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机遇、挑战与思考

2020-03-31程伟华张海滨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友生源研究生

程伟华,张海滨

(南京农业大学 a.国际教育学院;b.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

2018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吸引海外顶尖人才来华留学,培养全球精英”[1]。回顾过去,“上一轮的全球化,在经济发展、人才流向等方面形成了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趋势。赴欧美发达国家国际学生每年达数百万人,在治国理政思想、经济发展战略、财政金融政策、社会舆论倾向等方面均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对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知之甚少”[2]。展望未来,新时代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企业“走出去”发展、“双一流”建设发展机遇,培养大批实用技能型、复合应用型和创新型精英人才,以提升我国软实力和话语权,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亟须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回应。

一、新定位: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精英人才,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 “一带一路”倡议为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提出新目标

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简称《教育行动》),提出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共建“五通”,提供两方面支撑:一是促进民心相通,二是为其他“四通”提供人才支撑,力争做到经贸走到哪里,教育的民心工程就延伸到哪里,教育的人才培养就覆盖到哪里,力争推动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3]。这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目标,一是要求高校充分利用优势和特色资源,打造“高校品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教育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生源,实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二是要求有实力高校 “走出去”办学,实现优势教育“走出去”和优质生源“引进来”并重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实用技能型、复合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为 “一带一路”倡议贡献中国智慧。

(二)企业“走出去”战略为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新动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企业国际化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国际化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是关键[4]。我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大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急需的技能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这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为企业“走出去”发展培养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多类型、广领域的本土化人才,共同将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互利双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三)“双一流”建设为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新契机

世界一流大学在服务本国、面向世界方面有着强烈的使命感。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正是把自己的使命摆到国际化的高度上来定位,才获得了全球一流的生源、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才能产出人类社会共同的知识、杰出人才和科技成果[5]。我国正在努力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已从教育国际化战略高度定位高校的使命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激发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的生机活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在华获得一流培养质量提供了新契机,同时,将有一批一流高校能够获得全球一流生源、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和具备“让世界更加美好”的实力。

二、新挑战: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留学中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我国来华留学的指导思想“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推进来华留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6]。2015年我国成为世界八大留学目的国之一,来华留学不仅在规模发展、结构优化、质量和效益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且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多领域专业人才,对发展和增强同全球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当前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结构发展不平衡、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与困境。

(一)来华留学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内生动力仍有待加强

2018年,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余名来华留学生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04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习,与2008年相比,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加了120%,其中来华学历生、来华留学研究生和来华奖学金研究生分别增长了223%、496%和675%(图1),凸显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中国政府奖学金吸引力不断提升,引领来华留学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7]。

图1 2008-2018年来华留学生、学历生、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规模发展趋势(注:若无特别说明,数据均来源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编写的2008-2018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研究生群体国际流向反映了世界高端人才的流动趋势[8]。据统计,来华留学研究生总数达1000名及以上高校,2010年仅清华大学1所高校,2018年达到13所高校,仅占学历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和机构(837所)的1.6%,占来华研究生培养高校和机构(458所)的2.8%。《2015教育概览》显示,在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国中,澳大利亚的高层次国际硕士和博士占比分别为40%和34%,美国的该比例为9%和35%,而中国的该比例只占2.3%和3.9%,我国在八大留学目的国中,高层次研究生占本国同层次在校生的比例都处于最低值[9]。一定程度说明,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内生动力有待加强。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结构发展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十余年来,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学科发展布局和生源洲别区域结构日益合理化。学科结构方面,来华留学研究生学科分布打破了以传统特色专业为主的格局,学科结构更加合理。与2008年相比,2018年工科、管理、教育、理科、农科、汉语言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均有增长,占比增长最快的学科为工科和管理,分别增长了10和4.1个百分点,就读人数排前三位的学科依次为工科(26.0%)、管理(21.1%)和经济(9.7%),合计占比56.8%,但来华留学研究生就读的理科、农科、教育、文学、法学、西医等优势不明显,汉语言、中医、艺术、历史、哲学等特色不明显(图2),与发达国家国际学生偏好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和FAME(金融、会计、管理、经济)等就业前景较为广阔的学科专业布局相比,存在一些差距[10]。

图2 2008年和2018年来华留学研究生就读学科专业分布变化趋势

洲别区域结构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发展的主力军, 2018年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数排名前20位国家中,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5国)占有13个,其来华留学研究生总数(40343名)占全球来华留学研究生总数之比为47.4%。且近十余年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国家的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数占比年均分别为60.7%、18.9%、12.5%、6.9%和1.0%,呈现周边、地缘优势明显,洲别区域发展结构不平衡,有待进一步优化(图3)。

图3 2008-2018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洲别区域发展趋势

(三)来华留学内涵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仍有待健全

新时代,伴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向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有关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机构承担部分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管理体制转变[11],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仍有待健全。

