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建设研究
2020-03-31樊倩倩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建设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 ;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运行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德建设;关系;现状;措施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首先,要发挥市场经济的最大效益,除了依靠法律强制制约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外,更重要的是靠理性来维持,也即市场主体内化于心的道德。道德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它可以深入到法律触及不到的范围和领域,因此,有人也将市场经济称之为“道德经济”。其次,市场主体按照道德规范行事,可以减少经济活动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社会主义道德倡导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理念,市场主体遵从社会主义道德,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互尊互重、等价交换、遵守合约的观念,并日益内化为应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又进一步指导市场主体规范经济行为,从而有效的减少经济活动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市场主体互利共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经验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就业岗位和渠道,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认可个人正当利益与价值,部分市场主体进入认识误区,致使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本位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中沉渣泛起。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利用法律漏洞,打法律擦边球,甚至直接触犯法律,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面对社会中新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尽快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就显得极为迫切。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作为观念上层建筑中的社会主义道德,它并不是公民与生俱来的高尚品质,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它的存在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马克思认为人类在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会为了获取生存所需的必需品而摈弃道德约束,展开激烈斗争,甚至是流血冲突。因此,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往往是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之后才进行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与完善,正好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物质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1]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面临问题与挑战。
1、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的成就
首先,道德规范的内容不断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使我国原有的道德体系遭受冲击和挑战,进而促使道德的内容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得以革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完善。例如,社会中自我完善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爱岗敬业意识、集体主义意识等在陆续生成和完善,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道德实践活动领域不断拓展。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出现了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五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在拥有“金山银山”的同时,怀抱“绿水青山”,社会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行为和活动领域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的巨大变革,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新兴行业,新兴领域不断拓展。随着这些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面对我国经济呈现出的“新常态”,社会主义的道德理念也顺应了经济发展新趋势,增加了新的实践要求。
2、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甚嚣尘上。市场能够积极有效的配置社會资源,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但自身存在自发性、盲目性等缺点,缺乏有力的监管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市场主体极力追求物质领域的满足,金钱至上成为一部分人的生存法则,最终导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甚嚣尘上,这些结果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腐朽思想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主体受利益驱动,摒弃了经济活动中的道德约束。市场经济肯定个人利益与个人价值,市场主体追求物质享受,利益成为其进行经济活动的最初和最直接动因。一些市场主体惟利是图、不择手段,致使公平、公正的经济活动秩序被打破,金钱万能观念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开始将爱情、亲情、友情等用金钱量化,其结果就是腐朽思想的不断滋生蔓延。利益推动市场主体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摒弃道德约束,甚至是法律约束,道德失范行为不断加剧,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面临挑战。
其次,道德评价标准不统一。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社会主体的行为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场经济的确立,带来了多样的价值理念,新理念与原有观念的猛烈撞击,使人们关于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总的标准太过宽泛,涉及到具体领域的具体事实,由于受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个人情感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对于处在相似或相同环境中的不同个人会产生不同的道德评价结果。道德界限难以确定,道德评价标准不统一,道德绑架行为时有发生。
个人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短板,教育失位成为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原因。我国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升学率依旧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分数、高文凭仍然是立足社会的重要参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程度极度缺乏。除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出现了偏差。家庭收入水平与幸福指数直接挂钩,“才”与高收入的正比例关系,让过去以儒家学说中“德”为主流的家庭伦理观念遭受冲击;社会教育机构虽然遍布全国,但大多数并不免费对外开放,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目的并没有完全实现。
最后,官本位思想和腐败现象依旧存在。我国实行政企分开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效,但受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使得官本位思想仍然存在于一些党员干部之中,他们违背了党性与原则,追逐名利,致使政治领域腐败滋生,使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遭受损失。
市场经济要健康有序运行,需要道德与法律共同发挥作用。由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薄弱,公民法制教育滞后,法律监督不到位,法律运行机制不完备、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一些党员干部做出了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措施
1、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2]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首先就要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经于2010年底形成,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我国要持续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律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健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它规章制度;建全法律实施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组织法律宣讲活动,提高公民法治观念,促进法律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社会主义法律强制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使活动参与者有法可依、按章办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使道德建设进一步促进法制建设。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要注重德育内容的更新,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伟大事业召唤伟大精神,新时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实时更新德育内容,补齐德育短板。其次,要对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进行硬性灌输,道德建设需要道德理论的支持,更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践行。教师、家长和领导者应做到身体力行,以自己广博知识体系,文明的言行举止,特有的人格魅力征服社会各个群体。此外,学校、家庭、社区等组织应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切实做到让道德无处不在,使道德不只停留在书本里、课堂中,还要将道德意识和道德精神真正的深入心灵,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此来提高公民的整体道德素养和道德境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合格建设者。
3、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行业类型不断增加,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不断扩宽,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要在各个行业积极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以道德模范的模范事迹感染实践主体,激发实践主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对于道德模范的评选,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将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有效统一起来。奖惩机制是道德建设的有效动力,社会生活不能也不应该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当然,奖惩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要从各行业、各领域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的分析社会现实,要与市场主体的普遍预期相适应,防止过犹不及。
4、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
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3]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道德为指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仁者,爱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优良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做到道德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市场经济建设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摒弃传统道德中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阻碍社会和谐的消极观念。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坚定我们的精神独立,不做“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4]对待外来文化,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总结道德教育方法。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赋予社会主义道德以时代精神。
5、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领导机制,全面从严治党。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起良好有效的领导机制,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第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制定工作,必须由领导机构完成,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坚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民参与投票表决,建立起高效的领导机构。第二,领导者的眼界学识、言行举止、个人作风也对道德规范建设起直接的影响作用。这要求我国必须坚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国家公务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队伍制度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中共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摆正位置,讲党性,有原则,讲道德,有品行,切实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同样,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人民团体也应该具备有高水平道德素养的领导者,使之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周围的人,起到领导带头作用。
其次,建立评价监督机制。道德的社会监督机制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家庭成员、个人等社会实践主体对彼此的指令、决策、言行等进行善恶评价,利用道德评价手段进行社会监督,使之按照社會要求的道德规范行事。建立评价监督机制要求社会实践主体跟据具体情况建立起广泛、便捷、有效的评价监督渠道,例如开设检举或表彰专线、信箱,各官方网站、电视媒体以及自媒体开辟检举通道,各机构设立专门的检举服务平台等,真正实现全民参与道德评价监督,促进社会风气改善,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适度原则,要仔细核实举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过犹不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双重作用,它在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冲击,腐朽思想在社会中滋生蔓延,违法违规、违反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公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遭受猛烈冲击。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不仅要以法律为准绳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更要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促使公民树立崇高的道德追求,培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公民,[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39.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33.
[3]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5(2).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
【作者简介】
樊倩倩(1993—)女,汉族,甘肃静宁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