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学视角下的《觉醒》文体研究

2020-04-01庞厚君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觉醒女性主义

摘  要:《觉醒》是凯特·肖邦1899年出版的关于美国女性主义的代表作,这本书在半个世纪之后才开始受到重视,在此之前甚至被圣路易斯等地的图书馆列为禁书。《觉醒》描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不断追求自我的精神探索。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女主人公埃德娜的追求独立自我,反抗男性权威的觉醒之路。体现了凯特·肖邦提倡女性追求独立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觉醒》;文学文体学;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庞厚君(1996.1-),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2

凯特·肖邦是19世纪女性作家的先驱,在她的一生之中有过很多作品,但《觉醒》是却是最后的封笔之作。在《觉醒》中,凯特采用了对“通奸”持认同的态度来描绘出女主人公在书中的“性意识”觉醒,刻画出她对婚外情的大胆追求,这就使得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了美国文学界的一番动荡,让美国各地的读者和书评家大为震惊。在圣路易斯,《觉醒》不再有资格存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并被全美人批判这是一个关于“安于堕落的女人”的不道德故事。凯特·肖邦也因此被剔除出了圣路易斯文艺社,受到了整个文学界的排挤与刁难,从此再也没有提起过手中的笔。直到半个世纪之后再两位欧洲学者的发现下,《觉醒》才得以重见天日,从而成为19世纪50年代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在两位好友阿黛尔和赖次的两个极端影响下,让她从最初一位倍受压制的家庭主妇,一步步进行自我意识的追求,从思想的自我独立到行为的自我追求,成长为一名拥有自我意识并自我独立的新时代女性。

本文将从叙事策略和修辞策略两个方向分析埃德娜的觉醒轨迹,去分析女性追求自我,寻求独立自主的觉醒之路。

1、从叙事策略看埃德娜的觉醒

凯特·肖邦在文中运用的叙事策略巧妙地表达出书中人物的风格特点,展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在文中,小说一开始就是描写女主人公埃德娜和其丈夫之间的互动。她把手伸向丈夫,丈夫也心领神会的摸出了戒指递给她,并迅速地戴上了。这在小说开篇的互动,就在读者表达着女主人公埃德娜和其丈夫在最初是和睦相处的,也体现出埃德娜最初还并没有对自我意识有所追求。因为戒指是婚姻的象征,是对女性的一种束缚,埃德娜在这时对于这种束缚还是顺从的,自我意识还是处于浑噩的状态。在后文中,埃德娜将婚戒扔下,试图发泄着对丈夫的不满,这也是埃德娜在对自我意识一步步的追求之后,开始反抗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约束。

Edna的觉醒始于小说的第六章。从叙述者对埃德娜称呼上的转变就看出。在第六章之前,她一直被称为Mrs. Pontellier,而在第六章,她首次被称为Edna Pontellier,接下来她被交替称为Mrs. Pontellier,Edna Pontellier和Edna,然后在文中Edna成为了對她的常用称呼,直到最后Mrs. Pontellier,Edna Pontellier不再出现了。叙述者对埃德娜的称呼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这个线索牵引着埃德娜对自我意识和自我独立追求的觉醒。象征着埃德娜正从她丈夫的附属品下逐渐成为一名有自我的新女性,同时叙述者对埃德娜称呼的转变也象征着她的觉醒,她对自我意识的追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克服阻力。在文中的第九章至十三章,叙述者对埃德娜一直称呼为Edna。可是在后面第十七章,埃德娜和她丈夫触发了一次激烈的争论,在这篇开头,Mrs. Pontellier又重新出现,她开始有了行为上的觉醒,埃德娜没有遵从应有的礼节去招待来宾,也没有顺从丈夫的要求,也就是在这一章,埃德娜取下了婚戒,并试图踩扁它,砸碎了花瓶,想要逃离出婚姻的束缚,做出来与世俗的交锋,然后在后文中她就一直被称作Edna了。

