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面向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的探索
2020-03-31倪晓丰王立军
倪晓丰 王立军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为对诸多领域的发展变革提供了创新思路。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背景,新媒体给教学领域也带来了新的优化机遇。在面向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为学生搭建汉语学习和语用实践的桥梁。通过基于新媒体开展文化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可提升传统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热爱。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课堂可以将优化教学环境、智能体验、情景融合、交互学习等形式全新呈现在师生面前。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教学;文化教学;民族教育
当前,新媒体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手段,如何利用新媒体激活新的业态变革成了诸多行业的探索思路。
新媒体在教学领域中同样可以为课堂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升级,可以为少数民族学生理解汉语文化以及辅助母语文化迁移提供巨大帮助。新媒体可以为教师打开全新的教学视野,可以让学生充分获得汉语文化的体验与认知,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深度协同和互动转换,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环境。
一、新媒體的表现形式与时代意义
“新媒体”一词是英文“New Media”的直接翻译,“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的一个专有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人P·戈尔德马克提出来的,最初应用在广播电子录像中,之后逐步流传到全世界。
新媒体发展到今天,受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影响,基于开放、自由、共享的技术理念,所表现的形式已经多种多样,新媒体可以是文字、图像或者影像的载体,也可以是综合媒介集成化的体验过程。当前新媒体主要呈现在计算机、移动终端、智能产品和户外媒体等设备上,并通过软件和虚拟平台来展现其智能化媒体的属性。
在新时代下,新媒体不再是简单的广播电视的技术,它已经依托互联网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并向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数据和在线服务。伴随着移动终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新媒体可以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来自全世界的丰富的信息参考,可以实现信息自由共享和深度学习模拟,全方位地为社会提供信息化和智能化辅助载体,进而变革业态的发展路径。
二、传统教学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化存在的问题
文化是语言教学的载体,汉语文化教学就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桥梁。过去我们的课堂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缺少对汉语文化教学的引导,这也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一些特殊的汉语语用环境下经常犯错。
近年来,随着民族融合的深入和汉语学习热潮的兴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在新的语言学习需求下,传统的面向少数民族的汉语文化教学出现了教师文化教学意识不够、多民族文化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文化指导实践的交流能力不足、课堂互动性差等问题。
(一)教师开展汉语文化教学的意识不够鲜明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与内地交往不断深入,当前学习汉语的各年龄段的少数民族学生也在不断增多,这对新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挑战。以往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更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和对语言规则的掌握速度,从而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化的引导和对当前国家发展形式的正面教育。教师把大量的精力和训练用在语法、语义的教学锤炼上,看重学生的成绩,忽视汉语文化教学为少数民族学生日后的语言学习和交流带来的深远意义。
这样仅以知识训练为核心的汉语言教学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由于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不够鲜明导致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不高,对汉语语用的理解存在偏差,也使少数民族学生缺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形象的正面认识,这可能会严重影响日后语言的交际应用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教师面对多民族文化背景开展汉语文化教学的能力不足
随着各学段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扩大,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也越来越复杂,我们的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面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教学,首先要立足在学生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转译或者同构汉语言文化,而不是粗暴的填鸭式知识灌输。
但是很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面对多种少数民族文化教学能力不足的现象,教师不能很好地比对这些民族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在同时面对较多民族文化背景时,无法置身于学生本民族的文化之中运用汉语知识、认识与汉语文化的区别,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实现母语文化的正迁移。这让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难以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真实差别,也为语言学习构成了文化背景较难融入的障碍。
(三)学校汉语文化教学资源的体系构建不够充分
由于教师对汉语文化教学的意识不够鲜明,导致教师或学校对汉语文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和体系的构建不够充分。
在很多学校的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文化教学素材主要是基于汉语教学有关教材上的文化知识内容,并没有进行适当地扩充和丰富,资源的形式也经常是教师的课件或者是辅助教材的相关书籍,内容滞后、形式单调,不能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今中国发展崛起的奋进历程,使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的文明缺少认同和崇拜,对国家发展的认识出现严重的偏差和误会。
学习资源的单一或者不充足,也使课堂教学缺少了乐趣,很多时候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面向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不同于大学生或者成人那样可以依靠简单的材料投入到学习状态中,他们更需要课堂上的兴趣引导和多维的课堂环境构建。
(四)面向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汉语文化课堂师生缺乏互动
很多时候我们面向少数民族的汉语文化教学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形式上,特别是在中小学课堂上,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文化教学仅为辅助语言教学而存在,这样很难让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深刻体验和充分参与的过程。教师没有走入到学生的民族文化领域中,学生也没有从自己的民族文化中走出来,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也仅限于听与背。中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低,大量的理论知识难以让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们集中在一个思想维度上,学生之间没有汉语文化构建的实践环境,这让汉语的使用及文化理解仅停留在纸面上,严重影响了真实场景下中小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和文化适应能力。
