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商行近年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遇到的问题和优化措施建议

2020-04-01

经济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商行普惠金融服务

●王 泉

一、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概述

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正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7 亿,占人口比例70%。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普惠金融工作的推广和运用更是尤为重要。我国2013年将“发展普惠金融”列入“十三五”计划,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将普惠金融提升为国家战略。在此期间国家陆续出台优惠税率等扶持政策,扩大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的覆盖面,不断新建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

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市场上提供服务的主要是外生性金融供给机构,同时正朝着市场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中国金融年鉴》数据统计显示,从2014年至2017年四年间,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数量从1500 多家变成965 家,降低了近34.67%;农村合作银行数量从80 家下降到33 家。与此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从665 家扩张至1262 家,实现了89.77%的增长,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营业网点的数量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完成大幅增长。近五年来,我国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持续提升,小微企业、“三农”、科技企业等领域融资难、服务难问题得到缓解。金融扶贫攻坚成效卓著。白皮书中总结,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 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07.44 万户,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5.81%;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2316.01 亿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高科技金融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降低普惠金融融资成本。

二、某农商行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 月,是一家主要由本地企业法人、自然人入股组建的地方性银行。目前注册资本5.39 亿元,拥有1 家营业部,56 家支行,机构网点总数57 家,员工800 余名。

(一)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线上线下用户数稳步增加。一是线上客户。根据某农商行近三年来年报可知,该农商行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营业网点从49 家上升至58 家,其中:营业部1 个,支行50 个,分理处7个,实现了18.37%的增长率;员工人数从877 人增加到879 人,实现了0.23%的增长率。二是线下客户。通过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自助贷款、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收款等电子银行产品宣传,有效提升现代支付结算服务体验。开展营业网点厅堂和上门服务引导农户进行电子产品应用,电子银行应用不断深化,金融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从下图可知,在2016年到2019年6 月之间,该农商行的电子银行渠道柜面业务替代率从70.42%提升至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87.17%,增加16.75 个百分点;手机银行有效户从1.63 万户至19.84 万户,新增18.21 万户,实现了翻倍增长,也反映了新兴金融渠道开始逐渐被广大农村商户接受使用,让广大农民和农村商户充分享受现代银行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二)普惠金融服务渗透率

1.“三农”贷款余额逐年提升。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也一直陆续出台各种扶持银行普惠金融政策,农商行作为本地银行的助农主力军,更是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行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持续深入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加强与政府农业部门合作,试点推广整村授信,开始关注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起步发展。从下图可知,2016年末,该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165.42 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为32.85 亿元。至2019年6 月末,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205.24 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40.9亿元,比2016年末增加1.05 亿元,增幅达24.51%,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力量。

2. 小微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在银行业继续延续强监管的态势下,该农商行进一步回归本源、中心下沉,聚焦服务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等核心竞争力。在2016年末至2018年末期间,该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116.98 亿元升至141.66 亿元,增幅达21.1%;授信户数从9410户增加至9489 户;申贷率也从96.77%提高到97%,高于前年0.23 个百分点。表明该小微企业正朝着一个良好的势头发展,还有更多的潜力空间值得去挖掘。

3.“阳光信贷”建档覆盖面持续扩大。近年来该农商行一直扎根乡村主阵地,制定“普惠金融·阳光信贷”工作推动方案,全面推进“阳光信贷”工程。2016年末,该农商行共建档107611户,授信41891 户,授信金额56.33 亿元。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阳光信贷”已累计完成行政村建档160 个,农户建档99604户。截至2019年6 月底,该农商行已对辖内15 个乡镇160 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建档,实现了建档全覆盖,授信户数占建档人数的61.4%,惠及农户6118 户。

(三)金融服务的产品创新率

近几年该农商银行尝试推进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2016年,针对有小额信贷需求的农户,研发出“惠民E 贷”和“亲情贷”信用贷款产品,满足需求。“惠民E 贷”可提供10 万元以内的授信额度,无需农户抵押担保,从申请到放款的整个流程都直接通过手机银行自助贷完成。“亲情贷”的授信额度可增加到20 万元以内,通过家庭成员担保农户;针对二手房市场,还推出“金领贷”、“易贷通”、“装修贷”及“光伏贷”等消费信贷产品。至年末,共发放“金领贷”615 户、1.77 亿元,发放按揭贷款768 户、4.57 亿元。

2017年,该农商行与市农工办和市财政局密切合作,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设立了“兴农贷”风险担保基金。至2017年末,累计发放“兴农贷”15 笔、546 万元。与此同时农商行继续深化与市科技局、市财政的“科技贷”产品、“中小企业循环贷”以及邗江区政府的“定向贷”产品合作,充分发挥风险池资金的杠杆效应,更好地服务和支持本土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帮助解决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截止12 月末,“科技贷”贷款余额1.74 亿元,中小企业循环流贷4.04 亿元,服务小微企业及个私业务356 户,成功投放邗江区定向贷700 万元;针对青年创业市场,满足创业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推出了“圆梦享”青年创业贷款产品,并与政府合作,积极为青年创业群体争取免息、减息的优惠政策。至年末,发放青年创业贷款1861 户、5.31 亿元。

