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体蛋白73对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2020-04-01刘沁雨丁玉平
刘沁雨,常 越,张 青,丁玉平,李 海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引起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中国乃至东南亚的威胁尤为严重[1]。根据流行病学统计,2015年全球范围内约有3.5%人口HBsAg检测为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高达2.57亿。肝脏疾病常由肝炎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后继续发展成为不可逆的肝衰竭、肝细胞癌等终末期疾病,仅2015年全球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相关死亡人数达88.7万[2]。因此,早期发现CHB临床疾病进展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因肝脏疾病进展较为隐匿,除肝活检这一金标准外目前临床缺乏准确高效的检测手段。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血清学检测指标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 gp73)对肝硬化具有较优的诊断价值[3];同时还有研究学者发现,人尾肢同源蛋白2(people end limb homologous protein 2, pygo2)对肝硬化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但二者对已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是否具有相同诊断价值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选取具有2年以上抗病毒治疗的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探究gp73与pygo2对CHB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效能,旨在寻找更有效的无创检测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6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及天津市西青医院就诊CHB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筛选共85例患者入组,其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50.55±10.50)岁。根据诊断标准,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将入选CHB患者分为肝炎组51例和代偿期肝硬化组34例。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HBsAg阳性超过6个月;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相关CHB或CHB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标准[1];均规律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超过2年;年龄18~75岁。②排除标准:除CHB外合并其他肝脏炎症疾病者;伴有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者;未能长期按说明书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者;伴有恶性肿瘤者;研究人员认为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本研究者。所有患者均已知晓本研究目的及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基本资料采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临床实验室检测生化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生化指标采用西门子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测定,PLT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型号:希森美康xs-1000i)进行测定。同时收集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腹部彩超和FibroScan(型号:FibroScan502),主要分析患者肝硬度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值。LSM值测定需至少成功10次,取中位数,同时需满足四分位间距与中位数的比值<0.3[5]。
1.2.2血清gp73和pygo2蛋白检测:收集患者采血当日血液离心后的上层血清,至少0.5 ml,并冻存于-80℃冰箱保存。血清gp73和pygo2蛋白浓度测定均按照试剂盒(gp73试剂盒购自海南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ygo2试剂盒购自Abbexa Ltd.)提供的说明书严格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标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样本于2019年8月进行统一测定,全部检测指标均重复测量3次,确保无异常数值后选定为最终实验结果。
1.2.3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s, FIB-4)诊断模型:计算公式:FIB-4=(年龄×AST)/(PLT×ALT1/2)[6]
1.2.4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诊断模型:计算公式:APRI=(AST/AST正常参考值上限)×100/PLT(109/L)[6]
2 结果
2.1试剂盒效能检测 本研究中gp73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盒检测范围为1.00~475.00 ng/ml,pygo2为1.00~10.00 ng/ml,gp73和pygo2蛋白检测结果均在上述范围内;多次实验所得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线性系数良好;批内或批间重复性测量变异系数均小于15%。
2.2基本资料比较 经K-S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发现年龄符合正态分布(P>0.05),且方差齐(P>0.05);其他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代偿期肝硬化组TBil、ALP、GGT、APRI、FIB-4、LSM值明显高于肝炎组,PLT明显低于肝炎组(P<0.05)。2组性别、年龄、ALT和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CHB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注:CHB为慢性乙型肝炎,TBil为总胆红素,ALT为丙氨酸转氨酶,AST为天冬氨酸转氨酶,ALP为碱性磷酸酶,GGT为γ-谷氨酰转肽酶,PLT为血小板计数,LSM为肝硬度测定,FIB-4为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APRI为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
2.3gp73和pygo2蛋白浓度比较 将2组的gp73和pygo2蛋白浓度进行箱型图绘制,可见2种蛋白浓度呈非正态分布。见图1和2。其中代偿期肝硬化组的gp73和pygo2蛋白浓度分别为(16.62±15.48)ng/ml和(0.73±1.01)ng/ml,肝炎组的gp73和pygo2蛋白浓度分别为(1.65±1.56)ng/ml和(1.13±2.23)ng/ml。代偿期肝硬化组的gp73蛋白浓度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而2组的pygo2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gp73和pygo2蛋白对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将gp73和pygo2蛋白进行ROC曲线绘制,结果显示gp73的AUC=0.926,pygo2的AUC=0.503,可见gp73对抗病毒治疗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pygo2。gp73最佳诊断点为2.7 ng/ml,敏感度91.2%,特异性86.3%;pygo2最佳诊断点为0.3 ng/ml,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仅为50.0%、56.9%。见图3。
图1 2组CHB患者的gp73蛋白浓度比较
CHB为慢性乙型肝炎,gp73为高尔基体蛋白73;与肝炎组比较,aP<0.05
图2 2组CHB患者的pygo2蛋白浓度比较
CHB为慢性乙型肝炎,pygo2为人尾肢同源蛋白2
图3 gp73和pygo2蛋白对抗病毒治疗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CHB为慢性乙型肝炎,gp73为高尔基体蛋白73,pygo2为人尾肢同源蛋白2
2.5常规无创诊断方法对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将入组患者APRI、FIB-4、LSM值、gp73和pygo2蛋白同时进行ROC曲线的绘制,结果显示gp73的AUC=0.926、LSM值的AUC=0.757、FIB-4的AUC=0.742、APRI的AUC=0.713、pygo2的AUC=0.503。可见gp73对抗病毒治疗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常规无创诊断模型。见图4。
