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生述情障碍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2020-04-01余慧周博余亮
余 慧 周 博 余 亮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5031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与自杀性行为有着本质区别,是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念下所采取的一系列伤害自己的行为,具有反复性、故意性与直接性[1]。常见的自伤方式有抠、掐、拔毛等,虽然对身体干扰较轻,但长期反复性会引发自杀的风险[2]。近几年中,大学生等非临床人群中也存在NSSI现象。潘珍等[3]发现在中国大学生中有16.6%的学生实施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而高职医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压力大,处理方式简单,更易于在面对不良刺激时采取自伤行为,NSSI虽不是自杀,但可预测自杀,故应探讨高职医学生NSSI的预测因素。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很多学者认为述情障碍是引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成因之一[4]。述情障碍,即“情感表达不能”,约10%的大学生个体存在这种情绪调节缺陷,致使他们既不能及时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感受,也不善于读懂他人的情绪内容[5]。Penelope Hasking等人发现情绪表达能力能显著负向预测个体的自伤行为水平[6]。目前,体验-回避理论认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缺乏情绪表达能力的个体在面对不良刺激时所选择的回避方式,目的是释放负性情绪。
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潜能,能在压力刺激中调动一切可用的保护性资源,以实现良好适应[7]。一项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述情障碍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8],一项基于护理本科生心理弹性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中,由于学生缺乏主动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又缺乏感知患者情绪变化的能力,会导致心理弹性下降[9]。同时,心理弹性能积极重组个体心理,促使心理水平处于动态平衡,避免自杀意念形成[10]。基于以上探讨,本研究认为高职医学生心理弹性很可能在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通过本研究,为后期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通过有效心理干预降低述情障碍医学生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率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以安徽省某高职院校为研究场所,选取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46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445份,回收有效率为96.7%。其中男生123人(27.6%),女生322人(72.4%),平均年龄为(19.46 ±2.87)岁。
1.2 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专业、家庭经济情况、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自评学习压力。
1.2.2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11]本研究使用的是由蚁金瑶等学者引入并根据中国人群特点修订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该量表包括情感辨别不能(7个条目)、情感描述不能(5个条目)、外向性思维(8个条目)共3个维度20个条目。采用1~5的5级评分法,1代表完全不同意,以此类推,5代表完全同意。部分条目(4、5、10、18、19)为反向计分,总分为2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述情障碍越严重,中文版TAS-20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87。
1.2.3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12]该量表是由肖楠和张建新于2007年引入汉化后并修订成中文版,涉及坚韧(13个条目)、自强(8个条目)、乐观(4个条目)共3个维度25个条目。量表采用0~4的5级评分法,0代表完全不是这样,4代表几乎总是这样,部分条目反向计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拥有的心理弹性越好。该量表的中文版Cronbach’s α系数为0.91,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1.2.4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13]该问卷主要调查被试者在过去的1年内是否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各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其中自伤行为体现不以自杀为目的的,包含故意咬伤自己、故意打自己、故意抓伤自己、故意撞头或用拳头击打其他物体等8种自伤情况,将各种自伤行为发生的频率合计为总体自伤频率。若总体自伤频率≥1次则认为存在自伤行为。在马双双等的课题研究中,问卷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714。
1.3 统计分析
双人录入,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例数(%)]来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明高职医学生述情障碍、心理弹性、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间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潜变量路径分析,检验模型适配度并分析中介效应的质与量;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对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2 结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Harman单因素检验未旋转后得到6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未旋转得到的第一因子的方差解释百分比为23.02%,远小于40%的临界值[14],因此可以认为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研究中存在自伤行为(总体自伤频率≥1次)有83人,检出率为18.7%。按有无NSSI行为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在家庭结构上核心家庭中有31人实施过NSSI,检出率为13.0%,单亲家庭检出率为30.2%,重组家庭中检出率为21.4%,分居家庭检出率为25.8%,不同家庭结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自评学习压力上,自评学习压力较高者检出率为27.3%,一般者检出率为19.0%,较低者检出率为10.5%,不同自评学习压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高职医学生有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
