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发展研究
2020-04-01唐晓艳
唐晓艳
摘要:文章指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蒙臺梭利数学学具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以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针对小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刺激,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创新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综合运用多种操作方法,构建有益的数学经验;建立学术信息沟通平台,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等措施,希望能使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蒙台梭利数学学具;运算能力
一、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教学实践
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独特色彩间隔设计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不同颜色的学具辅助下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内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1 ~ 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充分发挥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作用,运用各色数棒指导学生认识数字,使他们明白数棒的计数方法,并在独立操作和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进而不断增强其学习效果。
基于对数学的理解,学生还可以在操作过程中了解一些其他数字。例如,通过计数棒学习数字的组合与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6 ~ 10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学习数字“8”和“9”的组合与分解为例,教师首先演示“9”的组合过程:将数棒1 ~ 8分两排摆放,左侧是1 ~ 4,右侧是5 ~ 8。数棒的数量横向对齐,上下数棒之间有一定距离,将数棒9放在两列数棒上面居中的位置,作为参照棒,然后引导学生数数1 ~ 9。左手握1,右手握8,平行移动,使1和8的两端重合,然后与数字条9进行比较,同时说1和8合并是“9”。通过改变数量,得出“1和8等于9”的结论。同样,我们得到“2和7”“3和6”“4和5”也等于“9”的结论。做完上述操作后,再做“9”的分解练习。最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作业纸,让学生在纸上完成“8”和“9”的运算任务。
二、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遇到的问题
1.缺乏对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创新
教师对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运用缺乏创新,只是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感知能力。针对孤立的感官进行训练,过于强调操作的步骤和程序,要求学生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训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数字交流的机会。而众多理论与研究发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适时更新学具起着重要的作用。
2.实践中只重形式而忽略对精髓的把握
从表面上看,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氛围,但是在这种氛围下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蒙台梭利提出的数学教育法一个非常独特的部分就是它的教具,然而一些教师并没有制定不同对象的个性化教学目标来营造适合学生不同需要的数学教具的运用。教师普遍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轻视学生的数学思维教育,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缺乏对蒙台梭利数学学具方法精髓的把握。
3.教学中只懂教学而不懂数学思维教育
有些教师不能组织学生参加蒙台梭利数学学具教学活动,没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大部分教师只懂教学,而不懂数学思维教育。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那么教具只会作为一种组织教学的工具,忽视了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教师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因此教师要科学地研究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应用方法,集中研究此种教学工具的应用良策。
三、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有效建议
1.创新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方面,蒙台梭利数学学具较为单调,教具功能存在重复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蒙台梭利数学学具内容总体范围较广,但存在开发不足的问题,很容易流于形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先对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教学内容,即将数字计算的讲解贯穿于整个课堂,使课堂中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每个练习都与教学目标息息相关,这样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通过对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创新运用,让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数字计算的概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字计算,并能很好地分析与创新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对于学生触及到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进行教学优化。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观察物体(二)”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摆放正方形木块,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绘制平面图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并在学具的辅助下形成良好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果,构建富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要尽量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凸显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尤其是对于教师的观察,要了解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构建并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与学生多互动,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板书要整齐有序、一目了然,通过板书来掌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对这节课的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综合运用多种操作方法,构建有益的数学经验
蒙台梭利数学学具在操作方法上严格遵循规则的操作,而忽视了学生喜爱游戏、富于想象的天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尝试在遵循蒙台梭利数学学具规则操作的基础上,赋予其游戏的成分,让学生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中自觉地按照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的运用规则进行操作。游戏教学法犹如一味调味剂,让数学规则操作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不再生硬、呆板,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展示平台,将学生的操作成果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传统的数学操作活动中,打扑克、下棋、拼图等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合作性操作活动,而蒙台梭利数学学具教学活动是以个体独立操作为主要形式进行学习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将独立操作与学生合作操作结合起来,在学生独立操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较高层次或相对较复杂的操作材料。例如,蒙台梭利数学学具中粉红塔、棕色梯、圆柱体组、长棒之间的组合操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2 ~ 4人一个小组来完成,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独立操作的经验,或分工,或合作,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操作。
3.建立学术信息沟通平台,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
学术交流作为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一种研究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学术信息沟通平台的搭建,重点应该以学科教育资源共享与整合两方面为主,突出优势互补、合作互补式的学术交流过程。搭建校际间蒙台梭利数学学具信息沟通平台,结合学术本身的开放性、变化性的特点,强化服务资源、引导资源、稀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扩充教育服务信息。学科之间、校际之间积极实现蒙台梭利数学学具资源的共享,通过平台分享学术活动的开展信息和行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通过不同学科之间、校际之间集中建设科研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价值,以优秀科研成果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多方共建。运用蒙台梭利数学学具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很复杂,涉及的教学重点会有显著变化,即使有些数字在讲解时从数字源看并不一样,但是应该把学生自己努力求得理解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尽管对蒙台梭利提出的教学理论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如图形教学、数量教学、游戏教学、积木组合在立体图形中的教学等,各有特点,但是大多都得到认可。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力争做到一名学生一个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沈家鲜.三、四岁儿童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心理学报,1962(3).
[2]郭玉凤.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刘范.中国现时的发展心理学:兼谈中国3—12岁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发展[J].心理学报,1981(2).
[4]曹冬.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与改革[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