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03-31罗明臣
罗明臣
摘要:本文从生物教材入手,深入挖掘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然后以《社会行为》为例设计教学环节,使心理健康教育无形渗透于课堂中,最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方法,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质量,旨在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38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近几年青少年心理问题引起的犯罪不断增多,使得心理教育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其开始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内容,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详细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例如,对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中“线性软体动物结构”知识点的讲解,学生知道软体动物没有坚硬的骨骼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即使没有厉害的武器,软体动物同样可以生活得很好,因为软体动物外部往往有坚硬的外壳,以此启示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适当借助外界的力量。再如,在对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中“不同生物对生物圈的贡献”知识点讲解的时候,以蜜蜂与蚯蚓举例,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以此培养学生负责的心理素质。站在心理健康教学角度分析初中生物教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同的章节由不同的教师分析,可能会悟出不同的心理教育内容,借此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与内容也会不同。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最终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即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精细设计教学环节,构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当对生物教材中每一章节中的心理健康素材有一定了解后,就要设计教学环境,生物学科中心理健康渗透下的课中设计与其他科目有所差异,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引入时机。其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感触,是表现于行的一种良性循环,不能流于表面。引入时机是指在课堂中适合的氛围下开展心理健康引导,在不破坏气氛的情况下提升心理教育效果,好的教学环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以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第三节的“社会行为”阐述教学过程。
1.让学生了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利用多媒体播放众多动物的图片,然后询问哪些动物可以群居生活,学生总结:狒狒、蚂蚁、蜜蜂等。以蜜蜂为例,播放此类群体生活的动物与独居动物有什么不同。主要内容如:“蜜蜂群体中,有一只蜂王专门负责产卵,雄蜂负责与蜂王交配,工蜂则专门负责采蜜、清理蜂巢、守卫等工作。可见这些蜜蜂分工十分明确。”此时,教师可渗透心理教育:“我们都知道蜜蜂是比较勤劳的动物,他们不浪费一分一秒,一直发挥着自己的价值,我们也要向这些蜜蜂学习,做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会获得更加丰厚的收获。另外,我们还看到了小动物们的繁忙,他们不是随意忙,而是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知道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通过对话的形式向学生渗透心理渗透教学。
2.分析动物群体行为特征。经过对蜜蜂的讲解,以类比的形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白蚁与狒狒的群居生活习惯,设置问题:“辨析群居动物的生活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与独立生活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优势?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优势?”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
3.探究群体中信息的交流。在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特征之后,教师布置问题:“它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多种动物之间的交流是如何实现的?我们人类和动物在交流上有什么不同吗?”并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研究动物交流方式。教师可以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融入心理健康内容,如“小动物们都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当我们心情愉快或者悲伤的时候,都可向关心我们的人表达出来,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现状,并给予更好的心理安慰。因此,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心理发展的一种需求。”
三、使用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效果也很明显。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应该以实践为主,不断在课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
1.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活动。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自学,只有学生通过努力才能更深入地学习。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课中讨论,即要求其自己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以此丰富学生参与的体验,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信心,使其变得更加勇敢,从侧面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将学生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例如,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课堂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认為所有细菌都是有害的。借此,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根据论据收集“证据”,最终使大家知道,还有很多细菌对人们生活是有益的。
2.尝试使用多种风格进行教学。现代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往往不再使用“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并强调三个“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室为主场,让学生在此可以放松身心,并构建与传统不同的高效课堂,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都不能放弃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利用学生感兴趣、喜欢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例如,《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堂教学中,可以用表演形式进行,《生物学和艺术》课堂教学可以以演讲形式进行。以多种风格,构建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经过对初中生物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范围更广,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录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60.
[2]刘文达.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44.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三中学5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