当埃德娜对自我意识开始有所察觉的时候,她本性里的叛逆也开始显现出来,会穿着比好友更能凸显自己身体的衣物,会对丈夫的话语感到不认同等,因为在她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父权制社会的压迫会让她感受到自身的独立受到了限制。在最初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埃德娜只能感受到一股莫名的烦闷,所做出的反抗就只有在夜里默默的哭泣,在心里涌现出反抗的想法,但是在行为上还是顺从于当时的父权制社会。在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之后,埃德娜开始意识到自我在整个社会或宇宙中的位置,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叙述者评价埃德娜是以“顺从的外部存在,质疑的内心生活”的态度生活在那时的父权制社会的,这也给埃德娜自我意识的觉醒做了铺垫。在第十一章,这是埃德娜第一次开始把内心的反叛用言语行为表达了出来,当天在与罗伯特分开之后,一直躺在门口的吊床上,直到丈夫回家。丈夫命令她立马进屋,埃德娜在那一瞬间把自己内心一直以来的挣扎转化成了反抗性的语言。"Leonce, go to bed," she said, "I mean to stay out here. I don't wish to go in, and I don't intend to. Don't speak to me like that again; I shall not answer you."这句话是在她自我意识慢慢觉醒之后,第一次直接用言语行为来体现出自己反叛,对丈夫要求的违背,诉说着自己的意愿,确立着自我的存在。在这之后,埃德娜开始逐渐地释放内心的自我追求,直到最后完美地释放了自己的本性,自我意识得到了完全的觉醒。

2、从修辞策略看埃德娜的觉醒

除了叙事策略,肖邦还运用了以象征为主的大量修辞手法。象征就是运用事物之间的相关联系,使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出抽象事物的思想、情感或概念,在文学作品中,象征是一个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可以在作品中被通篇使用,或者仅仅在某些章节段落之中,用来表达作者对一种事物的赞美或者讽刺的手法。运用象征能让作品的情节更加丰富,更好地烘托出主题,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在《觉醒》之中,凯特·肖邦也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同时通过这些象征, 凯特·肖邦更好的叙述出了《觉醒》中女性寻找自我意识,追求自我独立的觉醒之路。

凯特·肖邦在文中大量运用的象征手法中,最显著的便是埃德娜的着装。在埃德娜的不同阶段之中,肖邦在书中对她的服装描写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同埃德娜的自我意识觉醒之路相得益彰。从埃德娜最初的传统到逐步减少直到最后脱掉了泳装,这也象征着埃德娜内心对自我意识和自我独立的追求正在逐渐增强,并从自己的着装上体现了出来。这也意味着埃德娜的内心正在一步一步地脱离当时父权制社会的束缚与压迫,象征着女性对独立自我的追求,挑战着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合理规则。在那个时期,东方女性同样也是遭受着父权制社会的束缚与压迫,中国的妇女必须恪守:“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社会规则,西方女性虽然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但是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女性就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受教育权,不能实现经济自主,特别是在女性结婚之后,所有在婚前所拥有的全都归属于丈夫,包括自己。凯特·肖邦在文中三次对埃德娜着装的描写,来体现出了埃德娜的觉醒之路。

第一阶段在小说的第七章,作者第一次仔细描绘了埃德娜的着装,在埃德娜和拉蒂诺尔夫人外出时,埃德娜艾德娜穿着贴身的薄纱,披散着头发,而阿黛儿则戴着头巾、手套,穿着披风。这时说明艾德娜在最开始就对自身的束缚在试图突破,也为后来的觉醒做了铺垫。

第二阶段在小说的第十三章,埃德娜做弥撒头晕,罗伯特带她到小屋休息时,艾德娜独自在房间里,脱掉了大部分衣服,放松地在床上睡着了。凯特在这里详细地描述出埃德娜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了她整个放松舒适的形态与身心。她对自己身体的欣赏,体现出了对自我的逐渐觉醒,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并試图讲自己的身体从社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埃德娜脱掉大部分衣物之后,身心得到了舒展,这也意味着埃德娜挣脱社会的束缚和压迫之后,就会得到救赎。

最后第三阶段小说的结尾,埃德娜在对父权制社会的束缚和压迫进行反抗之后,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存在这个让人压抑的社会之中,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解脱与释放,她开始了在去往海边的路上,一件件地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最后赤身裸体的投入了大海与蓝天的怀抱之中,得到了最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是不被允许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存在的,这是对父权制社会的反叛,所以埃德娜只有用死亡才能得到自我意识的最终觉醒。

3、结语

本文通过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埃德娜的觉醒轨迹,最后埃德娜的死亡是她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环境之下的最终觉醒,表示她愿意为了自我,放弃自己的一切,放弃自己的孩子,从这层意义上说,她的死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她的觉醒反抗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一切传统标准,体现了女性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的追求。

参考文献:

[1]Rooks. Reconceiving the Terrible Mother: Female Sexuality and Maternal Archetypes in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J].Women's Studies,2016,45(2).

[2]王丹,王跃洪.文学文体学视角下亨利·詹姆斯《真品》探析[J].名作欣赏,2015,(36):15-16.

[3]张立华.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微型小说《啤酒和枪战》[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7):72-73.

[4]苏秀玲.从《觉醒》中的意象世界解读凯特·肖邦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昌吉学院学报,2018,(05):9-12.

猜你喜欢

觉醒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位居两极的《旧约圣经》女性形象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