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汉墓壁画狩猎图像解析

2020-04-01赵国兴

文物季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汉墓鄂尔多斯狩猎

□ 赵国兴

前言

狩猎活动又称田猎(田通畋)、畋猎、羽猎、校猎等。《左传·隐公五年》记载:“故春蒐、夏苗、秋弥、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蒐、苗、弥、狩四季田猎的名称,是根据田猎方式的不同而得来。根据《周礼·大司马》的记载,仲春“蒐田”用火,仲夏“苗田”用车,仲秋“弥田”用网,仲冬“狩田”用车徒列阵围猎。也就是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狩猎方式。

图一 鄂尔多斯米兰壕汉墓壁画中的骑马围猎图

在《中国出土壁画全集》中国收录的汉代墓室壁画中,狩猎图像出现多集中在内蒙古、陕西地区,其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米兰壕汉墓、凤凰山汉墓,陕西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定边县郝滩汉壁画墓等四处汉墓壁画中出现狩猎图像。鄂尔多斯地区汉墓壁画中出现狩猎图像,其原因应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当然狩猎图像背后隐藏着许多汉代时期的礼仪与现实的功能。本文通过上述鄂尔多斯地区汉墓壁画中出现的两处狩猎图像进行分析,不足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鄂尔多斯汉代壁画墓中狩猎图像的种类

狩猎自上古时期就是人们的重要的生存手段,随着生产工具的逐渐发展,借助马和弓箭,使获取猎物更为便捷,狩猎方式也随之有所改变,猎者可以借助猎车、猎马、猎犬、猎鹰、弓箭及罗网等工具,采用射猎、围猎、巡猎、弋射等方法来获取猎物[1]。在鄂尔多斯汉墓当中出现了围猎和弋射两种狩猎方式。

图二 鄂尔多斯米兰壕汉墓壁画中的骑马围猎图

1.围猎

狩猎者有单骑狩猎,也有结伴围猎。对付凶猛狡猾的野兽,有时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从而也体现了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米兰壕汉墓壁画中出土两幅骑马围猎图像(图一),描绘的是六名骑士狩猎的场景,上方为两名骑士,相向奔驰,策马引弓,中间两名骑士同向奔驰,追逐前方的梅花鹿,下方两名骑士引弓相向奔驰。被追逐的猎物,回头张望,惊慌奔跑,形象十分传神(图二)。六名骑士,策马于山间围猎,上方四名骑士两两相对,弯弓搭箭,预射奔跑的梅花鹿,下方两名骑士同向而驭马捕射梅花鹿,猎物正急于奔跑,逃脱捕获。两幅画面猎者皆引短弓,箭矢在弦,瞄射猎物。

2.弋射

《说文》记载,“矰,弋射矢也。”弋(隿),用带绳子的箭射猎。《史记·留侯世家》:“虽有矰缴”。韦昭曰:“缴,弋射也,其矢曰矰。”《索隐》:马融注《周礼》云:“矰者缴系短矢谓之矰。一说云矰,一弦,可以仰高射,故云矰也。”[2]射杀飞鸟时,在短箭的一端上系以细丝即为弋射。在射鸟时为了将被射中的鸟拉回,使其不会带箭逃脱,在短箭末端系上细丝。鄂尔多斯凤凰山汉墓壁画中的弋射图绘于墓室西壁(图三),画面中白鹭在水榭上空飞过,和上箭射白鹭的场景。水榭之上有7人,其中执弩者三人,一人单手执弩,一人双手控箭,射向天空上低飞的白鹭,而另一男子正在水榭栏边脚蹬弩臂,双手扣弦,给弓弩装填箭羽。在南阳市靳岗出土画像石中的矰缴图(图四),画面上方刻一对飞鸟,下方有两名射手,一人以缕系箭而射,一鸟被箭坠落。另一人一手操弓,一手抓被弋获的鸟颈[3]。

图三 鄂尔多斯米兰壕汉墓壁画中的弋射图

图四 南阳市靳岗汉墓矰缴图(图片采自《汉画像狩猎图研究》)

