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分析

2020-04-01

经济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六省平均水平职业培训

●柏 婷 刘 波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前提和根本途径。公共就业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对改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为就业者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山西目前正处于资源型经济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山西在转型背景下,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使劳动者或就业困难群体平等享有公共就业服务,对于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现状

一直以来山西结合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任务,出台了大量就业政策以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就业,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山西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在逐步提高。但从目前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现状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及中部其它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1.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情况。做好保障性公共服务项目的前提和基础是政府充足的财政投入,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支出并没有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出,仅从社会保障和就业项目中列支,故本文选用提供给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包括财政补助费和职业培训补贴)作为公共就业服务的财政投入情况来分析。从表1 可以看出,2017年山西技工院校经费来源均值为906.98 万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793.82 万元;就业培训中心经费来源均值为40.54 万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最后一位,与排名第一的安徽省相差112 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18 万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经费来源均值为61.02 万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二,与排名第一的河南省相差4.47 万元。总体来说,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在中部六省中处于靠后的位置。

表1 山西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情况 (单位:所,万元)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情况。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从表2 可以看出,目前山西拥有技工院校86 所,平均每万人0.023 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也排在首位;就业培训中心74 所,平均每万人0.020 所,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508所,平均每万人0.137 所,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三。相比而言,山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中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数量较少。

表2 山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情况 (单位:万人,所,所/ 万人)

3.公共就业服务从业人员情况。公共就业服务从业人员在公共就业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3 可以看出,2017年我省技工院校从业人员总数为9322 人,平均每所技工院校有从业人员108.4 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二;就业培训中心从业人员总数为1649 人,平均每所就业培训中心有从业人员22.28 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仅低于安徽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从业人员总数为7570 人,每所培训机构有从业人员14.90 人,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三。由此可见,山西技工院校和就业培训中心的人员配备情况良好,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

表3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情况 (单位:所,人,人/ 所)

4.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效果。本文选取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人员就业情况来分析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效果。从表4 可以看出,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中部六省其他省份相比,山西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技工院校就业率和就业培训中心就业率在中部六省都排在末位,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就业率排名第五,仅仅略高于河南省。尤其是就业培训中心的就业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中部其它省份的就业率相差甚远。可见,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效果差强人意。

表4 公共就业服务享受情况 (单位:人,%)

二、存在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中部其它省份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尚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就业者需求。

1.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不足。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可支配资源是以地区财政能力为支撑的,政府充足的财政投入是做好公共就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看,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在中部六省中也处于靠后的位置。一般来说,无论是公共就业机构提供服务的水平,还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与财政投入息息相关,因此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是造成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偏低的原因之一。

2.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较少。政府是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主体,但不是所有服务内容的提供者,还需要社会、个人、机构的共同参与,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主体实现多元化,才能给全体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公共就业服务。山西省2017年末,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仅有508 所,而当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6.5 万人,二者比例的不协调足以说明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的机构较少。

3.就业培训效果不佳。参加就业培训是提升失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业培训内容越是贴近待就业者的实际需求,就越能取得良好培训效果。但是根据目前就业培训效果来分析,山西省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中部其它省份的就业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岗位对劳动者提出了更加细化,更加专业化的要求,新业态用工形式的出现,也使得灵活性的工作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职业指导形式已无法满足就业者多元化的需求。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培训项目设计上,没有更多的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没有针对群体差异进行多样化培训,没有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知识特点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培训效果。此外,现有公共就业服务内容存在局限性,针对大学生群体和高端行业劳动者提供的公共就业服务也比较少。

三、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工方式、就业形式以及劳动者就业观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形势下公共就业服务必须改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思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1.增加公共就业服务投入。首先,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制度,目前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支出仅作为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支出中的一部分,没有就业服务的专门预算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额度。其次,提升职业培训与创业服务方面的财政补贴,提高地方政府就业服务财政保障能力。第三,加大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保障各类服务对象都可以获得机会均等的基本公共就业服务。

2.创新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模式。政府在公共就业服务中承担着主导责任,但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并不能完全满足公众需求。引入社会力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就业服务多元供给体系,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提供更优质服务并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将公共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基层基本公共就业服务;采取优惠措施吸引私营机构加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服务;动员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等等。

3.开展精准就业专项服务。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于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应针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开展精准就业专项服务。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互动平台,畅通公共就业服务需求表达机制,详细了解劳动者的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其次,注重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个性化,农民工、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高端行业劳动者等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问题,而每个群体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意愿均不相同,应因人而异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创业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其找准就业方向,实现满意就业。

4.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应合理配备从业人员结构,并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定期组织示范培训和业务轮训,保障其服务理念与时俱进,服务方法紧跟时代,能做到有效把握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实现供需对应。

猜你喜欢

六省平均水平职业培训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中部六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先前学习在职业培训中的认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