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叫”前明察秋毫 “停”得恰逢其时

2020-04-01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套路错误

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叫停”的方式来组织、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可是,不恰当的“叫停”势必影响教学效果,阻碍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正确把握“叫停”的时机,“叫”在关键之时,“停”在恰当之处,是课堂教学的艺术。

一、技术重点教学,即时“叫停”,避免错误动作固化

体育课堂教学中,初期掌握动作过程时,如果技术重点出现错误而不及时纠正,那么就会形成错误动作概念,一旦固化,以后就很难纠正。

案例1:小学四年级的《技巧——前滚翻》新授课中,教师讲解动作的重难点并示范后,学生开始自主练习。在第一遍练习的时候,教师就发现多数学生动作都有问题:有的用头顶着垫滚动,有的直接出现了摔背现象……这说明,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技术重点。教师立即“叫停”了全体学生,先表扬学生大胆勇敢的精神,然后用一根细铁丝当作人体,演示由脑后开始,各个部位依次着垫的动作过程,并且强调动作技术重点是团身要紧。最后让学生相互触摸对方脑后、肩背、腰部、臀部,依次感受着垫部位。学生再次练习时,立竿见影,规范了许多。

有些动作技术重点在初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而部分或者个别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关键性错误动作。这时就需要教师部分或者个别“叫停”,立即解决问题。

案例2:小学三年级的一堂《投掷沙包》新授课,教师演示了“过肩背后,肩上屈肘”技术重点后,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持沙包进行练习。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3名女生的投掷动作完全错误:一个是直臂侧投,一个是屈臂在耳边向上投,还有一个是直臂经后方弯腰俯身投。这3名女生的动作中出现了一个关键性错误:右臂不会向后翻肩。教师发现后,并没有“叫停”全体学生,而是把这3名女生“叫停”到旁边,单独进行纠正,让她们体会右臂经耳侧向体后引压,形成“超越器械”的掷前动作,反复练习数次,直到动作定型,才让其归队随同练习。

分析:案例1和案例2中教师的这2次“叫停”,时机把握得非常好。“叫停”在学生建立动作雏形阶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方法得当,直接有效。如果学生的动作经过了几遍练习后已经定型,然后再去纠正,就会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这种即时性“叫停”,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快速做出判断,及时想出对策,是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就全体“叫停”,集体纠正;是部分或者个别学生的問题就针对性“叫停”,进行纠正。这样一来,既不影响练习密度,保证了课堂节奏,又避免了错误动作固化,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系统巩固练习,延时“叫停”,避免课堂教学碎片化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大多都是连贯性动作体系,分解教学是为了准确掌握,但最终目的是能够掌握完整的动作技术,在系统巩固为目的的练习中,如果不断地“叫停”纠正细节,对于学生掌握连贯动作影响非常大。

案例1:小学四年级的一节武术课,学习《第一套少年拳》的1—4动。教师在引领学生一动一动的学习之后,让4个小组长带领本组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旨在通过巩固练习掌握1—4动的动作套路。这时,教师开始巡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大多数学生专注地临摹着1—4动的套路,演练着上下肢的移动路线,却忽略了动作细节,几乎都出现了马步、弓步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小组在演练第二动“垫步弹踢”时,把垫步做成了跑步;还有的小组把第四动“马步横打”做成了“马步冲拳”……教师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没有立即“叫停”,而是让学生继续演练,自己继续观察,直到巩固练习结束后,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基本掌握动作的整个套路,教师才“叫停”了全体学生,表扬了完成套路的学生,表扬了学生练习的专注。然后,才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动一动地纠正。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多人合作的系统练习中,出现个别学生或者部分学生存在问题需要纠正或动作优秀、有创新做法需要展评时,如果采用即时“叫停”,必将影响全体学生的练习,使课堂教学碎片化。

案例2:一堂篮球课,学生在自主练习各种方法的变向运球之后,进行“一对一”攻防突破练习。这时一名进攻队员灵敏地做出了一个“右手不换手胯下变向运球”动作,完美地突破了防守队员。教师发现了他这个高难度的创新做法,惊喜地向他举了大拇指,但并没有即时“叫停”进行评价表演,等到学生完成“一对一”攻防练习后,教师“叫停”了全体学生,一方面进行总结,同时让这名学生重新展示他刚才的突破动作,并鼓励其他学生效仿习之,能够灵活运用技术,大胆创新。

分析:这两个案例,教师选择“叫停”的时机非常好。案例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武术套路的变化,以及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设计巩固练习目的就是让学生牢记动作套路变化,所以对于动作不到位的情况不要急于去“叫停”纠正,以免打乱学生对套路整体的认知和构建,降低课堂效率。案例2中教师发现了这名学生的创新做法很值得表扬和推广,但并没有马上“叫停”练习,而是让学生们继续体验“一对一”的攻防乐趣。当这个教学环节结束时,才“叫停”全体学生来观摩这一创新动作,将生成性“叫停”和预设性“叫停”整合在一起。这种延时“叫停”对学生巩固连贯性动作、保证课堂节奏有着重要意义,降低了“叫停”的次数,增加了课堂练习的密度,有助于课堂目标的达成。

不论采用即时“叫停”还是延时“叫停”,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做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保证课堂的高效。

“停”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如何掌握课堂“叫停”艺术,需要一线体育教师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培养驾驭课堂的能力。只有“叫”前明察秋毫,才能“停”得恰逢其时。

——邢云迁(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小学,264400)整理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套路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眼下有套路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怒”与“努”
“浮”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