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升级版的班主任
——初中走班制背景下育人能力的提升探索

2020-04-01毛瑛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英语教师初一年级教育设计负责人

未来教育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项目组导师育人

毛瑛/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英语教师初一年级教育设计负责人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选课走班教学”成为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选课走班教学”一定程度上给原有的班级授课制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作为在初中阶段同样实行选课走班教学的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在传承北京市十一学校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初中阶段走班选课背景下的育人组织进行了探索: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全学科、全程、全员育人?如何实现高度个别化的育人?班主任(导师)如何引领学生思想、辅导学生学业、指导学生生活、疏导学生心理?班主任如何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学生规划能力、激发其内动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全学科、全程、全员育人组织模型

龙樾实验中学是一所初中校,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的基本架构相同,实行全学科、全程、全员育人(见图1)。

(一)导师团队

首先,组织层面。在各年级主任的聘任下,每年级组成一支导师团队。每个年级的导师队伍由若干主任导师分别带领2 至4 名导师构成,每名导师(包含主任导师)负责15 至18 名学生。

图1

以2019 级初一年级为例,年级共有259 名学生,19 位中考科目教师中有15 位都担任导师,整个年级共有4 名主任导师带领4 个导师组。

(二) 分布式项目组教育团队

其次,年级设置分布式项目组。根据任务需求,由同一年级多位教师共同承担某一个项目组,项目组的成员也是每学期或学年动态更替的。这些项目组包括行为养成、自主学习、主题教育、过程评估,等等。项目组的设置源于学生成长的需求,项目组的分工与教师的能力、特长相匹配。

在分布式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个承担项目的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是单向的,教师处于半隐身状态。例如行为养成项目组,在非上课时间段各个区域均有值班教师观察学生行为,当学生健康发展时,感觉不到管理的存在,而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干预则来自多个方面。

分布式项目组教育团队在课堂以外时间、空间和教育细节方面直接作用于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特别鸣谢北京市十一学校郭学军老师2019 年12月对于分布式项目组的现场解读。)

(三)学科课程团队

除了导师队伍与分布式项目组外,全学科、全程、全员育人组织模型的另一侧是各年级的课程团队,包含各个学科的教研组以及组内每一位学科教师,他们主要负责的是学科课堂上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表1

整个组织模型一体两翼,分布式项目组团队与学科课程团队配合年级导师团队管理架构,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学生。同时两者之间产生互动、团队协作,多条育人路径交织、形成育人合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三个团队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一名教师可能会在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角色。以笔者为例,不仅是学科课程团队中的英语学科教师、导师制管理架构中的学生导师,同时也是分布式教育团队中的主题教育项目组成员。

导师——升级版的班主任

全员育人的组织模型通过多条路径对学生进行全面、全程、全员的管理,这就使得班主任(导师)能够摒弃“保姆式”“警察式”的管理,而更加注重交流、引导和陪伴,通过高度个别化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最终指向学生的自主管理。让我们回归和聚焦导师这个角色,这个全学科、全程、全员的育人组织架构下,导师的角色有哪些升级。

图2

表2

(一)基于主题的育人活动设计

年级主题教育项目组紧跟国家德育文件,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从多个维度开发育人活动,这些维度包括生命安全、热爱祖国、时间管理、习惯养成、同伴关系,等等(见图2)。

这些主题活动由导师在每周一次的导师班例会上实施。同时主题教育项目组针对三年内反复出现、每次侧重点各有不同的主题教育进行整合,尝试开发主题教育进阶课程。目前各年级已合作开发规则、感恩、规划、同伴关系等教育课程。

以初一学生入学的“认识自我与目标制定”主题教育为例:在班级统一学习并组织学生填写自我认识与目标制定表后(见图2、表2),邀请学生家长对孩子做出多个维度的评价与期待。老师通过认真分析学生及家长书写的内容,在午间或课后进行一对一约谈,给出自己对学生的建议与期待,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传达给学生和家长,并进行追踪。

开学一个月后,学生初步适应初中生活,我们再次拿出这张规划表,带领学生进行反思与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制定目标。就这样,我们在学生入学的初期做到了实时监测、实时互动和实时陪伴,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表3

初步认识自我、制定目标之后,我们还通过讲座、小组活动、学生分享等方式开展了时间管理、规划等主题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二)基于数据的分析

在导师一对一约谈时,我们有强大的数据从多个方面支持班主任(导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同时这些数据还可以支持导师及时调整策略与关注点。

1. 基于数据的学业情况分析。首先我们有成熟的成绩单,我们通过成绩单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单次考试的分数与排名。通过不同颜色的标注,师生共同分析入学以来大型测试中每门科目成绩的变化,以及该生的优势学科与劣势学科。

