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润灌溉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2020-04-02张驰
张 驰
(法库县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 沈阳110400)
微润灌溉技术主要适用于温室大棚蔬菜、花卉等作物以及果园的灌溉[1]。由于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工程建设指导中没有固定的设计参数,因此通过具体实例验证技术的可行性。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设计了不同的应用模式,提供了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参数,使该技术得到了大规模推广。
1 直压应用模式
1.1 设计原理及参数
保证灌溉均匀性的前提下,为了有效提高大棚灌溉效率,温室微湿新型灌溉系统可以通过泵或压力罐直接加压,该模型需要考虑进口压力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安装排气等装置。设计过程所需计算的主要参数为:作物最大日耗水量、作物种植面积、垄距、田间持水量[1]、单井出水量、地下水埋深及灌溉设备出水量等。
1.2 系统组成与管网布置
该系统由水井、潜水泵、文丘里施肥机、过滤器、压力计及控制阀等组成[1]。灌溉管网分干管、支管和毛细管三部分,主干、分支和毛细管相互垂直,灌水器与毛细管串联,并直接灌溉作物根系,毛管间距取决于作物种植而定,总布置间距在0.6~1.2 m 之间,毛管铺设长度不大于10 m,灌水器间距在0.3~0.5 m 之间。
100 m 温室一般分为两个轮作灌区,主管、支管可采用普通PE 管或薄壁PE 管,为保证灌溉的均匀性,主、支管道宜采用双向供水,灌水器宜向上布置。微润灌水器主要铺设在膜下和地面上,灌溉水可直接灌溉到作物根系,以达到定点实施局部灌溉[2]。
1.3 应用举例
以沈阳法库县孟乡温室微润灌溉为例。位于法库县北部的孟家属北温带陆地季风气候,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600 mm 左右,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0~20 m,含水层厚度约20 m,含水层为砂卵石层,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为黄瓜、番茄等。
试验区作物种植面积800 m3,整个灌区分为两个轮作灌区,水源井位于该试验区中心,顶部有一个2 in 的净过滤器和一个文丘里式施肥器,支管和主管为50PE 管,长度分别为100 m 及50 m,主管尾端设有排气阀,支管为单侧供水方式[2],毛细管为16PE 管,长度为8 m,其间距离为1.2 m。毛细管84 根,灌水器间距0.3 m。
2 自压应用模式
2.1 设计原理与参数
传统的直接压力滴灌法是将水直接从水源井灌溉到作物的根系,从而大大降低了地温,也抑制了农作物的生产,严重影响了作物的增产和质量,另外,利用铁锰离子含量的水进行灌溉也容易造成滴头堵塞[3],而自压灌溉的原理是将灌溉水预先注入水箱,在2~3 d 的日照下使水中杂质充分沉淀,同时提高水温,一方面减少堵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该模型的设计参数与直接压力模型基本相同,但差异在于需要计算水箱容积、安装高度及自动供水控制设备。
2.2 系统组成与管网布置
系统由水源井、潜水泵、储水箱、自动注水控制装置、文丘里施肥器[3]、过滤器及控制阀等组成。
灌溉管网分三层布设,即干管、支管和毛细管,干管、支管和毛细管互相垂直并于灌水器串联起来[3],直接灌溉到作物根系,毛管间距取决于种植作物种类,总布置间距在0.6 m~1.0 m 之间,毛管铺设长度不大于10 m,灌水器间距在0.2~0.5 m 之间。
100 m 温室一般由四个轮作灌溉区进行灌溉,干管和支管可采用普通PE 管或薄壁PE 管,主要是为保证灌溉水的均匀性,干、支管采用双向供水,灌水器向上放置,微湿灌水器主要位于膜下和土地表面[4]。
2.3 应用实例
以朝阳市建平县亚博图村温室为例。太平庄乡亚博图村位于建平县中西部,地下水埋深25 m,含水层厚度20 m,含水层为中粗砂,水质较好,盐度小于0.5 g/L,无机物含量一般在100 um 左右,适宜灌溉。项目区块状结构,壤土质地,干容量1.45 t/m3,田间最大持水率26%。
本村温室面积为100 m×7 m,实际种植面积为100 m×6 m,后山墙高度为3.5 m,温室外有水井,出口位于温室中部,该区水质较好,铁锰含量较低,泥沙含量较低,田间种植黄瓜,大垄双排,种植间距0.35 m,共90 垄。
毛细管采用直径为10PE 管,干管采用直径为32PE 管,储水箱采用500L PVC 水箱,见图1,注水嘴位于水箱顶部,出水口位于水箱底部,水箱注水嘴处设有自动控制装置[5]。过滤器采用1.2 in 网式过滤器(120 目),肥料罐为10L 压差肥料罐。整个种植区分为四个旋耕灌区,每个旋耕灌区面积为25 m×7 m,毛管间距为1.2 m,水箱安装高度为3 m,四个温室共用一口水井。
3 综合压力应用模式
3.1 设计原理与参数
图1 水箱位置侧面图
针对温室内草莓、桃子在关键需水期耗水量大、温室内安装空间与水箱容积有限等问题,提出微湿灌溉技术在温室内的综合压力应用模型[5],在用水量较少的生长期,可采用水箱自压灌溉,在用水量较多的生长期可采用直压灌溉。设计所需参数为作物各生育期用水量、单井出水量、作物种植结构形式等。供水系统有泵和水箱,利用三通、阀门等管件实现综合压力控制,见图2。
图2 阀门控制系统图
3.2 系统组成与管网布置
系统包括水源井、储水箱、自动注水控制装置、潜水泵、化肥罐、控制阀、过滤器、止回阀等。
灌溉管网分三级布置即干管、支管和毛细管,主管、支管、毛细管相互垂直,直接灌溉作物根系,毛管间距根据种植作物种类而定,采用单脊双管,总布置间距为0.8 m、0.4 m、0.8 m(1.2 m垄距间距),毛管敷设长度不超过10 m,灌水器间距为0.3~0.5 m。
100 m 温室一般分为四个轮作灌区,干、支管可采用普通PE 管或薄壁PE 管。为了保证灌溉的均匀性,主、支管道宜采用双向供水,灌水器应向上放置,微湿灌水器主要放置在膜下和表面。
3.3 应用实例
以新民市周坨子乡温室为例。项目区位于周沱子乡周沱子村,地下水丰富。地下水深度一般为7~142 m,含水层厚度约为20 m,含水层岩石为砂质卵石,该区单井产量为15 m3/h,水源条件满足灌溉要求。
整个种植区分为四个轮作灌区,每轮灌溉面积为25 m×6 m,毛细管间距为1.2 m,水箱安装高度为2 m,四个温室共用一口井。
毛细管采用直径16PE 管,主管为直径50PE管,储罐为500L 的PVC 罐,注入口在罐顶,出口在罐底,自动控制装置设置在罐的注入口,水箱进出水管均安装阀门,进出水管之间的主管上设置阀门。过滤器采用1.2 in 网式过滤器(120 目),肥罐采用文丘里施肥机,见图3。
图3 管路布置示意图
4 结 语
传统的地表灌溉周期较长,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不利于根系吸水和蓄水。同时,地表灌溉土壤过于湿润,易固结,通风不良,缺氧,抑制根系呼吸和利用,该灌溉技术能有效改善农田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有效保护农业由精准农业和向产业化经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