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刹驼龙寺消逝之谜

2020-04-01王立慈

文史博览·文史 2020年12期
关键词:袁术台子吕布

王立慈

日前翻阅《淮安史略》,在第一章“古代的淮安”之章节中提到,距今4000~5000年,江苏淮安境内的先民进入了“龙山文化”时期,同期的文化遗址遍布全市,而以泗洪的驼龙寺、盱眙的范家岗及涟水的杨庄遗址比较突出。这里所提到的千年古刹驼龙寺,已消逝半个多世纪了,其遗址就坐落在我的家乡——江苏泗洪魏营镇原先射院村。

今年清明,我从镇上到老家给祖先扫墓,走在魏营先锋水库的大堤上,远远望去,就见堤坝中央隆起一段丘冈,路边竖着两块大理石碑,分别刻写着“驼龙寺庙台子遗址”“先射台遗址”几个大字。它们虽已在历史变迁中消逝殆尽、踪迹难觅,但在我记忆中,这两个遗址属于同一个地方。

驼龙寺历经千年,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先射台更与三国群雄逐鹿、乱世战火紧密连接。它们在历史的风雨中走来,又在曲折的社会变迁中消逝,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1953年,我在驼龙寺的中殿开始上学读书,因此,对驼龙寺的记忆非常深刻。当年驼龙寺的大殿建筑高大宏伟,东西五间屋长,南北约三丈宽,两丈多高,青砖砌墙,小瓦缮顶,给人一种庄严肃静的感觉。它不知是什么时候建在这个叫“先射台”的土墩台子上的。据老人们说,该寺原来有前、中、后三座大殿。那时,我们在中殿上课,后殿里住着一个法号叫“本善”的和尚,佛台上供奉着地藏王菩萨。

驼龙寺下面的土墩台子,是我从来未见过的一个偌大台子,顶上能容下三重大殿,约摸20丈见方。台子底脚差不多有四五十丈见方,高三四丈。台子前后不远处各有一条大河流过,这样一个突兀巍峨的土墩台子托着的驼龙寺,在古泗洲地界的确不同凡响。

相传,当年驼龙寺一年四季香火旺盛,淮河北岸、洪泽湖西畔地区四邻各乡的乡绅贤士、庶民百姓都前来烧香拜佛,祈求丰收安康。新中国成立后,就在这里办了学校。当时,我和同学曾在寺庙墙上看到一副对联:三面高岗围古寺;两条溪水绕驼龙。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0世纪60年代初,千年古刹驼龙寺却走到了尽头,因大办公共食堂和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饥馑,老和尚不久被饿死了。驼龙寺的大庙也一天天被拆毁,扒下来的砖头被运到官塘建农业中学去了,古老的雄伟宝殿就此灰飞烟灭,千年驼龙寺就此消失。从此,这里只剩下一个孤伶伶的庙台子。

庙台子与驼龙寺命运紧密相连,也与“先射台遗址”渊源相长。听长辈人说,这“庙台子”叫“先射台”,是三国时吕布辕门射戟所在之处,比驼龙寺的历史还早六七百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起,袁术在淮河以南称雄,人多势大;刘备在徐州北面的小沛称雄,人少势单。袁术处心积虑想先消灭刘备,然后再图攻居于徐州地界的吕布。刘备向吕布求援,希望吕布能帮他;袁术也派人找到吕布,叫吕布不要帮刘备。吕布洞察袁术阴谋,毅然带一干人马驻扎到魏营地界安营设宴,劝说双方罢兵。并在辕门前的大土台上立起方天画戟,拿出一支箭说:“诸君观布射戟小枝,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说罢,吕布张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画戟小枝。这样,袁、刘两家无话可说,于是各自收兵回家。因吕布字奉先,后人便把这个射戟台叫作“先射台”了。

辕门射戟后,曹操从许昌出发南下,会同刘备、吕布共同讨伐袁术,曹操的30万大军从徐州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时,在距离寿春界口淮河潼河山30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也就是在现今的魏营镇境内“操兵相拒月余”。算起来,这是吕布第二次驻扎在这里。战争过后,当地就将曹操的中军帐所在地称为魏营,将刘备的营帐所在地称为刘营,将吕布的营帐所在地称为吕营,将夏侯惇的营帐所在地称为夏营(现今小夏庄),将副先锋于禁的营帐所在地称为前营。可见,魏营在诸侯争锋时代所处的重要咽喉位置。

不知过了多久,人们将先射台下因吕布驻兵形成的村庄叫作“先射院”村了。又不知过了多少朝代,先辈又在先射台上建起了驼龙寺。

1965年秋天,当时的魏营人民公社党委决定在此修建一座“先锋水库”,水库大坝以先射台为基点,向南向北延伸至两头岗岭,全长1500多米。水库建成前后,先射院村莊也陆续搬迁到北岗岭上。

2011年,魏营镇政府在先锋水库大坝中段隆起处,立下两块碑石,以纪念和保护这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

佛教圣地驼龙寺和历史古迹先射台风雨沧桑,辉煌千年,一路走来,却最终在20世纪中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逝。如今,我们这些70岁以上的老人,聚在一起谈论闲聊,说起驼龙寺被毁的经过,回忆着大雄宝殿的艺术风采,讲述着先射台的各种民间传说,既激情澎湃又百感交集。心中唯愿,有朝一日能够恢复先射台、重建驼龙寺,在这片古老悠久的遗址上重现当年盛景风采。

猜你喜欢

袁术台子吕布
运橙
史学家为何给吕布“差评”
大话三国志
袁术:想当大佬被打脸
吕布其实有情义?
台子
暗恋
夜话三国之吕布致命弱点
河北滦平县周台子村:让农民文化生活“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