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主动作为 北京市校园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2020-04-01杨志强
杨志强
北京如何推动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发展?如何培养冰雪运动所需的各类人才?如何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们不断地在做着努力和尝试。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启动了冰雪运动进校园。到如今已经有将近4个年头,总体上进展势头好。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以下3个方面进行发言。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阶段任务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北京市文件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和任务,密切协同有关部门,联动各区、学校等基层力量,统筹协调,按照“试点先行”“普及推广”“全面提升”三步走的长远规划和阶段目标,因地制宜地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
2016年初,北京市以冰雪冬令营、大篷车等特色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动员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2016年至2017年,北京市连续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推广普及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引导各区将冰雪运动扎实、长效地推进下去,2018年加强顶层设计,对政策进行了再统筹。我们以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冰雪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教育”的4项政策为引领,出台《支持北京市校園冰雪运动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加大保障力度,提出了“合理布局、科学实施、因地制宜、稳中求进、顺势而为”的工作原则,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校园冰雪运动发展体系。
二、围绕育人目标,全面推进校园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一是课程开设。引导各区挖掘资源,把冰雪运动列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如,海淀区编写了《海淀区中小学冰雪运动知识读本》,延庆区从小学四年级全面普及冰雪课程等。2018年,面向全市征集了约40节冰雪优秀课例,2019年继续开展了课例征集及展示。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各类课程上冰上雪的学生近84万名。
二是竞赛活动。市级活动以点带面,引领各区、学校广泛开展。4年来,以冬奥项目体验、冠军宣讲团为主要内容的“冰雪进校园”活动走进了全市200余所学校,覆盖了50余万名学生;持续举办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校际冰球联赛等高水平学生冰雪精品赛事,参加高水平冰雪赛事的学生已达万余人次。
三是校园文化。鼓励将冰雪与德育、美育等学科有机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冰雪文化。从毛猴、风筝、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雪车制作、吉祥物征集、艺术作品征集、冰上剧创编等,极大地丰富了校园冰雪文化内容。2019年更加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在原有文化活动基础上,举办了模拟冬奥会、主题演讲、小记者培训等,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冬奥文化,感受奥运精神。
四是人才培养。一方面依托冰雪特色学校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在体育传统校及高水平社团中增设冰雪项目,为有冰雪特长的学生提供平台。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2所北京高校获批冰雪项目招生资格,进一步为校园冰雪人才发展提供了通道。
三、统筹优质资源,全力保障校园冰雪运动发展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北京市的冰雪师资培训分市、区两级实施。2018年出台《北京市冰雪运动校园辅导员任职条件和培训大纲》,完成了首批冰雪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另外,依托首都体育学院建立了9个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基地,为北京市校园冰雪师资培养提供了保障。
二是推动场馆设施建设。近年来,北京市部分学校夏季通过引进仿真模拟器材开设体验课,冬季则利用自然条件或机器设备等手段建造简易冰场。其中东城区连续2年在广渠门中学、府学胡同小学等学校建设了可拆卸冰场,为学生冰上训练提供了条件。2018年底,北京市出台《北京市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中心创建标准》,为校园冰雪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
三是建设冰雪特色学校。2019年5月,北京市建设了113所国家级和市级冰雪特色学校,及107所国家级和市级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在市级引领下,各区开展了区级冰雪特色学校建设。目前,北京市已逐步形成了市、区两级冰雪特色学校的布局。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自2015年开始,北京市就与瑞典、芬兰、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和机构,一起探讨适合北京市校园冰雪发展的方式和手段。2019年是中芬冬季运动年,北京市大力推动与芬兰在校园冰雪方面的合作。从建立友好学校,到引进优秀教练员,以此加速北京市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此外,北京市连续2年举办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其间组织了校际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市开展“冰雪进校园”,是在举办冬奥会的背景下考虑的,是要采用奥林匹克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实施,目的是要推动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丰富学校体育内容,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为契机,将校园冰雪运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从政策、人才、经费保障各方面完善机制体制,整合各方优质资源,统筹谋划,合理布局,为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打开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