1.招生录取机制不健全。不健全的招生录取机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在招生宣传和录取环节互动交流反馈机制惯性缺位,高校对生源国国情、教育制度等缺乏了解和互动交流,对生源质量的把控无法做到“知彼”;二是招生信息和咨询服务不到位,没有做到以国际学生易于获取和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在招生宣传和服务方面没有做到“知己”;三是高校缺乏严格的录取考试和面试考核机制,尤其缺乏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综合素养的考察,存在盲目扩招的“只求人不求才”现象[10]。

2.培养过程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健全的培养过程管理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缺乏因材施教的汉语预科教育机制和专业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培训机制,造成来华留学研究生难以适应在华学习和无法完成学业;二是缺乏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和指导老师资格注册机制,造成一些不具实力的师资无法满足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业需求;三是缺乏针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要求的课程注册机制,无法保障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四是缺乏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机制,无法营造中外学生融合发展的校园大环境,“这样的管理模式造成封闭、半封闭的校园格局,国际学生不满意,中国学生不理解,中外学生之间常常相互隔绝,导致高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12]。

3.实习与毕业考核环节监管机制不健全。实习环节,由于缺乏来华留学研究生实践教学和实习监管机制,在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及其教学管理人员安排上均未考虑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实际需求,造成了实践教学和实习流于形式,更无法满足来华留学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要求和职业规划需求。

毕业环节,由于缺乏来华留学研究生毕业环节的监管机制,没有建立针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毕业工作的辅导和培训机制,且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汉语能力有限,与管理人员交流困难,难以全面、深刻领会学位论文评阅、送审、预答辩、答辩等环节的规范要求,造成有些来华留学研究生毕业质量不理想。

4.国际毕业生校友跟踪反馈机制不健全。现状调研,目前高校针对国际毕业生校友开展了一些跟踪反馈工作,但校友跟踪反馈机制不健全,多数高校未建立校友信息管理平台,海外校友组织、校友常态化联系和交流工作不到位,不利于高校及时了解校友发展动态,更无法收集全面、真实、有价值的校友反馈意见和建议,不利于高校实质性获取校友全面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和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三、新思考: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

教育部2018年9月发布《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为高校制定和完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质量促发展,以规范促管理提供了基本准则和依据[13]。当前,在国家宏观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下,国家实施的构建政府—高校—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的管办评分离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工程建设,已初显成效[14],然而当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来华留学政策方面存在的政策制定滞后、政策配套缺位和政策执行不一[11]和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内生动力不足、学科发展优势特色不明显、洲别区域结构不平衡、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营造质量文化方面做如下思考。

(一) 创新发展政府—高校—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管办评分离机制,打造我国“高校品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教育品牌

1.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明确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定位,中央、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权责划分,国际学生的法律权益和责任等内容,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台系列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和配套实施办法,确保来华留学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推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认证和评审机制常态化。依据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制定全面、系统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并建立来华留学大数据管理平台,采用定期评审和不定期抽检相结合,促使高校常态化自觉开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和自我完善。

3.推动高校发挥优势特色资源打造国际教育品牌。高校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依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资源,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要求落到生源质量、预科教育质量、培养质量、师资队伍质量、学科专业课程质量、毕业质量、校友发展质量等实处,打造我国“高校品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教育品牌,吸引国际优秀人才来华留学,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洲别区域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等不断优化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内生发展动力(图4)。

图4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示意图

(二)高校创新教育理念,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建设质量文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1]学者研究指出,“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深刻把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文化自觉性和科学谋划”[15],建成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标学校(图5),具体从如下两方面加以阐述。

图5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内部质量保障实施路径示意图

1.健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生源—预科教育—培养—实习与毕业—校友发展”全过程质量保障机制

(1)健全生源质量保障机制,首先,高校应做好适合自身发展的主要国际生源国招生发展布局,通过招生网站、宣传资料、教育展等平台将高校优势和特色全面、真实和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出去,即做到“知己”,打造我国的国际教育品牌。

其次,做足主要生源国国情、教育制度、对外开放政策、生源特点和需求等国别研究,即做到“知彼”,建立主要生源国优质生源信息库,为高校择优录取,高质量培养、导师和学生双项选择等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

再次,建立严格的录取考试、面试和考核机制。通过严格规范的考试、面试和考核,从生源思想品德综合素养、语言能力、专业基础、科研素质与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2)建立预科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一是汉语言预科教育,依据教育部出台的《规范》要求,高校建立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汉语预科教育管理机制,在开展汉语言预科教育过程中,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创造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环境条件,确保来华留学研究生完成学业和提升汉语能力,同时,高校应积极与孔子学院和国内外预科教育中心合作开展预科教育,提高生源的汉语言能力和专业汉语水平。

