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英译海外传播效果情况调查

2020-04-01李茹

传媒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传播学英译

李茹

摘 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做好典籍翻译和海外传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史记》作为中国二十四史之首,华兹生和倪豪士译本是英译本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版本,本文调查了两个译本的同行专家书评和普通大众评论两方面,结果表明两个译本存在可获得性低、普及率低以及受众范围小等问题,传播效果不甚理想,这启示我们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工作不仅仅要做好翻译,更要关注传播相关研究。

关键词:《史记》英译;传播效果;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6-0-02

一、引言

新历史时代语境下,翻译是 “借助于文本匹配或相关的工具或资料让产品、理念、思想等得到尽可能广泛的传播”的一项活动(葛岱克,2011)。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任务尤为迫切。中国文化海外交流和对话离不开翻译,典籍翻译自然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任,是当下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典籍卷帙浩繁,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该民族书写的历史(罗选明,2017),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尽在二十四史,而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史记》冠绝二十四史之首,记录了从上古轩辕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期间跨越三千年中国史,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史记》集知识性和文学性于一体,当之无愧誉为百科全书式通史。

《史记》已被翻译为法、俄、英、日等多国文字,中外《史记》研究呈现出专题化、纵深化特点。译介和传播相关研究大致分为译本介绍(李秀英,2006)、译介影响(吴原元,2011)、个案研究(李小霞,2015)等。现有资料较少聚焦译本的传播效果,文学译介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翻译的质量,更要考虑译本的传播和接受,而后者恰恰决定了我们译介过程中应该采取的翻译模式、策略和选材等一系列问题(耿强,2010)。本研究选取了《史记》英译最具代表性的华兹生和倪豪士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弥补《史记》英译海外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译本内容介绍

(一)华兹生译本

华兹生从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史记》相关翻译。华氏以日本出版的《史记会注考证》为原文,中国的百衲本《史记》作为参考,选取了《史记》中叙述性和文学性较强的汉朝人物列传加以翻译。先后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1961年),Records of the Historian:Chapters from the Shih chi of Ssu-ma Chien(1969年)。1993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3部华氏译作。

为了在普通大众中普及中国经典文学,华氏采取归化翻译策略,保证语言简洁易懂,文学性高,但因缺乏文化注释和考证,文化性和知识性稍微欠缺为。华译的另一特点在于打破了《史记》原文的叙事手法,采用西方小说叙事结构呈现书中内容。考虑到西方叙事“头-身-尾”叙事结构,以及当时西方读者对《史记》知之甚少,他大胆调整了《史记》的整体结构,以宏观时间架构关照全文,按照一般历史叙事文学情节重新编排人物出场顺序,使得人物塑造呈现小说中人物推进情节的轨迹(李秀英,2006:54)。

(二)倪豪士译本

另一位对《史记》英译做出突出贡献的翻译家当属美国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倪豪士1989年开始着手全译本《史记》,采用团队合作翻译模式与其他译者一起翻译。到目前为止,已出版本纪2部,包括《史记·汉以前的本纪》《史记·汉本纪》;列传5部,世家1部。

倪译本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完全按照《史记》原作的本纪、世家、列传等的排列顺序,译文附有详尽的歧义考证、地点考证、相关章节说明、互文考证说明、文化背景知识注释及资料依据、词汇对照表等,每章译文后附译者翻译问题评注和说明,西文和日文译本书目、中外研究成果等资料,可供读者学习研究,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学术价值。

三、《史记》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效果

典籍英译的优劣不能以自己学着的评价作为衡量标准,好与不好需要客观的标准和数据来说明(罗选明、杨文地,2012)。因此本研究搜寻整理华氏和倪氏的《史记》译本相关同行专家书评和普通大众读者评论等两方面数据和内容,以期得到两个译本在海外传播效果,为《史记》后续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一)专家书评情况调查

翻译项目反映的是特定文化群体的兴趣(Lawrence Venuti,1996),同行专家学者的接受程度是衡量译本接受效果的另一个途径。华译本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受到专家学者高度赞扬,如鲍格洛(Timoteus Pokora,1963) “他的译文可读性强,真实性高。他只会让司马迁的作品说话,而不是用自己的注释和评论来增加译作阅读负担,这一点无疑是明智的。”哈佛大学杨连陞(Lien-sheng Yang,1960):“这两卷翻译为理解和欣赏古代中国的重要历史著作《史记》做出了令人欢欣鼓舞的贡献。” 普林斯顿大学牟复礼教授(Frederick W.Mote,1962)稱赞华译《史记》是美国汉学界举足轻重的成就。何炳棣(Ping-TiHo,1963)“华兹生追求古风古味且汉代文学风格浓郁的翻译感觉,这一点让他的作品可读性强,可信度高。”葛朗特·哈代(G Hardy,1996)“总而言之,华兹生令人敬佩地取得了成功。”加里·阿巴克尔(Gary Arbuckle,1996):“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并对各领域的读者都将有帮助。” 当然,其中也不乏批评声音,剑桥大学教授鲁惟一(Michael Loewe,1959)和顾传习教授(C.S.Goodrich,1962)等,如“学术性”不够,缺少详尽的注释等问题。

