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课堂需要关注的几个维度
2020-04-01李梅杨志娟
李梅 杨志娟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场所,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新型师生关系的主战场。如何构建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课堂?文章从九个维度来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进行听、评课,以及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新课堂。
关键词:素养课堂;关注维度;关注课堂;评价课堂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但是却依然是师生生命绽放、共同对话的重要渠道。在班级授课制体制下,课堂对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至关重要。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建设怎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在哪里?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师、学生、学习这几个关键要素。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教法活度+学法适度。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手段,知识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课堂教学是学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而教师则是设计与搭建这座桥梁的工程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教育者要善待学生的无知,用宽容为教育开路;教育要让学生越学越自信,而不是给学生变差的机会;基于支持的学习评价,会让学生走进学习、主动学习;问题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则有助于学习的真实发生、深度进行。
二、关注、评价课堂的九个维度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素养课堂教师应该从以下九个维度关注、评价、引领课堂。
1.课堂设计的“大”和“小”
“大”指课堂结构设计。从“金刚石和石墨”的现象中我们得到启示:相同的课堂,不同的理解和设计,课堂结构和教学效果会相去甚远。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学情出发,立足单元整体目标进行设计,对单元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发现与提取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确定与本单元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切实需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单元教材资源予以开发、利用、重构和整体设计。一节好课既要有“大”设计,又要关注“小”细节。例如,目标呈现方式、问题设计梯度、学生分层任务布置、活动组织形式、预期课堂效果,这些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2.课堂目标的“虚”和“实”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科学、明确、有层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立足学科育人,基于学情,聚焦问题,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关注学生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的养成,依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每一节课都实现学生素养的有效提升。
3.课堂内容的“深”和“浅”
课堂的“深”应该体现在学生理解的深刻和思维的深刻。“浅”应该体现在教师要深刻了解学生,找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搭建支架,关注学情,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体验,切忌课堂简单和肤浅。
4.课堂信息的“多”和“少”
课堂上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输出信息,同时在师生互动中又产生大量新的信息。教师要注意输出的信息本身要有意义、有价值、有效果,要努力寻找课堂所输出信息的生活价值,并将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在一定区间内,课堂中学生容易接受有价值的信息量与学生的素养提升成正比。
5.课堂节奏的“快”和“慢”
一节课节奏的快慢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课堂设计;(2)课堂设计与学情的契合度;(3)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科学、规范、凝炼,有时需要语言节奏的快,有时需要静思分享的慢,有时还需要留白。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宜可以调节氛围,可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美感,还可以凸显课堂的张力,更是教师自身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素养的直接体现。
6.课堂活动的“教”和“学”
新課程理念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教”。作为基础教育的课堂必须有教师的教,也必须有学生的学,教在当教处,学在该学时,不能以教代学,也不能以学代教、以练代教。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小组学习,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搭建支架、设计问题、设计工具、设计环境、设计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把教程变成学程。
7.课堂主体的“师”和“生”
素养课堂要求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落脚点也应该是学生,应该是基于学科课程标准与学科素养达成、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考虑学生实际获得。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一节好的课堂一定是属于学生的真实的课堂,有问题的发生,有错误的呈现,有投入的讨论,有深刻的分析,有知识的内化,有预设、有生成、有思考、有迷惑、有顿悟、有遗憾。
8.课堂效果的“预”和“成”
教学是师生交往、动态生成的过程。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精心的预设体现教师的匠心,而动态的生成则彰显教师的智慧。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尊重带进课堂,倾听不同声音,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实现师生的智慧共生和共同成长,合理处理与运用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9.课堂整体的“质”和“量”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学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提问、设疑追问、示范讲解、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教师点评、学生总结……这些过程,均存在一个“量”的多少与“质”的高低的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活动一定要突出实效性,所有的活动、问题、练习,一定是数量适当、质量精当、节点恰当。优质的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参与度、目标关联度、活动效果等方面考量。
教师要让课堂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好奇,要有学科科学之美、有课堂结构之美、有课堂规范之美、有教学艺术之美、有课堂和谐之美,同时还要有感情、有温度、有知识、有美感,因思维而闪光、因未知而期待、因情感而灵动、因成长而惊喜。
参考文献:
[1]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杨彦捷,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