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灵》音效于人物塑造和受众效果的影响
2020-04-01李敬平
李敬平
摘 要:斯蒂芬·金的小说《闪灵》被导演斯坦利·库布尔在1980年翻拍成同名电影。而此片中的电影音效除了在人物塑造方面音效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也在观众的感官体验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效果。
关键词:电影心理学;电影声音;受众效果;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6-0-02
斯蒂芬·金的小说《闪灵》被导演斯坦利·库布尔在1980年翻拍成同名电影。主要讲述了杰克一家冬季在瞭望酒店经历的一系列怪异事件,导致杰克精神失常想要杀死自己的妻子以及儿子,最后举着斧头被冻死在迷宫中,他的妻子和儿子得以生还的故事。该片上映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直至今日,《闪灵》在恐怖电影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被多位导演以及多部影片致敬,奉为经典。作为恐怖电影的奠基之作,《闪灵》在情节设置与制作技巧中,尤其是在音效的运用上有其独特之处,而这一点在对于观众的感觉掌控中尤为突出。
一、电影与音效
电影早期是无声的,但在无声电影的后期,电影制作公司们已经开始引入画面外的现场乐队演奏或者现场配乐来尝试将电影与音效相结合。1910年,发明大王爱迪生先生正式宣布了留声机的诞生,声音的运用在电影行业中崭露头角,终于在1927年,由华纳电影制作公司制作的首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正式宣布了无声电影时期的落幕以及有声电影的序章。至此,电影开始从影像音效二合一的视听盛宴发展。要论在音效发展中受益匪浅的电影种类,恐怖片一定榜上有名[1]。在《小丑回魂》《电锯狂魔》等无数经典恐怖电影中,音效几乎成为了塑造恐怖气氛的必备因素。时至今日,观众们仍在赞赏音效在恐怖电影中的独特魅力,戏称“没有BGM的恐怖电影就如同喜剧片。”由此可见,音效在恐怖电影这一类型中的不可缺性。
二、音效与人物塑造
电影《闪灵》的故事情节配合人物心理变化进行延伸和发展,人物心理状态的转变是电影刻画中尤为突出的一个部分,在主角杰克一家的悲剧酿成之前,三人的情感变化已经在音效中被揭露了冰山一角。在三位主角心理状态的展现中,焦虑占据了极大的百分比。
精神分析学认为焦虑主要包含冲突,抑制和投射三个要素[2]。电影在开篇女主角Wendy点火时清脆的“嚓”声中给窥探人物心理打开了第一扇窗。影片中,当儿童心理学家将儿子丹尼的精神状态判断为正常时,Wendy用语言表达了百分之百的认可,但在一片寂静无声的间隙中,一声清脆的点火声紧跟在看似肯定的回答之后,显得急促而又突兀。在上帝视角的解读下,儿子丹尼的心理问题不单单是无厘头的自言自语这般简单,对于将反常归结于儿童的正常成长过程的解释不仅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让处于忧虑状态下的母亲信服让,反而会因为无解似的答案而更加不安。女主人并不坚定的认同里掺杂着的焦虑,在语言表達时被压抑下来,而在紧随其后的打火声被侧面展露出来。如同石子投入河流掀起波澜般,打火机短暂的响声也暗示了Wendy内心并不如表面上那般淡然。
除了对于妻子的刻画,在男主角杰克的心理刻画上,音效也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同于前面急促的短音,在巨大房间中被不断掷向墙壁与反弹的网球声显得反复与沉闷。若说之前音效所展露出来的是被抑制的焦虑,那么此处就是饱含冲突的焦虑。作为看守身份来到瞭望酒店的杰克,就业失败后急切的渴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不幸的是,写作之路上的受阻,让梦想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无法获取的社会认同,以及被否定的自我,都与幻想中的美好产生了激烈的,无法化解的心理冲突,就在空寂的房间内转换成了网球沉闷的撞击声,以及枯燥反复碰撞声中展露出的空虚。
三、电影音效与受众心理
除了在人物塑造方面音效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作为输出式的电影产业如何让将观众真正身临其境,音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影视声音对于受众来说有着独特的被感知性,在采音拟音,电脑美化以及音响播放的过程中,电影音效与受众所熟知的生活中的声音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观影的过程中,电影音效的解析方法与平时不尽相同。电影音效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视听合一,基于视觉空间的声音输入的双重影响,观众对于电影中音效的认知会更趋于具象性。例如:电影音效的发展中,拟音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所呈现出来的音效与收集时采用的物品并不相同甚至有着天差地别,但在环境氛围和视觉感官的引导下,观众会忽略声音本身的特性,从而将此音效直接与当时画面所呈现的场景相匹配。除此之外,受众自身的心理因素也会在音效输入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
大量的恐怖电影会利用音效来加深观众对于黑暗或者视觉盲区的想象,在电影《闪灵》中,小男孩进入237房间的镜头并未直接给出,只显示了在门前的犹豫和出来后的惊慌失措,而在之间穿插了母亲在较为昏暗的设备间检查的画面,此时空灵的单一弦乐声营造了一种极为诡异的气氛,此处配合上狭隘的镜头和昏暗的空间,会让受众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幽灵,鬼魂等物,结合全片的恐怖主题让受众陷入无限的遐想,从而跟随音效和突兀的“咚”的回音进入女主角的视角,脑海中自由构思出在237房间小男孩和在客厅父亲可能会产生的“意外”。
基于此,在音效影响受众的过程中并不只是简单的想象力的拓展,更多的是让受众出于本能以及对于过往经历的联想以此来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4]。在酒店的负责人的梦中有一大长段尖利连续的警鸣声,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警鸣声直接引起紧张此类情绪,带入角色在噩梦中辗转反侧的心境,不由得呼吸紧促。
除此之外,全文的重要转折点——杰克进入237房间,亲吻少女(其实是腐尸)的情节中的音效也有相似作用。起初从浴缸中站起的少女充满了诱惑,舒缓的音乐和渐进的镜头让观众不由得充满了期待,但是在杰克亲吻少女后,少女却逐渐地变成了老太婆的模样,音乐也骤然激烈。音乐每一次突然的变换都让观众的情绪起伏收到直接影响,有研究表明人在接收突然的声音刺激时大脑中的肾上腺素会迅速增加,导致机体各部分出现非常反应,呼吸急促和心跳加速就是最典型的象征。
四、结论
在电影的发展史中,音效曾经被誉为恐怖电影的灵魂,音效不仅能表面化人物的心理状态变化,也能更好地烘托气氛,带动观众情绪,让受众真正进入电影之中,与主人公一起开启奇幻的冒险故事。
参考文献:
[1]李婷.声音的认知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谈观众对影视声音的认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
[2]五赛赛.张晓倩.王爱峰.电影发明过程中的创新科学原理——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J].当代经济,2015(34).
[3]刘英昕,李敏.恐怖电影《闪灵》的精神分析学研究[J].电影文学,2017(9).
[4]杜鹃.浅论音乐叙事在电影中的发展及多样化功能[J].黄河之声,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