2.3 高职医学生述情障碍、心理弹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间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医学生述情障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乐观维度外)均呈负相关(r=-0.10 ~-0.22,P<0.05);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得分均呈负相关(r=-0.16 ~-0.25,P<0.001);述情障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得分均呈正相关(r=0.18 ~0.26,P<0.001)(表2)。
表2 高职医学生述情障碍、心理弹性与NSSI之间的相关分析(r,n=445)
注:*P<0.05,**P<0.01,***P<0.001。1述情障碍;2情感辨别不能;3情感描述不能;4外向性思维;5心理弹性;6坚韧;7自强;8乐观;9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
2.4 高职医学生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上述相关分析的结果,构建以述情障碍为自变量,以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不断修订假设模型,该模型的拟合指数(表3)显示,χ2/df <2,GFI、AGFI、NFI、CFI均大于0.90,RMSEA<0.08,RMR<0.05,表明模型的拟合合理。
表3 高职医学生心理弹性中介效应模型的模型拟合指数
最终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高职医学生心理弹性在其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模型”。结合图1可知:①述情障碍负向预测心理弹性(β=-0.28,P<0.001);②心理弹性负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β=-0.25,P<0.001);③心理弹性在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为(-0.28)×(-0.25)=0.07;④述情障碍可直接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β= 0.24,P<0.001);⑤述情障碍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总效应为0.24+0.07=0.31,其中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约22.58%。
参照Halers(2004)等人提出的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15],选择5000的样本量,本研究述情障碍—心理弹性—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95%置信区间(LLCT=0.042, ULCT=0.178,P<0.01)不包含0,表明心理弹性在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控制中介变量心理弹性后,自变量述情障碍对因变量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也显著(LLCT=0.169,ULCT=0.479 ,P<0.01),因此心理弹性在述情障碍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但并非是完全中介,而是部分中介。
图1 高职医学生心理弹性在其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3 讨 论
本次研究显示,所有被试者(n=445)中有83人在过去的1年内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其检出率为18.7%,略高于一项对中国大学生NSSI检出率的Meta分析中报告的16.6%的检出率[3]。可能与研究所使用的调查工具不同有关。研究结果发现NSSI的分布在家庭结构、自评学习压力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核心家庭较之其他类型家庭(单亲、重组、分居)检出率最低,单亲家庭检出率最高,这与林明婧的研究[16]一致,NSSI的学生更多生活在单亲或离异家庭,分析可能是父母的关爱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关。自评学习压力越高,实施NSSI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结果与黄琴琴[17]的研究结果类似,实施NSSI行为最常见的外部刺激事件是学习压力过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情感表达不能是NSSI不可忽视的成因之一。在Norman等人的系统性回顾研究中,自伤组比无自伤组呈现更高程度的述情障碍[18]。国内一项基于情绪管理的团体辅导对青少年自伤的干预研究中,降低青少年的述情障碍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自伤的检出率[19]。同时,结果显示述情障碍与心理弹性(除乐观维度外)呈显著负相关,述情障碍越严重,心理弹性水平相应下降。赵雯雯等[20]发现,心理弹性与癌症患者述情障碍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坚韧、自强、乐观对癌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均有影响,可能由于患者缺乏情绪表达的能力,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真实表达,抒发负面情绪,内心压力持续性上升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是个体获得的一种积极心理资源,能有效降低自伤意念与行为的出现,本次研究中显示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得分均呈负相关,这与李敏等[21]对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一致。
从中介作用结果看,高职医学生述情障碍不仅能显著预测其心理弹性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还能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有研究者提出,高水平的心理弹性个体能拥有更多的心理资源,能缓冲述情障碍对自杀意念及行为的负面作用[22]。该结果支持了体验-回避理论,在面对不良体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采取回避方式,通过自伤行为释放负性能量,而心理弹性是一种良好的适应性能力,能有效降低自伤行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特点,不易及时发现,特别是存在述情障碍的个体,长期反复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会导致不良心理的产生。因此我们应该转换视角,引入心理弹性的中介变量,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帮助高职医学生不断激发自身的内在力量,营造坚韧、自强、乐观的心态,有效降低NSSI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