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态势研究
——基于国内1988—2018年专利数据的分析
2020-04-01陈茜雯
郭 敏, 张 昊, 陈茜雯
(1.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51;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100)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两亿辆,经济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国际石油能源供应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 为了减缓燃油汽车对石油资源的重度依赖和对环境的危害,我国自2001年,陆续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友好政策[1],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在国家政策推行以来,我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许多汽车企业都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得到了很大提升,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作为国家新兴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能否及时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研发技术方向,并能根据市场热点技术和技术机会及时调整自己的研发策略及技术创新战略,是该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 随着国际环境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步重视,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研发势头高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们开始研究此领域,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章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基于理论模型或实证模型进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以论文、专利为基础数据的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法具有客观、量化、系统、直观的特点,可以发现产业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了解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规律与态势,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技术的深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综述
专利作为检验技术创新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用来测度某一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能反映出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情况. Seidel[3]在1949年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专利分析的概念,他认为,专利分析是通过对专利数据分析处理,将分析结果用直观的图形进行考察理解的方法. Breitzman[4]通过对专利信息分析预测,推断出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 专利作为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在技术创新分析和评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专利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某一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情况,例如,庞德良等[5]从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角度分析了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田朝辉等[6]从专利组合的视角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周莹和邱洪华[7]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研发方向等角度分析了日本和美国汽车企业新能源技术,得出其技术研发路线和发展趋势;梁帅等[8]从新能源汽车国际专利分布角度来比较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和地区分布情况,分析得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态势. 通过分析专利在某一领域的技术特征,不仅可以反映出竞争者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预测该领域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对本研究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技术生命周期是用于描述技术发展趋势的方法,由哈佛大学教授Raymond Vernon在1966年提出[9],有学者提出利用专利数据来描绘技术生命周期曲线,Ernst[10]研究发现专利情况会随着技术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刘东霞和陈红[11]通过专利的视角来研究煤炭液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刘斌强和江玉得[12]通过实验论证,认为专利分析是用来判断技术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有效方法;赵莉晓[13]运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结合专利数据测度了FRID技术的未来发展阶段;葛亮[14]运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并结合专利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在石墨烯制备领域的发展阶段做了预测研究;王朔和张军[15]从多维度对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制氢技术的发展态势做了研究. 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研究产业发展和技术演化的重要方法,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我国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专利视角,通过专利技术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展开研究的文献很少,本文结合这两个角度来测度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阶段,并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做出预测.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专利信息具有信息公开的特点,采用权威数据库对专利进行检索统计分析,一般常用的专利信息数据库有,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分析数据库、欧洲专利局数据库、Thomson Innovation创新平台下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以及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 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具有中外专利检索的功能,覆盖的专利数据广,可点选发明专利、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并且具备一定的分析工具,因此本研究选取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作为专利数据来源. 同时根据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本研究选取“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4个关键词进行专利检索,检索时间为198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检索式为“新能源汽车or电动汽车or混合动力汽车or燃料电池汽车”,选取“发明专利”,剔除掉一些不相关的专利,最终检索出24 820项专利. 本文通过专利视角,运用专利计量法,从申请趋势、申请方向、技术布局、地区分布、申请主体等多个维度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进行统计分析,再结合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揭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态势.
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研发态势
2.1 专利数量申请速度逐年加快
本研究选取了1988—2018年这30年间我国有关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图1). 1988—2001年这14年中每年申请专利数量仅为个位数,专利数量增长极为缓慢,这14年内的专利申请量不到专利总量的1%. 2001年我国启动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开发格局[16],自此,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逐步加大. 从2002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增长速度开始加快,中国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效果明显,仅2003年专利申请量就比2002年增长了近4倍,发展到200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出台,国家正式把新能源汽车单独划分划为一个独立的类别来规范企业生产,由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从科研步入投产阶段[17]. 2007—2018 年这一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数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率接近50%,这一期间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我国一系列政策积极引导,同时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体现.
图1 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专利申请趋势分析Fig.1 Analysis of annual patent application trend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2.2 技术研发方这向三十主年要的集新中能源在汽电车动专汽利申车请领情域况.
