对医院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工作的评价、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建议和希望等。研究共计发放问卷252份,回收问卷252份,有效问卷24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5.2%。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并运用SPSS 20.0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1.4 质量控制
通过问卷调查培训与指导,研究组自制调查问卷,几经修改后确定,问卷不记名,不讨论,现场完成收回问卷。随后,数据双录入等确保问卷调查过程及调研结果的质量。
2 结果
2.1 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理论及实践的认知
在医学人文的认知方面,59.1%的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教育不是很了解或不了解,同时也反映出对临床专项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缺失。本文与以往调查研究不同的是,除了从宏观上了解临床专项研究生人文教育的概况之外,特别深入对临床专项研究生对人文素养在临床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进行调查。
在医学人文理念核心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认知方面,按选项次数统计,47.2%的临床专项研究生认为其核心思想是关爱、敬畏、呵护生命,其次是对病人服务热诚(27.2%)及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21.0%),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理念核心思想的认知相对比较集中于这三项;而在邹明明等[1]对临床医师的问卷调研中,超过60%的医生认为医学人文理念核心思想是关爱、敬畏、呵护生命,其次是对病人服务热诚(16.1%)及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15.2%),临床医生与临床专项研究生在这方面的认知倾向性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这应该与工作经历及社会经验有直接的关系。
医学人文理念在医疗实践中的体现上,临床专项研究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病人的自主权(20.9%),另外调查对象选择实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服务态度热诚的分别占19.0%及18.7%的,18.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从总体来看,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的认知不是特别集中,不同的临床专项研究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但普遍认为服务态度热诚、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和实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五项都很重要。这项调查结果同邹明明等[1]对临床医师的问卷调研结果一致。见表1。
表1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的认知情况
项目频数(%)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了解(单选) 了解98(40.8) 不是很了解122(50.8) 不了解20(8.4)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理念核心思想的认知(多选) 关爱、敬畏、呵护生命229(47.2) 对病人服务热诚132(27.2) 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服务102(21.0) 满足病人的要求22(4.5)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理念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的认知(多选) 服务态度热诚130(18.7) 尊重病人的自主权146(20.9) 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111(15.9) 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125(18.0) 实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32(19.0) 以上都是52(7.5)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当前临床实践人文水平的评估(单选) 非常好2(0.8) 好91(37.9) 一般137(57.1) 不好5(2.1) 非常不好5(2.1)临床专项研究生对自身人文知识和素质的评价(单选) 非常欠缺0(0.0) 比较欠缺82(34.2) 不欠缺,但不满意127(52.9) 不欠缺,很满意31(12.9)
在对当前临床实践人文水平的评估中,临床专项研究生认为当前临床实践人文水平“好”的占37.9%,认为“一般”的人数占57.1%。对比邹明明等[1]对临床医师的问卷调研结果,“非常好”及“可以”的比例占78.4%,总体看来,医生及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当前临床实践的人文水平比较认可。
在对自身人文知识和素质的评价中,评价为“不欠缺,但不满意”的临床专项研究生最多(52.9%);其次认为“比较欠缺”的占34.2%;认为“不欠缺,很满意”的较少(12.9%)。见表1。张昆松等[2]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的人文素养调查结果也显示,62.80%认为自身人文素养有欠缺。虽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会有不同,但从总体上均能看出调查对象对自身人文素养的不满。通过与部分临床带教教师的座谈,了解教师对临床专项研究生的人文知识和素质总体比较认可,但仍认为在这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2.2 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及形式的意向
2.2.1 对医学人文教学课程内容的意向选择
