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2020-03-31李吉利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农村初中学习习惯

李吉利

本文系甘肃省陇南市201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LN[2019]96)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学困生虽然学习很勤奋,但成绩总上不去,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更要研究如何指导学困生的学法。就英语学困生而言,教师首先应加强语音教学,进而加强对学生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对课前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的指导。

关键词:英语学习;农村初中;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61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其对新开设的英语课程学习热情很高,新鲜感强,起始阶段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特别是期中考试失败后,约有25%~30%的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外语学习,部分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躁,思维抑制,进而产生厌倦情绪,学习动机越来越差,继而放弃英语学习,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最后弃而不学,成为英语学习中的困难生。

一、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习基础差

学习主要指必备的学习基础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由于农村小学的师资、教学设备相当薄弱,一些学生在小学启蒙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具体表现在见识少、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接受能力较差。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往往只有70%的学生能有半堂課时间集中注意力,能整堂课自始至终投入学习的寥寥无几,而课后多数学生又没能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能适当预习第二天要学内容的人则更少。相当多的学生对单词、词组死记硬背,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又回避困难、抄袭作业、胆小害羞、不敢开口。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这成为学习成绩差的一般规律。因此,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习惯良好是提高学习效率、由“厌学”变成“爱学”的关键所在。

3.家庭教育氛围不佳

家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农村初中生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受教育的水平较低,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加之长期在外务工,孩子在家学习缺少监督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逐步丧失,成为学英语的“困难户”。

4.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客观上农村初中的英语师资整体水平不够高,而现行英语教材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上往往统一要求,这是部分学生跟不上课程的重要原因。从课堂教学来看,存在着不少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因素。(1)教师上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一堂课内教学单词、词组、知识点以及对话或课文一项接一项,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所教内容犹如放电影般一扫而过,根本无法掌握所有知识。(2)英语教条化。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固定的规则,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3)教师鼓励、表扬少。不少教师上课缺乏表情和激情,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无动于衷,很少鼓励较差的学生试一试。(4)个别辅导、课后辅导不全面,只顾及中上层次的学生,而冷落忽视了困难生。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归因错综复杂,只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成效。

二、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对策

1.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

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是关键,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狠抓中小学教师业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教师的岗位培训,分批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业务进修,特别过好拼音关和发音关,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2.切实抓好入门教学

英语入门教学是学英语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1)教师要摸清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如学习基础、学生个性、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对有困难的学生加强个别交流和思想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使学生一开始就体验到英语教师的关爱,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其克服学习困难的自觉性和毅力。(2)要强化语音教学。应使学生过好语音关,掌握语音规则,培养其拼读能力,使其拥有一把打开英语世界大门的钥匙,扫除英语学习的障碍。

3.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懒散和不愿开口的旧习

(1)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学法指导。“满堂灌”是农村初中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教生词——朗读课文——课文翻译与讲解”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三步曲”。这样的教学方法单调,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课文情境中取材,创设不同层次的情境,模拟生活主题形式实施情境教学,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氛围,使他们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真实的语感,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逼真的思想、感情、语言的交流。这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逼真的情境设置使他们体验到了真实生活中语言的需求,使他们从“不得不学”转变为“想要学”,从而提高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2)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且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必要措施。教学中应适时适当地因人因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补缺,以旧带新,以新复旧,在演示解题思路及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重视作业中得到的信息反馈,并采用课外面改的手段,与学生进行个别信息反馈交流,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有效性高。

总之,教育是教师奉献爱心和情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劳动对象——学生,为一切学生着想,为学生的一切着想,用爱心温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初级中学746000)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农村初中学习习惯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