参照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的规定,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分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类[18]. 图2反映的是我国1988—2018这三十年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情况. 从累计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上看,电动汽车相关专利有17 555项,占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总量的83%;混合动力汽车相关专利有3194项,占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总量的15%,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专利有329项,占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总量的2%. 从新能源汽车的类型这一角度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88—2006年,这一阶段,各个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选择未确定,日本和美国将研发重心放在了氢燃料电池,欧盟将重心放在了生物燃料和氢燃料电池,而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尚处于摸索中[19],这一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缓慢. 2007—2014年,这八年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相关技术发展逐步加快,各国都相继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我国以锂电池为主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新能源化,加大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电动汽车开始快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也逐步平稳发展. 2015—2018年,电动汽车相关技术专利数量迅速增长,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在政策支持下发展迅猛,并快速占领了一部分市场,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2.3 技术重点布局分布特征
新能源汽车涉及的技术领域较为广泛,共涉及IPC分类中的7个大类[20]. 本研究结合所采集到的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排在前15的IPC小类作为主分类号,用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专利技术创新领域具体研发方向的走势情况(表1).
表1 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领域Tab.1 The main technical field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从表1的各个IPC 小类占比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申请专利数量排在在前15位的IPC 小类的专利申请情况,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专利申请基本都围绕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控、电机和智能终端等几个方面. 现如今,实现汽车动力源的新能源化,发明出能量足够大、充放电足够快、使用寿命长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领域的关键一步[21]. 电控和电机也都是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驱动和控制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性能保障,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发展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的专利数量增长加快也体现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迈向更加智能化的趋势.
通过本研究对以上15个IPC小类对新能源汽车专利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做出具体研发方向专利数量变化趋势图,累积专利申请数量排在前五的有B60L、H02J、B60K、H01M、B60W(图3),电动车辆动力装置(B60L)一直是我国创新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之一,尤其是在2015—2018年这四年内,相关技术专利申请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专利数量的增长也反映出我国近些年在电动车辆动力装置上的技术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013—2015年这三年,供电或配电装置系统(H02J)的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B60L,2015年之后,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增长速度;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或装置(H01M),在2015年之前专利申请量一直增长缓慢,直到2015年后,开始了快速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5%,也体现出我国近些年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创新研发的重视和取得的成效,车辆动力装置(B60K)和车辆子系统的联合控制(B60W)的专利数量增速相对比较缓慢,专利数量年增长率在10%~30%之间.
图3 主要IPC分类号排名1~5技术专利发展趋势Fig.3 The main I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ranking 1-5 technology patent development trend
累积专利申请数量排在6~10 位的有G01R、H02K、H01R、G06Q、B60R(图4),测量电变量(G01R)在2010 年之后,年平均增长率为73%,增长势头明显. 车辆、车辆配件或车辆部件(B60R)从2014年专利数量增加速度明显加快,年平均增速达到57%. 电机(H02K)在2013年之前增速缓慢,2013—2018这6年内年平均增速达到52%,年增长速率整体呈增长状态,但波动幅度较大,这也能够显示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这类专利方向上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 导电连接、连接装置、集电器(H01R)在2014年之后专利数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1%,增势迅猛,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源的转变,导电连接装置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越来越重要,如何能使得新能源汽车更加安全智能也将继续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探索的方向. 用于监督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G06Q)起步较晚,但在最近几年的专利申请数量上逐步加快,随着物联网的普及,新能源汽车配置逐步升级,对于车体数据指标的监测是对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的保障,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对于G06Q的研发将是以后的热门方向.
