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

2020-03-31李时瑜

财会学习 2020年6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方法

李时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都逐渐意识到了内部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成本控制体系,缺少良好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成本控制存在一定问题,必须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不断调动事业单位职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才能保障我国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方法

事业单位是指充分满足教育、社会文化、科学以及卫生等方面的需求,提供社会服务为目的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增进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工作成果和价值不是通过物质形态或货币方式呈现。作为单位中重要的一项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并不能给相关事业单位创造经济上的价值,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使相关部门可以更加合理运用资金,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单位朝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发展。当前事业单位通常都会有详细的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方案,当项目建成之后,生产管理以及内部运作会存在不同的财务开销,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所涉及到的功能、内容等各个方面均有可能由于时间以及事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为了避免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的急迫性

根据企业成本的管理办法,并且制定出相关的分配标准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的特点,同时更是计算活动经费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事业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传统的成本控制早已无法满足当今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成本控制体系。国家财政将直接为事业单位进行拨款,这也是事业单位不盈利的特点,但就从目前的情况中看,当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依旧存在浪费的情况,这一方面给事业单位的资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更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反响,因此对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进行完善和改进迫在眉睫。

二、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的特点

与企业成本核算相比,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存在很大区别,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主要体现在汇总、归集以及归类方面,而对于成本费用的界限划分则显得模糊,因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实际上不算严格意义中的成本核算。总的来讲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方面可以涵盖三方面:首先是基本的支出,包括事业单位中包含的公用经费、人员经费等;其次是项目支出,包括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时需采用的材料费、仪器设备、加工费等等。最后是开发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投入等,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所以在开发支出费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当前事业单位普遍缺乏监督体系、控制体系,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将体系及制度作用发挥出来,详细分析如下。

(一)缺乏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长时间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涉及到的各类事物均由政府部门支配,资金多为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这间接导致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不考虑成本,或成本意识淡薄。加之缺乏监督体系,使得抵制财务审核现象出现,难以有效开展内部成本控制工作。

(二)单位结构不合理未能发挥作用

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管理结构方面还显得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在管理制度上还有待加强,可操作性相对较差,有的事业单位以会计制度代替,导致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无法完全落实。预算管理能够对收支预算开展相应的管理,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比较松散,未能强化制度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预算编制不合理,未能结合实际开展编制工作,编制随意性较差,难以保障实施效果。其次,未能按照體系执行预算,整体随意性较大。最后,未能健全预算执行考评体系,难以衡量支出经济效益,无法将控制成本作用发挥出来。

(三)控制体系缺乏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仅仅会对会计业务的活动进行内部控制,但对于预算、项目评审中所包含的目标规划、经营方针等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会通过三方面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当前有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将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事前进行研究,严重缺少对财务管理的预支出预算进行细化,盲目的报告项目和计划,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存在资金浪费的情况。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第一,未成立专门的控制机构,难以开展针对性管理,使得腐败现象存在。即便是部分事业单位开展了成本控制,也常常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价值。第二,缺乏内控制度,事业单位的资金由政府部门直接支出,使得其缺乏忧患意识,成本控制意识不足,使得其成为空头文件,难以有效执行与贯彻。

(四)综合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进而制约着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加之内部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成本核算水平较低。当前背景下,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若财务人员无法灵活处理各类问题,将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难以发挥内部成本控制的应用价值。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笔者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分析如下。

(一)提升思想认知

事业单位首先要转变观念,从思想认知上,逐步提升成本控制意识。第一,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要注重成本控制,健全体系,发挥成本控制效能。第二,提升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促使全体员工依照财务规范,严格规范与要求自己,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有效节约企业开支。

(二)加强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想要提升内部成本控制质量,要加强预算管理,建设完善控制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建设项目跟踪考核机制。就预算编制管理,将企业的所有收入纳入到体系中,就把握不足的内容及金额,不可纳入编制中,避免出现预算不均衡现象出现。企业预算编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预留部分流动资金,确保收支均衡。建设完善预控体系、考评体系,将年度预算作为总控制目标,划分到各个部门,选择全过程控制。依据预算项目,制定差异分析制度,及时完善制度体系。设置专门的考评部门,配备完善考评体系,制定针对性奖罚制度,引导员工严格要求自己,将资金效益切实发挥出来。同时,建设项目跟踪机制及考核机制,提升资金利用率。笔者认为,不同事业单位项目考核机制与项目跟踪机制不一致,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针对性思考,将考核结果作为下半年预算参考,间接性的进行成本控制。

(三)注重体系建设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本身不算严格,开展此项工作主要是为内部管理提供便捷性,且真实的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反映出来。事业单位具备自己独特的性质,不同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也不相同。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创新成本核算理念,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体系建设,以此保障内控工作的持续性开展。

(四)强化队伍建设

通过建设专业队伍,能够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降低单元运行成本,全面提升企业资金使用率。通过积极开展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能够促使财务人员掌握最近的内控知识,以此保障内控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深化改革,其成本控制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问题,应当从其成本控制、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入手,注重内控队伍建设,强化成本核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以此保障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亚萍.探讨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 (10):132-132,133.

[2]杜明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及策略的思考[J].经营者,2016,30 (3):49-50.

[3]纪凯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改革的探索[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 (14).

[4]白莹.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30):62-63.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方法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学习方法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