2018年,该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产业金融圈,支持特色农业、农田、水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三农客户,研发出“省农但”产品;围绕农民创业增收,研发“巾帼贷”“创业贷”等产品支持妇女、青年、大学生创业,通过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客户需求。

三、该农商行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覆盖面有待拓宽

近年来,为了优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该农商行也在积极扩张营业网点,但在实际发展中,还是会出现一些政策不能落实到位,基层执行流于表面形式等现象。农村地区,特别是金融服务覆盖不到的贫困地区存在金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该农商行虽然开展“阳光信贷”建档等基础工作,并为客户建立经济档案,但客户档案质量有待完善,助农点覆盖面有待拓宽。部分营业网点普及不到的地区设立无人电子机具终端服务站,然而农村人口劳动力素质的缺乏,对于高科技新生事物认可度低,虽开了手机银行账户但因缺乏后续使用指导遂成不动户等,这些都影响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实际推广。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

一是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漏洞,无法确保企业财务账簿的有效性、真实性、准确性,无形中增加了银行审核信贷的难度。二是企业信息共享不透明,导致银行在审核小微企业信贷时无法掌握真实全面的客户信息,不敢轻易放贷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银行内部信贷问责制的负面影响。出于对风险控制考虑,各家商业银行均实施了信贷问责制,要求客户经理对放出的贷款负本息收回负责。而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贷款风险远高于一般企业等,这些都大大降低客户经理对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三)农村普惠金融环境有待提高

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进程中,资源配置明显倾向城市化发展,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难以较好满足对于资本的需求,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另外农村普惠金融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也有所欠缺。虽已有贴息、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但贴息会扰乱市场信号,不适宜长期发展;减免税等政策以“涉农”的宽口径执行,不利于金融机构真正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会导致其向风险更小的农村基建等大项目集聚等。

(四)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势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该农商行现有的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类型的所有需求。虽然有根据农村居民资金需求用途,不断创新小额金融产品,但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农民对金融知识理解能力差,导致客户群体覆盖率比较低,服务收益范围有限。作为以农村为主阵地的本土金融机构,金融创新还不够。特别是在处理抵抵押物时,该农商行存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评估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宅、林权等问题。

四、优化农商行农村普惠金融成效的措施

(一)持续推广“三农”贷款,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工程

针对乡镇支行采用整村建档方式进行精准营销,组织各网点进行村组区域责任制划分,合理利用春节等假期主动走访进行农户拜访营销,加大对“三农”客户的支持力度,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继续细化考核措施,加大对“三农”客户信贷业务的奖励力度,从而调动客户经理发放涉农贷款的积极性。努力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细化考核办法,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提质升级,满足农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在手机银行有效客户明显提升的基础上,提高手机自助贷款的使用率,加大资金沉淀,通过结合村组走访的宣传和指导,让“三农”客户不用去银行,只要站在田间地头就能办理贷款,做到随用随贷,提升客户可得性和满意度。

(二)加大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力度

一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小微企业要建立“账实相符”的财务制度,可通过聘用独立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代理,提高财务账簿的真实性,增强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度。

二是建立小微企业大数据库。由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牵头建立小微企业大数据库,针对当前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不透明化现象,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移动数据,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实现全流程在线批量审核小微企业的信贷,提高小微企业的申贷获得率。建立白名单黑名单制度,对于信用良好盈利表现优异的客户可以适时提升信贷额度,对于失信企业直接拉入黑名单,利用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库避免不必要的坏账损失。

三是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担保模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无法提供切实可靠的有效担保。为弥补小微企业群体的自身发展缺陷,政府可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帮扶小微企业发展,互利互惠共同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

(三)优化普惠金融市场环境

发展实体经济是吸引金融资源的重要方式,积极落实政府普惠金融政策,通过贷款贴息、建立风险补偿金、完善保险分担机制和加大支农再贷款等一系列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改善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农政策服务体系,形成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切实保证“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贫困人口等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四)创新多元化农村普惠金融产品

政府部门需尽快完成农户产权确权工作,使农户有资产可抵押,加快其资产的有效流转,以顺利得到金融机构的服务与支持。该农商行应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通过与市财政局、市农工办进行三方密切合作,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担保难问题设立“兴农贷”担保基金;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加快“三权”抵质押贷款推进速度,继续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开展“三权”抵质押贷款的投放,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获得市场份额。

(五)积极开展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积极下乡宣传金融知识,培养农户的信用意识,为农商行开展涉农业务奠定基础。同时,加大对金融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金融法律素养;加强对营业网点工作人员的普惠金融培训力度,改进服务模式,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利用送戏下乡、送金融知识进乡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宣传农商行现有金融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普及产品宣传促成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平衡。

综上所述,目前该农商行在与其他各方的共同协力下,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都有显著提升,但与庞大的农村金融需求相比,仍有不足,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而农村普惠金融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统筹推进,自上而下逐级传导,也需要各方面形成政策合力,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商行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介休农商行全力推进整企授信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江阳农商银行:“农商行”杯全健排舞大赛拔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