图4 主要IPC分类号排名6~10技术专利发展趋势Fig.4 The main I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ranking 6-10 technology patent development trend
累积专利申请数量排在11~15的有B60H、B62D、F16H、G05B、B60S(图5),这五类中,专利增长率最快的是车辆加热、冷却、通风的空气处理设备(B60H)和车辆保养、清洗、修理、调试(B60S),分别达到了75%和144%.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我国销量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人们的生活,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新能源汽车舒适度和保养维护的问题,这在今后也将是技术研发的重点. 传动装置(F16H)相关专利数量这些年来增长也非常迅速,动力传输是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如何在考虑电源电量的情况下保证动力传输效率以及汽车稳定性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直以来关注的方向.B62D和G05B是新能源汽车的控制和调节系统,从2008年发展至今,相关专利数量增长波动较大,但整体专利数量增长呈上升趋势,尤其近三年增长迅速,控制系统领域的技术难度较大,技术创新难以突破,但控制和调节系统对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意义重大,将仍然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的热门方向.
通过对专利主要分类的专利数量统计分析,B60L、H01M、G01R、H01R、B60S和B60H的专利申请量增势最快,其中B60L和H01M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研发的技术创新热点,研发出更适应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装置以及能量足、充电快、寿命长的电池,是我国汽车强国战略上意义重大的一步. G01R、H01R、B60S 和B60H这四项技术起步较晚,这四项技术集中在数据测量、控制装置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维护上,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中,车体的数据监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保养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关注,是现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技术机会,以后也将会是技术研发热点.
2.4 专利申请的地区分布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性
本研究分析了1988—2018年这30年我国各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及趋势,表2列出了专利数量排名在前10位的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都基本是呈上升趋势,广东、江苏、北京、安徽这四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最多,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也最高,这四个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为11 824项,占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总量的47.6%.西藏地区和青海地区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最低,只有8项和11项. 其余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贵州、甘肃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总量也都不到100项. 这10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总和仅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申请总量的1%.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1988—2001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这期间我国各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基本都只是个位数,远低于国外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 2002—2006年期间,我国各地区新能源汽车专利开始增多,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技术孕育期,这期间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增长较缓慢,但已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2007—2018年,在我国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广东、江苏和北京是专利数量增长最多的地区,这也反映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步被重视,各个车企以及研发机构开始注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效,但青海西藏等地区专利增长依旧缓慢,体现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不均衡性.
2.5 专利主要申请主体专利申请情况
新能源汽车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了解其专利申请主题特征,可以让我们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研究选取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主要主体进行分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一直以来都是新能源汽车专利研发的攻坚力量,担负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领域的重大责任. 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表3),可以看出,1988—200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刚起步,这期间,清华大学还有北京理工大学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起步较早,但专利申请数量不多;到了2002—2006年,我国各个汽车公司加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奇瑞汽车和比亚迪汽车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开始加快,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专利研发量在这一阶段位居榜首,新能源汽车发展逐步加快;在2007—2018 年这一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国家电网加紧研发后来居上,成为这一时期的专利申请数量佼佼者,奇瑞汽车和比亚迪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紧随其后,可以看到奇瑞和比亚迪公司将企业战略目标放在新能源汽车上,北汽集团也开始积极贯彻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增大研发资金,新能源汽车专利研发申请量也开始快速增加,其他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主体专利申请数量也都随着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但增速相较于专利申请量靠前的申请主体还有一定的差距.
表3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主要申请主体专利申请情况 单位:项Tab.3 Situ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main patent application subject in China
3 新能源汽车专利生命周期分析
3.1 新能源汽车技术生命周期
一种技术的生命周期通常由4部分构成,分别是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在引入期这一阶段,技术发展水平低,专利申请人和专利申请量都很少;随着相关产业市场的逐步扩张以及国家、企业、科研机构的重视,技术创新得到快速提升,技术发展进入成长期这一阶段;当技术水平达到某一程度后,专利数量增加缓慢,研发投入减少,技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当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且遭遇技术瓶颈时,进入衰退期.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现已成为学者们研究某一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方法. 专利数据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的技术研发情况,现今许多学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都是从专利数据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少有从技术生命周期的视角来探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态势,本研究拟从这一角度着手,为我国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个完整的技术生命周期图是根据一段时间内的专利申请量人数量和专利申请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绘制而成的,图6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年度申请数量和申请人的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2007年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缓慢,这一阶段的专利申请数量和申请人都非常少,在2007年之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逐步开始快速发展,更多的研发部门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和申请人数快速增多.