同时云平台的过程性评价系统可以及时、客观、系统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团队合作等内容,每门学科大量的过程性记录与评价帮助师生共同关注学习过程、反思学业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以某位学生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的过程性评价为例(见表3)。每一列是一个维度,这学期语文教师从诊断测试、语文素养、个性学习、作业质量、课堂表现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数十次的评价。每一行是一次评价,单次评价可以仅涉及一个维度,也可以评价多个维度。所有维度历次得分的平均分之和为学生本学科过程性评价的最终得分。在学期内,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得分是动态变化的。

通过带领这位学生横向、纵向分析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导师和学生都会发现他在语文素养、个性学习和课堂表现方面评价均为优秀(平均分为满分),但是作业质量方面仍有较大进步空间。而聚焦作业质量的每一次评价,我们发现该生在写作、朗读或背诵方面表现良好,但多次任务单出现了扣分情况。通过逐步分析,导师便能够帮助学生精准定位自己在语文学科应该注意的方面和努力的方向。

初一入学初期,班主任(导师)会在导师班主题教育活动上介绍过程性评价的查看、分析方法,之后通过一对一的约谈,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分析。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学生就已经能熟练掌握过程性评价分析方法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2. 基于数据的日常行为、活动参与情况分析。除了学业表现外,班主任(导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与活动参与情况。

“行圆分”源自我们的校训“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它记录着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有的学生会因为不文明行为、手机不规范使用等被扣除相应分数,同时学生还会因为拾金不昧、志愿活动等获得加分。

同时在综合课程系统内可以看到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情况,如名家大师进校园、奥森跑步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导师可以针对学生参加活动的频率、种类等发现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并适时提醒学生增加或减少活动。

3. 基于数据的导师评价与反馈。上述的成绩单、过程性评价、“行圆分”、综合课程报告单等信息的分析对于导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导师必须了解其操作、理解其背后的涵义及这样评价的意图,无形中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和分析也变得多元、注重过程。

2019 届毕业生回校合影

除了班主任(导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每学期我们也会收到学生对教师进行的评价。导师班的学生会从导师的及时性与可获得性、帮助的有效性、全面关注和引导等多个方面对导师进行匿名评分。这些评分对导师不会有高利害的影响,却可以促进导师调整指导方向与策略。同时导师可以看到学生温暖人心的留言。年复一年,我们通过学生的评价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逐步走向教学相长。

4.个别化教育案例。除了数据支撑的理性的个别化指导与反馈外,建立信任和感情连结也十分重要。

笔者曾有一名学生小明,每天表现得像一名“硬汉”,把自己包装得无比强大,但事实上心理很脆弱。同时他的脾气十分暴躁,常常与不同学生产生言语甚至肢体的冲突,这种冲突少则一天一起,多则一天五六起。在这种情况下,下下策是老师联合家长用各种手段强硬地堵住学生的情绪发泄,而我的德育师傅武丽娟老师这些年一直教我的办法就是“谈一谈”和“聊一聊”——这是一个心灵沟通的慢功夫。

粗略计算一下,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和小明及其家长谈话时间超过40 小时,平均每个工作日谈30 分钟。前期主要倾听和了解情况,在大致了解学生心理和家庭因素之后,我和学生共同制作了一张情绪记录表,每天简略记录这一天的正面进步和负面冲突,并观察导师班、教学班同学的积极行为,同时复盘这些冲突,再做一次选择和处理。因为小明对英语比较感兴趣,我就找了一些直白、容易理解的英文情绪管理小妙招,和他一起分享。同时,在不方便约谈的游学、假期等期间,联合语文老师鼓励孩子每天写一段情绪记录小随笔。

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从老师的办公桌旁到操场跑道再到食堂,我和小明一有机会就聊天。小明的表现从一开始的翻白眼、扭头就走到后来的远远看到我就笑眯眯招手,任何时候情绪失控时只要导师出面制止,就能暂时“收手”。在一次他请假一天后,还专门来找我说“想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小明与同学的冲突频率从每天多次降到了每周仅有一两次。

四年前我作为新任教师,每当遇到问题学生时,束手无策、以泪洗面。经过四年的成长,我遇到问题学生不再慌乱,而是能够有温度、有方法地陪伴他、帮助他!

在与学生高度个别化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导师)不停地向前辈取经,从多方面搜集工具和资料,补充阅读和学习与中学生心理、学习风格有关的书目,无形之间导师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专业提升,这种提升让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跟学生的沟通也变得顺畅起来。这样的班主任(导师)工作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水平、提升了我们的职业幸福感,让我们享受双重生命的成长。

2019 级新生入学,一位新生与导师毛瑛合影

小结

回归龙樾实验中学关于走班制背景下育人组织模型的探索,在团队协作、合力育人的情况下,具体的班主任(导师)工作可以更加关注一对一的交流,在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一次次的沟通、引导和陪伴,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主管理。

猜你喜欢

项目组导师育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