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建设探析
2020-04-01李小青史启明雷易璇
李小青 史启明 雷易璇
摘 要:在探讨数字化环境中纸质文献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学校、社会和国家建设服务。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图书馆;高校;纸质文献;文献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6-0-02
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即纸质文献建设,二者为统一的有机体,纸质文献依靠图书馆收藏传播,是图书馆的“芯”,图书馆需要纸质文献充实支撑,是纸质文献的“核”,任何时代都无可变更。传统图书馆工作中的纸质文献建设已形成严密体系,而面对数字化环境,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建设工作应当顺应环境变化而变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加强网络时代的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一、数字化环境中纸质文献建设的重要性
纸质文献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考察指标包括馆藏建设质量和读者服务质量两大部分。馆藏即图书馆搜集、整理、收藏并提供阅览的多种类型的全部文献之和。在数字时代来临之前,纸质文献是图书馆的唯一收藏类型,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馆藏建设亦即纸质文献建设。纸质文献是满足读者需求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源头根本。
作为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学科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图书馆馆藏与特定历史时期文献的生产和使用方式紧密联系。网络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文献资源除纸质文献以外,出现了多种载体形式——数据库、光盘、多媒体等等,然而纸质文献仍然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纸质文献对使用条件要求不高,不必借助手机、电脑等工具,保护视力,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便于保存,既是馆藏主体,也是读者/用户优先选用的方式之一。因此,数字化时代纸质文献建设,应当也必须与过往一致,确保在原有基础上保持馆藏专业特色,并不断发展完善馆藏体系。面对无尽的书刊,特色馆藏建设则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在信息环境中的特色馆藏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立足并发展的关键点。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强数字化时代的纸质文献建设,广开采购渠道,以馆藏特色为原则优选精选符合本馆要求的特色纸质文献,努力构建重要馆藏之一——纸质文献馆藏。
二、数字化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学术性机构,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三大支柱之一,高校图书馆应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利用文献资源、人员师资、设施设备等优势做好文献建设工作,纸质文献建设与数字化文献建设二者应当齐头并进,不可偏颇。然而,相较于传统文献建设工作,数字化环境中的纸质文献建设存在诸多新的困难。
首先是如何与馆藏网络化、数字化大趋势共存的问题。由于数字资源获取、共享的便利性,使其拥有极为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各个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均采用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并重的方式,数字资源甚至有后来居上的态势,相当多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购置经费占比达其总经费的半数之多,且仍不断上涨。与此相反,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刊借阅率持续下降,据相关统计,年降速达7%~8%之多,并有逐年增高之势,纸媒购置经费一再压缩,纸质文献发展前景堪忧。尽管如此,纸质文献具有的固有优势使得其实际需求并不低,反而要求更高。纸质文献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存在、发展,如何与网络化、数字化资源共存、互补,最终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是关乎图书馆和纸质文献存亡的关键问题。
其次是出版市场化的冲击。我国出版图书数量随出版市场化转型而突破性剧增,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每年不足两万种,发展至今已达年出版图书总量四十余万种,近20年來世界图书出版总量更是以4%的增速持续上涨。据全国图书选题报告统计,我国每年出版中文图书新书达20余万种。此外,我国目前出版的公开期刊近万种。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信息不对称问题凸显,加大了遴选难度,造成了库容紧张,相较之纸质出版物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采访经费年增幅极小,购置经费缺乏、加工人员不足,等等,冲击着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建设工作和特色馆藏工作的深入开展。
再次是馆配市场商业弊端的影响。馆配市场属商业用语,由于一般出版社不直接与图书馆产生业务联系,则其所出版的图书需由中间商负责向图书馆提供,馆配市场由此形成。利益驱动下的馆配商往往通过采用低折扣方式取得标的,但在馆配图书运作中存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商业需要,馆配商多会屏蔽科技类、学术类等定价较高、利润较低的书目的征订信息,从而造成采访漏订。但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主要由科技类、学术类书刊构建,受馆配市场商业弊端的影响漏订重点书刊,必将造成馆藏建设的重大损失。
三、数字化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建设策略
面对数字化环境带给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建设的诸多负面影响,加大纸质文献建设力度,提升纸质文献建设水平是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随着国家提出高校应突出自身办学特色,高等院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应以此为方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广泛深入挖掘整理特色资源,努力建设特色馆藏。具有鲜明特色且结构科学合理的图书馆馆藏体系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之一,学术资源的充实丰厚将有力地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步,保障学校办学目的的实施,最终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因此,适应数字化环境要求的纸质文献建设模式,是开启纸质文献从传统到未来的重要桥梁。
(一)采取双轴驱动策略
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各有优势,在馆藏建设中应当协调并举,共同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当坚持二者并重,各有侧重,采取双轴驱动策略,互补采购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综合考量,数字资源应首要关注信息的时效性、范围的广泛性与应用的便利性,纸质图书则应以质量、版本为重,宜采选学术价值高、影响力深远的精品力作。如此使得纸媒与数字资源互不重复、互为补充,又相互映照,形成有机的馆藏资源整体系统。
(二)遵从保品种,降复本原则
保品种,降复本是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原则。首先要确保品种,特别是有关学校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尤其要贯彻保品种原则。此原则是当下图书馆界由重收藏向重实用理念转变的实际举措。保证品种,才可突出优势,保障特色资源的建设。同时,降低复本数量,则是从另一方面体现重用轻藏的理念,为保品种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物理空间。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合理确定界限与比例。
(三)采访模式多样化
数字化环境下纸质文献的采访模式应当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各种采访模式的优势,以实现馆藏资源合理配置。
一是采取出版社直采方式,除通过馆配商采访以外,围绕特色馆藏建设选择核心出版社,与之加强合作,大胆采用出版社直采方式,如各个行业的专业学术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避免馆配市场商业弊端,降低成本、确保特色馆藏建设深入推进。
二是开展主题书展方式,可与馆配商协商合作,根据需要、按照计划开展主题书展、重点学科书目、专题书目等多种方式采选,以确保主题图书的采全率和订到率。
三是拓展读者荐购方式,图书馆读者至上理念在纸本图书采访工作中的最好体现即读者荐购方式,通过读者向图书馆推荐图书,填写荐购单、通过征订目录推荐等模式,为采访工作提供参考,更好地补充馆藏。传统的图书馆读者荐购工作主要由馆员推动实施,近几年出现了PDA模式、采访众包模式等新的荐购方式,强化了图书馆以图书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把读者放在首位,是图书采购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结语
紙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和科研工作的两项重要基础和保证,二者应当互为补充,数字化时代尤其应当重视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切实提高馆藏文献质量,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玉春.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多元采访体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65-67.
[2]刘双四.图书馆藏应走“特色兴馆”之路[J].图书馆杂志,2010(2): 46-48.
[3]蔡莉静,鄂丽君.现代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220.
[4]王雪,尹志,张建平等.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工作的思考[J].图书情报论坛,2016(1):53-55.
[5]王春生.论图书采访众包[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1):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