二是专业和科研基础预科强化教育,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专业基础和科研能力与我国同层次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确保培养质量,针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实际,高校应建立专业、科研基础强化辅导和培训的预科管理机制,由专业院(系)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分层次、分类型组织来华留学研究生开展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技能的考试、面试和实验操作,达到专业要求的,直接入专业学习;专业基础和科研能力弱的,依据薄弱程度集中进行不同期限(3~6个月)的强化培训和辅导,对确实无法达到专业要求的给予分流淘汰,以确保有潜力有能力的国际学生在华获得优质教育。

(3)健全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当前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分布和洲别区域结构等发展结构不平衡,一定程度说明我国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急需建立健全培养过程质量保障和监管机制,将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落到培养全过程的关键要素上,以打造“高校品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人才培养项目品牌,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将质量要求落到培养模式上,针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特点,按照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进行分类培养,实施因材施教,确保培养具有较好知识、能力和素养结构的国际化人才。

二是将质量要求落到培养技术上,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资源,以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满足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业需求和职业规划,促使来华留学研究生成长成才。

三是将质量要求落到师资队伍质量建设上,应建立优质师资资源库,促使具有国际视野、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师德综合素养优的教师才有资格担任来华留学研究生的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并纳入职称晋级、出国访学、评奖评优等评价指标体系中,同时,建立优质师资培养和引进机制,采取对内“培养”年轻骨干师资队伍和对外“引进”优质师资资源相结合,形成一大批一流师资队伍,提升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水平。

四是将质量要求落到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质量和开发上,以文化素养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优质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库,打造一批“高校品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人才培养学科专业项目品牌。

第一,开发建设文化素养类和中国概况类通识教育课程。高校应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纳入文化素养类和中国概况类课程,切实落到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并将一些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中国特色、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佳,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的课程,建成在线开放共享课程,促使更多国际学生通过这些优质课程学习,达到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和治国理政方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第二,开发建设专业类课程。首先,学术型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应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国际通用专业开发建设适应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的优质专业课程资源,逐步实施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促使更多理工农医等领域的课程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其次,应用型高校应优先选择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金融学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和就业前景广的学科,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课程目标设置应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注重涵盖国际研究生多方面需求,谋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服务于发展国际研究生的思想、知识和技能,培养出对本国和对全球问题有深刻认识,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能力的国际人才,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专业品牌课程。

再次,行业特色类高校应充分发挥汉语言、中医、艺术等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和开发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吸引更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发达国家的优质生源来华攻读学位,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清华大学已率先做出了示范引领,值得学习借鉴,其制定的面向国际学生高端研究型人才培养项目、领导型人才培养项目和工程实践人才培养项目等凸显学科专业优势的人才培养优势特色项目,将学校多方面办学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优势,将国际学生教育融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形成了结合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以国际化推动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和质量提升的品牌[2]。

(4)建立实习与毕业质量保障机制。实习和实践教学,一方面,高校应结合专业要求和来华留学研究生的需求组织专业教师做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实践和实习的指导和辅导工作,以明确实习和实践教学要求,增强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另一方面,高校应针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汉语或英语等不同授课语言,规范建立企事业教学实践和实习基地质量标准要求,确保实践教学和实习质量,避免实践教学和实习形式化。

毕业环节,高校应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毕业要求,做好来华留学研究生毕业相关工作的辅导和培训,以明确毕业标准要求和学位论文质量要求及撰写规范,熟知学位论文评阅、送审、答辩、查重检测、盲审、抽检等环节作用和意义,确保来华留学研究生毕业质量。

(5)建立国际学生校友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美国密歇根大学校友会前执行董事罗伯特•福尔曼曾说:“谁将给学校提供永久的支持?答案是‘校友’,对于大学而言,校友是母校永久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16]。高校应充分考虑国际学生校友实际,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校友互动交流反馈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机制,一是建全国际校友服务平台。通过校友服务平台,国际学生校友随时能够关注母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科研成就、学校发展规划大事件的动态发展变化,同时,母校可以通过网站、QQ群、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微等虚拟空间与校友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国际校友发展动态,促使国际学生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的互动交流更全面、更便捷、更真实。二是服务国际校友事业发展。通过国际校友互动交流平台,发布高校合作的企业就业招聘信息、发布职业辅导指导服务等有关信息,为国际校友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咨询服务、产品开发等服务,为国际学生校友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促使国际校友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舞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建设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

高校依据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全过程质量保障机制,强化跨文化管理和服务,实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趋同化”管理,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管理相结合模式,将管理政策自上而下贯彻落实到各职能管理部门、院系、导师、任课教师及其管理人员;涉及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项目、培养方案完善、学科专业发展要求、培养质量保障等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生源—预科教育—培养—实习与毕业—校友发展” 全过程管理落到实处,建设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努力建成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标学校,为实现“留学强国”目标做贡献。

猜你喜欢

校友生源研究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校友风采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