邹明明等[1]对临床医师的问卷调研分析指出,学校的医学人文教学不能满足或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并提出提高医学生对医学人文兴趣更应该关注的是医学人文的课程内容,但该研究中并未对课程内容方面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本次调研中,特别关注了目前临床专项研究生所接受过的医学人文类教育中,最多的三项分别是卫生管理与卫生法规(23.8%)、医学伦理学(19.7%)和医患沟通学(19.0%)。郑英花等[3]的调查研究显示,医学研究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态度方面,认为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及医学心理学三门课比较重要,对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及医学史选择比较少。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临床专项研究生认为最有必要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为医学心理学(27.1%)、医学伦理学(16.0%)和社会医学(14.5%)。此外,有学生认为医学哲学也是有必要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之一。这与之前的调查研究略有不同,临床专项研究生不仅仅是研究生,同时又作为临床医生,身份的转变,随之带来需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总体来说,目前在培训医院开展过的医学人文类教育中,医学伦理学教育所占的比例稍高,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所占比例并不高。见表2。
2.2.2 对医学人文教育形式的意向选择
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主要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课堂授课形式及考核形式进行了解分析,或者只是部分提到了应加强课程开展形式建设,而并未提到具体该如何建设,本研究在调查问卷设计阶段特别重视对调查对象意见的收集和整理,并对部分临床专项研究生进行座谈采访。问卷统计结果及访谈结果均显示,在形式方面,培训医院开展较多的形式有课堂授课(31.7%)、案例分析(24.1%)、专题讨论(19.0%),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户外素质拓展和实地参观三种教育形式最少,分别占9.9%、9.1%和6.2%;而临床专项研究生觉得适合的方式依次为社会实践、人文讲座、隐形课程与文化(如文艺演出、文艺沙龙、素质拓展等)和课堂教学,分别占32.5%、25.4%、24.4%和17.7%。对比可知,现有医学人文教育形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社会实践,而临床专项研究生认为最适合的教育方式是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后开展人文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见表3。
表2医学人文教学课程开设情况及意向选择
课程所在培训医院开展过的医学人文类教育(多选)认为最有必要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多选)医学史67医患沟通学2-医学伦理学32卫生管理与卫生法规15医学心理学41医患纠纷5-社会医学-3卫生经济学-6行为医学-4医用文书写作-6
此外,根据问卷统计显示,临床专项研究生选择的提升人文素质的其他途径依次为医院文化建设(43.2%)、增加人文社会实践类活动(32.2%)、增加人文类培训课程(24.6%),还有临床专项研究生认为可以组织观看医学人文类电影或阅读相关书籍。见表3。
表3医学人文教育形式及意向选择
教育形式所在培训医院开展医学人文类教育的形式(多选)觉得适合人文教育的方式(多选)课堂授课14案例分析2-专题讨论3-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4-实地参观6-户外素质拓展5-人文讲座-2社会实践-1隐形课程与文化(如文艺演出、文艺沙龙、素质拓展等)-3
2.2.3 临床专项研究生对医学人文相关专题培训的认知
按选项次数统计,临床专项研究生认为医学人文培训中最重要的两个专题为医患沟通的基本技巧和医患沟通的心理学策略,各占18.3%和15.7%;医师心理健康、医疗纠纷与法律法规、如何告知坏消息、案例分析与讨论这四个专题的重要程度相当,分别占13.0%、12.1%、10.2%和10.2%;医学与艺术、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基于人性需求的医学人文服务、西方名医与医学人文四个专题重要性较低,分别占6.7%、6.4%、4.5%和3.6%。
2.3 临床专项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的参与度及参与意愿
在参与度方面,有33.3%的临床专项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形式的医学人文教育;30.8%的临床专项研究生未认真参与强制要求的人文知识的学习,但参与其他形式的人文教育活动;25.8%的临床专项研究生除了强制要求的人文课程在课上认真听讲外,几乎不参与其他形式的人文教育;剩下的人无论是人文教育课程还是其他形式的人文教育活动都很少参与或不参与。在投入度方面,74.2%的人投入到人文知识学习上的时间与精力为“一般”。 张昆松等[2]的调查也显示同样问题,因此,需要对投入度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邹明明等[1]对临床医师调研访谈中提到影响医学人文水平的几方面原因,其中有医生指出临床工作量比较大,不大支持抽出时间听讲座和接受培训,这与笔者对临床带教教师及研究生的访谈中的观点一致。临床专项研究生一直在临床轮转,工作及学业各方面压力也比较大,应从培养计划及制度上创造条件,减轻压力,保障其学习的精力和时间。
在教育频率意向选择方面,本研究调查对象选择培训周期为一个季度一次的人最多,为37.1%,选择一个月一次和两个月一次的比例比较接近,各占24.2%和22.1%;较少的人选择一年两次,占16.7%。
3 讨论
3.1 加强临床专项研究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在对自身人文知识和素质的评价中,自我评价为“不欠缺,但不满意”的临床专项研究生最多(52.9%),认为“比较欠缺”的占34.2%;在对当前临床人文水平的评估中,他们认为当前临床实践人文水平“一般”的人数占57.1%;由此可见,加强临床专项研究生人文素养培养有必要。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其对医学人文理念和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医疗实践中如何体现不是特别统一,不同的临床专项研究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临床专项研究生是以培养高层次的临床医生为目标,是我国医学高层次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不仅要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且要提升其医学人文素养。