倪译本在译作的学术性和注释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自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海外汉学家的热烈讨论,澳大利亚汉学家张磊夫(Rafe De Crespigny,1996):“译作极大促进了西方大众文化圈对古代中国的学习和理解。我认为译文是可信的,互文考证详实有效,脚注清楚且有作用,译作让英语读者接触到《史记》和其相关研究,称得上该领域的标杆之作。”葛朗特·哈代(G Hardy,2015)认为:“倪豪士贡献的意义是不可磨灭的。《史记》是中国历史的奠基之作,这部译作让学生和研究者接触到全注释的《史记》,无疑是一项成就,必定流传千秋。此外,这部译作更是国际团队协同翻译的典范。”。

上述专家学者评价可见,华译本为《史记》“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倪译本则获得学术界认可,促进《史记》海外汉学研究。两个译本都有助于中华文化的海外交流对话,构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二)普通读者评论调查

译本在普通大众中的传播效果要考察图书大众传播渠道。本文选取美国亚马逊网站的读者书评和被称为“美国豆瓣”的Goodreads书评网站的读者反馈两方面内容共同说明《史记》两个译本的传播效果。

亚马逊(Amazon.com)图书作为世界最大的网络图书馆,读者评价功能有助于调查书籍的大众接受度,而且该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书籍的销量。《史记》两个译本在Amazon共找到两个译本的评价共43条,数据更新至2018年2月12日,其中华译本34条,倪译本9条。对于前者,读者普遍反映译文翻译优美,可读性强,如“This book contains only a selection of chapters from Sima Qians Opus Magnum, in a very pleasant and elegant translation by the great Burton Watson, a very renowned translator of ancient Japanese and Chinese texts.‘這本书翻译了司马迁旷世杰作中的若干章节,译者是著名中文和日语译者华兹生,他的译文非常优美动人。”后者读者则聚焦于精彩的脚注。

亚马逊读者评论缺少内容和思想内涵等深度交流,而读者往往更倾向于在Goodreads等专业书评网上发表评论,分享阅读体验。在该网站上,华译本全系列平均星级为4.25,共计576人参与评分,发表评论99条,平均好评率为95%,其中5星好评占49%,4星和3星为别为33%,12%。倪译本倪译本全系列平均星级为3.46,共计32人参与评价,发表评论16条,平均好评率为92%,其中5星好评15%,4星23%,3星53%。

通过以上两个网站的读者评论数量和内容研究,可得知目前《史记》在海外普通大众读者中已经具有一定的传播力。但是从现有读者评论的数量和参与评分的读者数量来看,《史记》海外普通大众读者中接受程度并不高,处于边缘化地位。

四、结语

本文通过同行专家书评和普通大众读者评论等两方面考察了《史记》英译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译本在海外的传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史记》英译的传播效果有限。译本接受效果关乎传播,笔者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打造数字化传播、加强传播者针对性、受众分类精准传播等策略,译本可获得渠道多元化,传播内容和形式符合当下受众阅读特点,形成人际传播效应,扩大传播单位,吸引更多潜在受众,最终提高译本的传播效果。典籍翻译不仅是翻译问题,更涉及到传播和交流,传播学为相关研究打开了思路,寻找问题解决之道提供了理论指导,无疑有助于典籍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葛岱克.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罗选民.翻译与中国现代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李秀英.史记在西方:译介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J].2006(4): 303-308.

[4]吴原元.略述《史记》在美国的两次译介及其影响[J].兰州学刊,2011 (1):161-163.

[5]李小霞.历史典籍英译的“深度描写”研究以《倪豪士》英译史记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2015(2):48-51,57.

[6]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出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82-87.

[7]罗选民,杨文地.文化自觉与典籍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5):63-64.

[8]何明星.莫言作品的世界影像地图——基于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2(6):11-16.

[9]Timoteus Pokora. Reviewed Works: Ssu-ma Chien,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by Burton Watson;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by Burton Watson. Toung Pao. 1963, Vol50, 294-322.

[10]Lien-sheng Yang. Reviewed work(s):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J].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960-1961,Vol 23.

[11]Ping-TiHo. Records of Chinas Grand Historian:Some Problems of Translation:A Review Article [J]. Pacific Affairs. 1963,(2) .

[12]Grant Hardy. Review: His Honor the Grand scribe Says[J].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1996,Vol 18 :145-151.

[13]Rafe De Crespigny. Reviewed Work(s): Ssu-ma Chien 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 Vol II: The Basic Annals of Pre-Han China; Vol VII: The Memoirs of Pre-Han China[J].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1996(3).

[14]G Hardy. 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 Volume X: The Memoirs of Han China, Part III by Ssu-ma Chien (review) [J].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2015,(2): 107-109.

[15]Gary Arbuckle. Reviewed Work(s): 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 Vol I The Basic Annals of Pre-Han China; Volume VII The Memoirs of Pre-Han China[J]. Pacific Affairs. 1996,(2):

[16]Mote, Frederick W. Review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by Burton Waston[J].Artibus Asiae,1962, (25):199-201.

[17]Goodrich,C.S.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SHIH CHI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962,(83):190-202.

[18]Loewe, Michael. Rev. of Ssu-ma Chien,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by Burton Waston[J]. 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1959(74):334-335.

[19]Transl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ies, “In Christina and Schaffner and Helen Kelly-Holmes(eds) Cultural Function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6:9-25.

[20]蔣婷婷.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20世纪50年代的《史记》英译[D].上海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传播学英译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小”的英译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