图6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生命周期图Fig.6 Life cycle chart of Chines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patent
3.2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模型构建与预测
由于S曲线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行业技术领域从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的发展态势,本文选定S曲线法来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生命周期,S曲线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称型S曲线,称为Logistic曲线,另一种是非对称型S曲线,称为Compertz曲线. 许多研究证明,当研究对象的发展情况受到已生长量和待生长量的双重影响时,选取Logistic曲线能更好地反映出其变化趋势,Logistic模型的公式如下:
式中:y 指的是行业专利申请累积数量;α 代表技术成长曲线的成长率,即S曲线的斜率;β 为技术成长曲线达到转折点(midpoint)的时间,即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的时间;k 代表技术成长的专利数量饱和点(saturation),生长时间(growth time)是技术发展从成长期到达成熟期所用的时间. 本研究根据所获取到的专利数据为基础,依据所建的Logistic模型,以时间为横轴,以新能源汽车专利累计数量为纵轴,利用Loglet Lab2软件制作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S曲线图(见图7). 结合专利分析方法和技术生命周期理论,经过多次拟合迭代,分析预测我国新能源汽车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的时间,得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S曲线的各参数值如表4.
3.3 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用Loglet Lab2 绘制的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S 曲线并结合相关参数的数值,可以划分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阶段(见表5). 由Loglet Lab2软件估算出新能源汽车技术成长时间(growth time)为13 年,转折点(midpoint)发生在2026 年.从1988—2016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直处于萌芽阶段,技术发展缓慢;从2017—202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成长期,这一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将呈现快速成长的态势;从2026 年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开始步入成熟期,在此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累计数量将依然呈上升态势,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累积量将达到447 237项;在2030年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进入衰退阶段,专利申请量逐年减少.
表4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logistic成长模型参数表Tab.4 Parameter table of logistic growth model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in China
表5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阶段划分Tab.5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ge divis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in China
图7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S曲线图Fig.7 S-curv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w energy vehicle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基于专利挖掘的视角下从5 个方面并结合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态势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新能源汽车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加上政府政策的理性引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步入成长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产业生态结构逐渐完善,技术发展格局初步奠定,发展潜能巨大. 通过对专利数据的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方向集中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控、电机和智能终端等方面,这得益于我国“三纵三横”战略以及新能源政策的重要部署,同时也能看出政策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领域的逐步延伸,测量电变量(G01R)和车辆、车辆配件或车辆部件(B60R)等技术也逐步受到了技术研发人员的关注,在以后有可能会成为技术发展的新兴方向.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区域的不均衡性,其中广东、江苏、北京、安徽、浙江、上海等地区,是申请专利的主要中坚力量. 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发展,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注重自主创新技术的优秀企业,受到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以及我国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景,汽车行业领袖强势进入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如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公司,带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自主创新,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的逐年上升趋势可以看出其成效.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车企以及高校在我国专利布局上的合理规划,也为我国汽车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建议
1)企业应积极把握技术创新机会和前沿技术研发方向,加强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领域的逐步延伸,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中,车体的数据监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保养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些新型的技术热点如G06Q、G01R、H01R、B60S 和B60H 等的发展越来越快,将会是未来的技术创新机会,企业应推动发展最前沿的新兴技术,不能固守现有技术优势,要根据技术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调整技术发展方向,把握创新机会,深入技术重点布局,保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2)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性,是由各个地区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同时国家试点扶持政策也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区域资源,政府应当合理灵活配置市场资源,以高速发展地区为龙头,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利用高速发展地区技术优势带动低速发展的地区,引导各个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共同协作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进步.
3)政府应适当对技术创新给予财政补贴,继续推行积极理性的引导政策,政府应当充分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出台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友好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铺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积极推动建立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发展. 要建立技术资源共享平台,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主体相对独立,技术重复利用率低,造成研发成本增加,浪费人力物力. 进一步加强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加强合作,填补技术欠缺. 加强产学研合作,及时将企业、高校以及研发机构的创新技术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生产实践中去,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 同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技术沟通,整合各自的技术创新优势,为今后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