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探索

2020-03-31王建明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内容

【摘 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有十分重要意义。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重点内容,以运用多样化的文化形式为创新手段,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实践相结合,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自信教育;重要性;内容;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并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定“四个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

1、文化自信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中之义和核心内容

文化自信,就其本意来说,指的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性评价,及“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3]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信仰和执着坚守。

文化自信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中之义和核心内容。首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核心内容就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就是当代中国最为根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为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全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而文化自信教育正贯穿着这方面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形成。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牢固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其中,文化自信起着基石作用和引领的作用。凭着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党和人民始终坚定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2、文化自信教育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崭新视角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说服、轻文化熏陶,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生机与活力的一个因素,也是造成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一个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视角。这在于:第一,文化自信教育可以唤起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主体自觉,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文化自信教育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切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加认同和接纳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心灵深处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第三,文化自信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文化内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了传统文化根基、增添了鲜活的语言魅力,使之更具有教育感染力和说服力。

3、文化自信教育是积极应对西方各种思想侵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力举措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在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蓄意对我国进行侵袭,他们通过互联网、影视媒体等方式,无孔不入影响着年轻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树立青年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帮助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交流中,自觉抵制各种西方错误思潮,捍卫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重点内容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不懈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强化对大学文化自信教育,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无论过去还是今天,民族精神始终是引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淡泊名利、忠诚奉献的精神。通过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与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展现坚强的文化自信力量,增强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观念,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舍己为人精神,“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伦理观念,“扶危济困”的高尚品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等,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和习得中国传统美德,进而坚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充分自信。

(3)中华人文精神教育。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待人处世中,主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教育上,坚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艺术上,倡导“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生活上,主张“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等,[4]这些都是祖先们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教育学生传承和发扬这些核心理念和基本理念,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时代新人。

2、中國革命文化教育

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追求主权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幸福的斗争中形成的精神资源,它承载着革命先烈为国为民献身的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中国革命文化它体现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中,也体现在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等上面,集中反映了坚守信仰、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善于创造的奋斗精神,不惧艰险、奋勇向前的牺牲精神,群策群力、敢为人梯的团结精神,克己奉公、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强化对青年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是激发学生革命热情和爱党爱国情怀的重要手段,是树立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使学生由文化自信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自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习近平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5]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要义,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凝练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价值指向上具有完全一致性。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着重在于,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学生,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二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使他们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基本路径

1、课堂主渠道

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恰当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相关内容贯穿于思政理论课的各门课程教学之中。涵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学生科学鉴别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发扬光大。灌输中国革命文化,是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通过革命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刻懂得中国革命的艰辛,以及革命先辈的巨大牺牲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力量”。[6]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是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强保障,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提炼和集中表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运用形式多样的文化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如:在传授理论观点和理论知识时,巧妙采用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或者恰当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使得深奥难懂的理论问题变得浅显易懂,也使得本来索然寡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增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情趣和文化品位,生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革命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2、课外文化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加强课外文化实践活动,是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课外组织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观看红色经典影视,参加红色文化主题的党团活动,参加红色文化主题的各级知识竞赛、征文,聆听红色文化主题报告、讲座,参加红色文化主题艺术活动等,使学生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中国革命文化之魅力。二是组织大学生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街道社区、乡村、企业、学校都可以成为学生实践的地方,学生在实践中将课堂上学到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人文涵养自觉内化为自身信念和行动准则,付之于实际行动。三是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生艺术团、舞蹈队、戏曲社、演讲社、辩论队等组织或班团活动,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教师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到人文景观和革命纪念地或纪念馆学习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6(2).

[4] 双传学、阚亚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文化根基与传承维度[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2).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王建明(1965—)男,汉族,浙江绍兴人,法学硕士,浙江万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建理论.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内容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