另外,如果课堂缺少互动,教师就缺少对学生的全面认识,这既包括对学业水平上的認识,也包括对学生自然情况的认识。这会造成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民俗习惯,一旦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出现冲突,就会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抵触和排斥,这样对中小学生的日后思想成长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严重阻碍,并不利于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五)汉语文化教学的课后交流与学习实践的机会不多
文化教学更多体现的是思想的传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思想置于汉语的思维模式下,便于对汉语规则和习惯的学习与理解。课堂教学只是汉语学习的一少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及汉语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后的语言文化应用。
当前,我们的汉语教师缺少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后引导和交流互动,学生也很少在课后去亲身体验汉语文化的实在体现与意义。学生关注的还是语言的成绩和考试获得的资质,缺少文化的交流与实践终究会让语言仅仅变成一个不顺手的工具。
三、依托新媒体面向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的探索
新媒体的诞生为文化的传播和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依托互联网框架下的新媒体可以将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汇集在一起传递给学生,教师与学生基于新媒体下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资源匮乏的困局,也进一步加深了少数民族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同时新媒体还可以为少数民族学生带来更深维度的文化知识分享与体验,深度加强学习交流与协作交互,借助科技的力量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复兴发展的光辉成就,让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更懂中国、更爱中国,将汉语文化传递出去,促进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基于新媒体提升汉语文化教学资源的构建能力
新媒体将互联网的共享、共建理念和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标准集于一身,可以为用户收集大量的网络资源或为用户开发智能化平台。
在教学中,新媒体可以摆脱文化教学资源的匮乏和教学视野的狭窄,通过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海量的文化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可以由文字、图像、音视频、甚至是虚拟动画构成,充分开拓教师的教学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组成。可以根据课程体系的需要组建开发网络学习媒体,也可以按照教师特有的教学设计在一些网络百科、图文知识库、学习APP上进行课前资料搜集、课中知识学习、课后资源交互等教学活动。
教师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筛选出优质的文化资源,进而将语言知识涉及到的文化内容进行采集和拓展,甚至可以为每一名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贴合自己母语文化的学习资料。在一些学习APP上随着资源的下载和转载,根据长期积累的资源使用数据,系统会为教师和学生智能化推送兴趣需求,提升优质资源的优先级,保障优质资源的传播效率和利用率。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根据系统的知识配送随时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范畴,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定制教学计划。
在设备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与学生分享文化资源,通过网络媒体的音视频和AR虚拟画面,让学生深刻体验汉语文化的魅力。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整理的文化知识或母语知识推送给教师,为老师提供参考素材和交流互动元素,这让教师和学生同时体会到文化迁移带来的不同感受,促进教学融合又推动课堂交流,让学生在全新的环境下感知汉语文化,增强学习动力。
(二)基于新媒体增强汉语文化教育的认知与体验
新媒体已经覆盖了在线网络、移动客户端、智能设备等信息化平台,新媒体在这些载体上为人们带来了视频交互、智能学习、虚拟现实等多维度的互动体验,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文化及国情,为学习提供帮助,进而让传统课堂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教师和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终端上的视频和图像可以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并学习相关知识概念;通过软件平台的在线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文化之旅中,教师让学生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语言教学并开展人机互动对话;通过学习软件的分析对比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体会汉语文化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同之处,为教师提供跨文化教学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到文化异同带来的语用环境的变化;通过3D模拟和AR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历史辉煌和当今国家复兴发展的风貌,感知文物古迹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媒体终端软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互动,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数据反馈,并根据反馈数据的后台分析来评估课堂文化教学的效果;通过在线交互媒体软件,教师和学生在课下可以检索并浏览有关汉语学习和汉语文化的相关小知识,新媒体软件可以根据检索规律为教师和学生及时推送相关信息,学生也可以利用新媒体软件在线展示自己的汉语学习心得和自己在当前学习生活的状态与体会。
这些学习方法,让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中小学生多维度地体会到汉语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日后的成长留下深刻的中华民族认同感烙印,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基于新媒体为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构建新平台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局限性,为文化的传播带来了跨地域、跨时域、甚至跨领域的发展机遇,并进一步缩小了少数民族学生和内地人群的交往距离,为国家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新媒体通过共享理念将汉语文化课程进行整合,这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构建了全新的文化知识体系,也为少数民族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全感知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与过程。这不但更有助于学习汉语知识,也能激发起少数民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新媒体,不同民族的学生可以进行交流沟通,可以在线学习或体验直播生活的乐趣,可以结识不同民族文化的朋友。新媒体基于网络的交互功能,为民族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便利,也更好、更迅捷、更直观地让少数民族学生看到了汉语文化的巨大影响力,从而不断吸引着少数民族学生走向内地,走进汉语文化。
新媒体的出现既改变了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也改变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速度,是新时代发展汉语教学和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新手段。
参考文献:
[1]曾来海.新媒体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
[2]本书编写组编.公务员核心能力提升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1).
[3]李小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5):155-158.
[4]邓夏.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李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