目前的医学人文及医学素养主要通过课程形式开展,而更重要的还是要在临床实践带教中及社会实践中去培养,这应该成为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抓手之一,本次调查也显示了实践对于将人文知识应用于临床的重要性。
3.2 创新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培养的实效性
调查得知,临床专项研究生认为最有必要开设的三门医学人文课程(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社会医学)中,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在培训医院开展过的医学人文类教育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大学在制定完善培养计划中,可以适当增加这两类课程,围绕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和目标改进课程的设置。
在临床专项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方式方面,目前课堂授课方式所占比例太高,但实践类方式比较少,不利于将知识与实践结合,且调查表明,临床专项研究生在人文教育的方式上首选是社会实践,所以可以考虑增加社会实践类的培养方式,通过实践帮助研究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真正掌握医学人文的精神和内涵,这也将是提升临床专项研究生医学人文素养的不竭动力。同时,也可以增加互动性的人文讲座和隐形课程与文化(如文艺演出、文艺沙龙、素质拓展等),以丰富人文教育的方式。
调研中,有调查对象建议注重医院文化建设,组织观看医学人文类电影或推荐阅读相关书籍。电影及书籍中的人物形象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塑造医学生人文精神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电视剧《心术》《急诊科医生》、医疗记录片《人间世》及书籍《医生的修炼》等,展示了医生在面临重重困难时,内心的选择,以及疾病之外,那些人性之光和社会进步的力量,更让我们感受到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从中可以探寻挽救医患信任危机的良策。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曾在《中国医院院长》专栏发表系列文章“电影中发现医学”,期待通过电影重新发现医学、理解医学、反思医学、洞悉职业的真谛与皈依[4]。
邹明明等[1,5]对临床医师的问卷调研后指出一些医生建议医院实行将疾病诊疗与医生个人经济利益完全分开的制度,还建议管理者应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后,才能制定更加合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但也有医生认为任何考试、考核都是会徒增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只会更加降低医生的人文水平,这些不仅值得医院管理者思考,更值得大学及医院在培养临床专项研究生过程中思考。医生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因此,从医学生时期就应该重视培养这些未来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
3.3 制定并落实合理可行的培养计划
在投入度方面,有74.2%的临床专项研究生表示投入到人文知识学习上的时间与精力为“一般”。大部分临床专项研究生工作很忙,学习人文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充足。应该根据其工作安排与人文素养现状合理制定人文教育计划,根据学科及个人所处培训阶段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医学人文的培养和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在参与度方面,大多数临床专项研究生都愿意参加人文教育,只是对于强制性人文课程和其他形式人文教育的认真程度不同,极少数人很少参加或不参加。更新人文教育的形式,不断提升临床专项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但要注意妥善安排培训活动的频率。
哈佛大学医学院为在校学生提供了16大类50多门医学人文的选修课,这些课程是由医学院、医学研究中心以及相应的附属医院共同承担[4]。临床专项研究生工作与学习都很忙,学校和培训医院应有效衔接,进一步明确医学人文在整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具体要求。应成立医学人文教研室,结合住院医师的实际需求,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并合理安排授课时间,讲究实用性,把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与临床工作有机整合,要求临床带教教师承担更多的“育人”任务。同时为临床专项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舒缓其压力。临床专项研究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临床轮转学习,医学人文教研室可建立在培训医院,与大学形成联动机制,整合大学及医院师资等资源,从提高临床带教教师及导师的人文素质入手,扭转带教教师及导师传统的重临床、轻人文的带教观念,提升临床专项研究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软实力,推进人文教育在临床运用的实践渗透。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尊重、关爱等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宽慰。因此,无论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角度,还是从人们需求不断提高的角度来说,必须加强培养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这也是贯穿于医师培养始终的重要部分。通过本次调查,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临床专项研究生对于医学人文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可作为有关单位开展此项工作的参考。为更有效地开展临床专项研究生人文教育,还需要社会、各培训医院、大学及住院医师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