图4 常规无创诊断方法对抗病毒治疗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CHB为慢性乙型肝炎,LSM为肝硬度测定,FIB-4为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APRI为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gp73为高尔基体蛋白73,pygo2为人尾肢同源蛋白2
3 讨论
目前,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性健康问题,也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若不加以控制,患者易进展至终末期肝脏疾病。相较于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治疗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常口服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7]。随着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以及患者对CHB认识的深入,CHB患者基本能够做到长期规律服用药物。但有研究表明,即便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仍有部分患者可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8]。由于肝脏疾病进展存在一定的隐匿性,患者及临床医生不易察觉,当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肝脏已进展至不可逆时期。因此,对于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仍应该做到规律复查,对代偿期肝硬化早发现、早治疗。由于诊断金标准肝脏病理活检存在一定不可重复性,无创诊断技术成为筛查CHB患者病情进展的主要手段[9]。目前,FibroScan及血清学指标是较为常见的诊断技术,但都存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等缺点[10]。近年来肝脏特异蛋白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gp73和pygo2蛋白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上述蛋白对抗病毒治疗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我国于1999年开始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CHB,经多年临床观察,绝大部分患者具有较高的依从性,获得了较理想的抗病毒疗效,同时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概率较小。本研究选取85例CHB及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都已长期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2年以上,病情较为稳定。经分析比较发现,肝炎组和代偿期肝硬化组的ALT和AST比较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肝脏无明显急性炎症。但因代偿期肝硬化组为早期肝硬化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脏慢性损伤,同时可能伴有进行性肝纤维化,GGT对此反应较为敏感[11],故代偿期肝硬化组GGT明显高于肝炎组。ALP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血窦侧及毛细胆管的微绒毛上,因此代偿期肝硬化组ALP高于肝炎组可能与肝硬化引起胆汁排出不畅,毛细胆管内压增高而诱发ALP大量释放有关[12]。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代偿期肝硬化组TBil高于肝炎组,表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存在一定的胆汁淤积现象。另外,代偿期肝硬化组PLT明显低于肝炎组,这可能是由于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脾功能亢进,同时乙型肝炎病毒对血小板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3]。故即便长期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情况仍然较重,因此早期发现疾病进展、及早进行有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gp73于2000年由Kladney等[14]在成人巨细胞肝炎差异表达蛋白的基因筛选中被鉴定出来,后续进一步研究发现此蛋白在正常肝细胞中不表达,而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中高度表达。同时有研究还指出,肝硬化患者即便出现肝细胞比例下降情况,但肝细胞中gp73的表达量仍可超过整个肝组织水平,故高表达量gp73可能在肝病的细胞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15]。同样pygo2蛋白作为一种较新型的蛋白指标,是wnt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蛋白,而wnt信号通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活化肝星状细胞等,进一步引起肝纤维化的发生[16-17]。本研究结果发现,代偿期肝硬化组gp73蛋白浓度明显高于肝炎组,而2组pygo2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通过建立ROC曲线进一步分析2种蛋白对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发现,gp73的AUC可高达0.926,而pygo2的AUC仅为0.503。这进一步说明在本研究中gp73具有较优的诊断效能,可能更适合对长期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进行筛查,特别是gp73浓度超过2.7 ng/ml时应警惕代偿期肝硬化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姚明解等[3]和张丽君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样Morota等[19]对美国人群的研究中也发现,gp73浓度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高于肝炎患者。目前,国内外对于pygo2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朱传龙等[4]、Li等[16]和李毓雯等[20]学者分别对慢性丙型肝炎、CHB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行pygo2浓度测定发现,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pygo2浓度也随之升高。本研究未能得出上述相应结果,进一步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①有无抗病毒治疗史:本研究入组患者全部进行超过2年的有规律抗病毒治疗,可能对pygo2的测定产生一定影响;②入组患者存在南北方地域差异:本研究入组患者为天津及周边患者,多为北方人,而Li等[16]研究患者多为安徽、江苏等南方患者,由于存在一定地域跨度可能对pygo2检测造成影响;③入组患者年龄差距:本研究入组患者多为50岁以上患者,而Li等[16]的研究患者多为30岁左右的患者;④肝硬化程度不同:本研究入组肝硬化患者为代偿期,而Li等[16]除纳入肝硬化患者外也将肝纤维化患者纳入进行比较,同时对于肝硬化患者并未明确阐述其是否为代偿期。目前,相较于诊断价值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的gp73,pygo2相关研究尚少,特别是对CHB肝硬化仍需大样本多中心数据进一步支持。
目前无创诊断技术趋于成熟,相较于肝脏病理活检这一有创检测,其更具有可持续性、易重复测量、价格经济、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21]。无创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测,其中如APRI、LSM值等指标已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用于疾病的初筛及长期监测[22-23]。本研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APRI、FIB-4和LSM值与2种蛋白进一步比较,结果显示gp73对于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CHB患者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最高,影像学LSM值优于FIB-4和APRI,但pygo2诊断价值明显低于上述4种无创诊断指标。故gp73适用于诊断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CHB患者的代偿期肝硬化,而pygo2还需后续大样本数据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因入组患者意愿等情况,未能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肝脏病理活检,无法明确入组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情况。由于研究经费等原因,pygo2试剂盒数量及入组患者人数有限,未能进行大样本多人群的pygo2检测。基于上述不足,还要继续收集不同疾病进展时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进一步研究分析gp73和pygo2的诊断效能。本研究结果显示gp73浓度超过2.7 ng/ml可能预示CHB患者将或已发展成为代偿期肝硬化,此时肝硬化具有逆转的可能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pygo2对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CHB患者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其临床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