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学生
2020-04-01王兴发
王兴发
眉头紧锁的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一肚子的怒气走进家门,看到老婆和儿子也高兴不起来。看着老婆准备好的一桌美味也没有心情享用,只是简单吃了一点儿。饭后,带儿子去小区散步,临出门儿子说要带跳绳玩,我气不打一处来,用很不友好的语气说:“不许带跳绳,散散步好了!”儿子还是悄悄带上了。
我的怒气主要源于当天一年级的跳绳课。教完跳绳的方法,我带着学生一起练习2min后,开始分组进行练习。正在我指导跳得不太熟练的学生的时候,抬头却发现:部分小组的学生在练习跳绳之余,用跳绳打头上的树枝,当树叶被跳绳打落下来时,玩耍的学生笑得很开心,看到的学生笑得更开心,并有更多的学生一起模仿玩耍起来,玩耍的热闹场面和学生们兴奋的表情告诉我学生们对这种玩法的喜爱和投入。我见此情形,勃然大怒,立即叫停并集中学生开始训斥,尤其是对第一个想出这种玩法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此时我的态度十分不友好。由于我突然发脾气,原本开心快乐的课堂氛围变得鸦雀无声,空气都好像凝固了,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时的状态。
我带儿子到小区树荫下散步,边走边想课堂上发生的一幕幕,闲走了一会儿,儿子嚷嚷着要跳绳。在跳绳间歇时间,儿子用跳绳打头上的树枝,当树叶被跳绳打落下来时,儿子显得十分开心,还“不知好歹”地叫:“爸爸快来看,真好玩!”我看到这个场景,感觉到儿子很有创意,可以想到这样有趣的玩法,此时我也想和儿子一起玩,想着想着,突然眼前回想起了自己训斥学生的情景,被训斥的学生一脸的茫然与无辜,我不由问自己:学生在树下用同样的动作玩耍,自己的儿子也用相同的方法玩耍,为什么我的心情和表现却截然相反呢?
儿子玩得很开心,我还时不时地表扬儿子,仅仅这个游戏儿子就玩耍了近30min,要回家了还意犹未尽,扬着脸说:“爸爸,明天我们还来这里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好吗?”我说:“好啊!”可能是因为跳绳的疲劳和用跳绳打树枝的开心,回到家后儿子很快进入梦乡,我不由想到,有着和儿子一样想法和玩法的学生们却得到教师的批评,这对学生公平吗?受到批评的学生们回到家,会不会因为体育课上我的批评而不开心呢?会不会因为我的批评而影响到日后的创新思维发展呢?他们的晚上会不会因为我的怒吼与批评做噩梦呢?太多的疑问随着儿子的开心玩耍而产生。
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书房发呆,这几个问号不时浮上心头,我有些坐卧不宁了,偶然间抬头看见书架上《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会不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呢?我像找到宝贝一样,迅速拿起这本书,快速查阅每章的标题,想尽快找到想要的答案,可标题上没有想要的答案,于是从第1页开始细细研读,读着读着,读到第23页教师的素养之热爱学生这一章节时,当看到“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时,我好像有所顿悟,是我没有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态(包容、欣赏)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我反复阅读这句话和这一节的内容,并根据书中的表述和呈现出的案例,与我课堂上发生的案例进行对比,感觉到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也感受到这句话要表达的意境并不全部正确,感觉自己的一些做法并不十分合理,尤其是训斥学生时的语气和态度。爱自己的学生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是教师这个行业赋予我们的行业规则。而批评学生时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很好地詮释这句话的内涵,我需要改变,要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态来对待我的学生,凸显我的职业素养。
夜深了,书本渐渐有些沉重,困意来袭,反思自己白天的教学行为,从书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有心满意足的感觉,这就是阅读后的满足吧。带着前一夜的收获,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好像一下子顺畅了很多,学生们也开心快乐了很多,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当有些学生的一些创新行为、创新玩法出现时,我首先给予鼓励和肯定,然后引导其如何玩耍,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和条件下可以这样玩耍,练习和玩耍时要记住教师的要求和规定等。每每看到学生在我的鼓励下,露出开心的笑容,带着满足的心情,投入到练习和比赛中时,我的内心就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样一天的满满工作量,下班回到家后却开心快乐,“满血”归来。
每当再次拿起《教育的智慧》这本书,重新品味这本书,并与自己的课堂情境相联系,重新解读“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时,才更深地感悟到这是对我们教师职业素养的不断鼓舞与鞭策。每每回忆起当年的莽撞和对待学生的心态变化历程,以及阅读《教育的智慧》这本书带给我的教学智慧时,心头总是泛起阵阵涟漪,是阅读让我的教学走出了困境,是阅读让我的课堂更具活力。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教学一线已经21年了,阅读,我越来越离不开了……
编后语:一个富有“烟火味”的生活情景,一个真实发生的教学故事,在阅读中,王老师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欣赏,找到了解决困惑的方法,更学会了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学生这种反思性的阅读,确实是越来越离不开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