二、狩猎图像表现的礼制

1.祭祀礼

祭祀是古代礼制中的重要部分,《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4]也就是说,祭祀活动和军事活动是当时最重要的国家大事,而统治者按季节举行的狩猎活动恰好与这两件大事是密切相关的,可见狩猎活动的重大意义。祭祀作为一项重要的礼仪制度,体现在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了各种各样的祭祀祭天、祭地、祭四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祭四方之神、山林川谷丘陵等,从统治阶级到下层社会的贫民,都非常重视祭祀,而祭祀的过程要献出祭品,来实现对神灵所祈求的愿望,最有效的祭祀方法还是献上肉食,即“牺牲”。这些祭祀所用的牺牲,除了家养以外,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靠狩猎来获取,因此,狩猎可以为祭祀活动准备必要的牺牲。

2.射礼

《后汉书·明帝纪》记载:“永平二年,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恢弘大道,被之八极;三月,临辟雍,初行大射礼。”[5]《礼记·射义》曰:“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6]。以射选诸侯,在《礼记·射义》也有记载:“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8]上面我们谈到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礼制,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祭祀之前,要进行习射选拔,习射是选择参加祭祀的重要标准。又记: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则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射礼分为四种:将祭择士为大射;诸侯来朝或诸侯相朝而射为宾射;宴饮之射为燕射;州(乡)大夫举士后行射为乡射。

图五 和林格尔汉墓庖厨图

三、狩猎图像变现的功能

1.现实功能

《谷梁传·桓公四年》记载“四时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虽然狩猎最首要的目的一是为祭祀准备牺牲;二是为招待宾客;三是丰富庖厨。其后两点主要是体现了现实的饮食之需。在和林格尔汉墓中的庖厨图中有狩猎所得的雉、兔、鱼(图五)。作为墓室装饰的庖厨图,除了为祭祀祖先作准备以外,就是为生人或是宴请宾客的饮食而劳作了。从而说明汉代饮食业也是非常发达,肉食在现实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军事训练功能

汉代,狩猎成为统治阶级军事训练的一种方式,在狩猎时,把野兽假想成敌人进行练习搏击,训练个人的作战能力,也可能通过围攻的形式,提高战斗中的合作能力。汉代蔡邕的《月令章句》记载:“寄戎事之教于田猎,武事不空设,必有以诚,故寄教于田猎,闲肄五兵”。所以田猎不仅可以驱驰骑射,围猎捕杀,而且可以模拟实战,甚至使用兵车围逐[8]。生活在庄园经济中的豪强贵族,也通过狩猎,弯弓骑射,进行军事训练,保护自己的庄园,免受盗贼侵扰。两汉时期北方边疆地区野生资源极为丰富,有野生的马、牛、麋鹿、羊、鸡、兔、鸟等,边疆地区居民仍保留有狩猎的习俗,在《汉书·地理志》记载:“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也,颇有赵、齐、卫、楚之徒,其民鄙朴,少礼文,好射猎,雁门亦同俗。”[9]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游牧民族本身就具备骑射的优势,通过狩猎方式进行军事训练,更加有利于保护庄园免遭寇盗的侵扰。

3.娱乐功能

汉代时期的娱乐方式很多,包括乐舞、角抵、蹴鞠、投壶、六博等。人们物质生活得以满足后,就会追求精神上需求,然而统治阶级和上层贵族们酷爱狩猎,狩猎活动已不是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娱乐性活动了。《汉旧仪》云:“上林苑中、广长三百里,置令丞左右尉,百五十亭苑,苑中养百兽,天子遇秋冬射猎,取兽无数。实其中,离宫70所,皆容千乘万骑。”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于在秦朝猎苑的旧址上扩建上林苑,其规模空前宏大,宫室为数众多,专为皇家狩猎娱乐而设。《史记·淮阴侯传》:“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些充分反映出汉代封建统治阶级和上层贵族以狩猎为娱乐的情况。在米兰壕汉墓和凤凰山汉墓壁画当中狩猎图像以独特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汉代贵族们以狩猎为消遣的娱乐生活。

总之,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豪强贵族,狩猎不仅为祭祀礼仪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东汉时期庄园主仍然保留狩猎的习俗,是他们喜爱的休闲活动和庄园内物质经济的一种补充。通过以上的叙述,可知狩猎是一种礼制,同时其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及统治阶级和上层贵族的娱乐性。

[1][3][8]顾乐红《汉画像狩猎图研究》,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2]李林发《汉画考释和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7第一版,第164~165页。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61页。

[5][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02页。

[6][7]陈戌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 541~542页。

[9][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卷 28,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 1656页。

猜你喜欢

汉墓鄂尔多斯狩猎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网友留言 “鬼城”救赎该借鉴海南
“危机”鄂尔多斯
用开放促发展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人人创业方能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