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2020-03-31梁志英

财会学习 2020年6期
关键词:對策事业单位

梁志英

摘要:资金是事业单位维持运营的基础,保证资金的安全是事业单位实现长期运营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才能追求资金增值。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事业单位也受到内外部市场的推动而开展管理改革。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多属于财政拨款,需要做到专款专用,而且我国政策也要求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利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基于此,本文从当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专项资金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對策

一、专项资金及其管理意义

(一)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给事业单位下拨的专门用于某项活动的资金,不能挪用、占用。需要事业单位单独进行核算、单位报账结算。一般地,专项资金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有财政或上级单位拨款。第二,资金的使用用途受限,只能用于特定项目。第三,单独进行核算。

(二)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

1.确保资金使用到位

同事业单位其他资金使用不同,专项资金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付给单位用于开展特定活动的资金。而且在通常情况下,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民生项目活动,关系到大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必须要做到专款专用。而加强专项的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实现确保资金使用到位。

2.提高资金利用率

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涉及项目较广,资金投入量较大,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合理分配资金,并严格监管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使用严格按照预期方案进行,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利用率。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划拨不及时

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需要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划拨,而在管理中发现,常存在专项资金下达迟缓、拨付不及时的问题,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及时开展项目,增加项目实施难度[1]。而且我国还对专项资金的使用限定了时间,按照资金结余管理政策规定,预算批复后的专项资金,若连续两年都未使用完,剩余部分将被收回。而资金划拨的延迟使得资金到达时,时间已被大幅缩减,比如年初资金在年中才到账,导致两年的时间期限被人为缩短为一年半,而其为了尽快使用完资金,往往会出现赶工期的情况,从而增加项目质量的不稳定性。

(二)专项资金分配不科学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以增量预算为主,本年的资金预算常常是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做出增加或不变,单位所制定的专项资金预算并未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调研,对项目开展也未进行充分研究,资金配置方案的编制受领导主观性的影响而失去合理性,导致专项资金的分配不科学,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界定不清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资金核算范围涉及较广,部分事业单位并不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界限,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占用、乱用现象严重,甚至还滋生了腐败问题,导致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利用率较低。而资金利用率的低下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其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过高的成本将会使其经营面临资金紧张问题。

2.专项资金分配不合理,短缺和闲置问题共存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全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公告,2018年第一季度有94.28亿元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1.4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后仍为及时使用。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部门专项项目因资金不足而难以正常开展[2]。而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对专项资金的划分不合理,“涝的涝死、旱的旱死”,专项资金短缺和闲置问题共存。

(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强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没有实施从预算、申报、使用以及决算整个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资金使用缺乏规划。而在专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进一步影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大部分事业单位多是在事后进行简单的数据归集,也没有构建综合的考核评价系统,无法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开展综合测评,资金使用缺乏制度约束,导致资金浪费、超预算问题时有发生,增加了项目资金短缺风险。

三、事业单位优化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分析,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事业单位优化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规范专项资金划拨程序

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首先需要资金到位,针对提出的资金拨付不及时问题,应该加强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拨付的重视,规范整体拨付流程,使其及时拨付专项资金。首先,落实拨付职责,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并和个人绩效挂钩。其次,精简审批、周转流程,以缩减拨付周期。另外,事业单位也可以设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小组,由专人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申报工作,全称跟进预算审批。

(二)统筹设定专项资金支出方案

在资金分配问题上,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优化专项资金支出方案来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具体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从事业单位战略目标出发,充分预测和筹划单位经营活动和财务结果,同时也通过实际数据和预期数据之间的对比来监督事业单位实际经营活动,及时对其进行调整。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做好的预算编制工作,利用预算管理来规范资金使用,减少或规避可能存在的资金安全隐患。首先,事业单位应提前对项目内容、运行条件等进行全面地调研,分析项目所需投入的资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再由财务部门合理调整项目预算,最后上报给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3]。进而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避免实际中东拆西凑情况的出现。

2.加大审计力度

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对单位财务收支以及重大项目开展事中、事后的监督工作,所以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审计来提高资金预算执行力度。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以相关审计制度为基础,结合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来进行完善。其中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规范员工行为,而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识别和管控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因此,事业单位首先可以以借助内部控制来拓展监管范围,并深入到对人员行为的管控。其次,借助风险识别来加强监督效果,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给管理人员预警。

(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为事业单位资金业务的运行提供准确的指导方针,在具体的建设中,事业单位应以《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为基础,完善管理框架,再结合事业单位项目特点来进一步细化管理细则。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建设:第一,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明确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各岗位权责,以“谁审批、谁负责,谁经手、谁负责”为原则,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杜绝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出现[4]。第二,加强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应将资金管理绩效加入到绩效管理指标中,将资金管理和个人利益挂钩,从而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加强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的重点工作,有利于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管理模式、思想等的制约,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必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阻碍其发展,除了本文提出的规范专项资金划拨程序、统筹设定专项资金支出方案以及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外,事业单位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来探究问题解决策略,提高优化对策的实用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实现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蜡梅.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现状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 (13):151.

[2]南彬琳.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及优化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8 (22):44.

[3]郭建军.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8 (23):136-137.

[4]张革丽.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8 (07):105+107.

猜你喜欢

對策事业单位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下有对策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浅谈小学心理团辅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现代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