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论纲

2020-02-23冉亚辉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能力

冉亚辉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研究生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大学教育领域的王冠上的明珠,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最高教育水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研究生教育与其他学段的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研究生教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研究性思维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不管是对社会创新性能力的提升,还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发展,研究性思维和研究方法都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对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的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是指的研究生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抽象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和基本思路的集合体,也是现实研究生教育实践的抽象体。因为是基本理论,所以不涉及研究生理论的全貌。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的逻辑指的是在研究生教育中,形成的一种结构性的规律、推理和理性。

一、研究生教育及其主要目标

高等教育阶段主要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阶段。现代大学教育最初主要为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并不算长。从人类社会的整体比例来看,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口比例很低,所以人们总倾向于用本科教育的视角来审视研究生教育,事实上这存在很大的误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在高等教育内部,研究生教育也与本科教育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既可能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研究生教育的误读,也可能导致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误解。对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论的分析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这一方面能够让大学教育管理更尊重和理解研究生教育的内涵,进而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够让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能够理解研究生教育的特征,更好地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一)研究生教育指向研究与创新

现代研究生教育制度主要诞生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到目前也仅仅一百多年的历史。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硕士研究生阶段,其二是博士研究生阶段。硕士研究生在绝大部分国家均为过渡性学位,学业时间大致为1~3年。博士研究生阶段是当前高等教育阶段世界通行的最高学位,学业时间大致为3~7年。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的性质基本一致,训练和学习内容相差不大,区别在于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业要求较低,而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业要求很高。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两者均指向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并要求有创新性成果产生,以作为授予学位的依据。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学业要求很高,博士学位要求在攻读领域做出具有相当质量的创新性成果。所以,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关键词其一是研究,其二是创新。在定位上,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本科之后以研究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高层次专业教育和以研究和创新为主要特征是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本质属性。[2]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包括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法的训练、研究思维的获得和研究思想的提升。创新则是指学术思想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成果的创新和研究思维的创新等。

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理科、工科等学科领域基本要求大体一致,其基本特征都体现为研究和创新,只是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在创新思维、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等领域,实质差异极小。

(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

研究生教育具有明显区别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本科教育来说,其核心主要是培养掌握该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具备基本能力的学生。但在研究生阶段,核心要求是培养在掌握该领域基本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上的创新性研究人才。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研究和创新。

1.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科研人员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科研人员,其核心能力要求是具有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针对未知领域或者未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者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并掌握该领域的专业分析和探索能力。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在研究生期间,学生通过教师研究性的教和自己研究性的学,并参与课题研究或者自主研究,受到科研训练,养成研究意识,培养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3]这种专业研究能力是社会中绝大部分人所不具备的。所以相对来说,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在思维上和研究能力上,与普通人均有较大差异,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培养的重要特征。

2.注重提升社会的创新能力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基本取决于该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两者同等重要,仅有规模,没有质量不行,但仅有质量,没有规模,也很难形成必要的创新群体和团队。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人文社科与理工科同等重要,两者在科学研究的视角是一致的,无论是在研究方法、研究思维、研究范式等领域,均基本一致。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高级形式,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4]现代社会的创新,主要取决于专业研究者,业余爱好者能够在创新领域中做出的贡献越来越低。专业研究者的数量和质量,当然就基本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研究生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无论是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技术,均至关重要。

3.传递人类社会的智慧与知识

对于本科教育来说,重要的仅仅是让学生知其然,但研究生教育则还要求知其所以然,并且还要求知道知识和理论背后的研究现状、主要突破的产生过程和在该领域的前沿突破点等。所以今天人类社会的科学智慧与知识前沿,主要是由研究生以上阶段的人所推进的。因为在本科教育毕业生眼中,知识是固定的绝对真理,不容置疑,也无需批判。但在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毕业生眼中,一切知识均值得怀疑,如果可能就将对被怀疑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批判和重建。人类社会的智慧和知识正是在这种智力挑战中,得到传承和提升。简言之,研究生教育需要的是与人类社会中的专家和智者进行智力挑战,而本科生教育则主要是单向学习这些专家和智者的已有知识。

4.探索未知的真理世界

科学哲学的悠久历史表明,科学发展并没有一种固定的程序。[5]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差异很大的一点在于,研究生教育鼓励并要求对该领域的一切知识进行怀疑。在研究生的教学中,老师在学生面前也并不具有绝对权威,他们是互动共进,互勉共育,更多的呈现为一种研究性教学,这种研究性教学不是传授现成知识的教学,而是一种追求真理和发现知识的指导和教学,是更高级的教学、更深奥的教学、更专业的教学和更学术化的教学。[6]从研究生教育开始,学生进入了一个无限空间的知识与真理的探索历程,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这种探索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这种探索能力,那么就基本宣告了这种学生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失败。死读书的学生在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阶段都可能获得优秀成绩,但在研究生阶段,这种死读书的学生则是较差的学生,甚至难以获得学位。因为研究生教育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创新性研究成果,这个成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决定了能否顺利毕业,获得相应学位。所以在研究生阶段,是不能够仅仅依赖于学生的勤奋的,还需要天赋,否则很难成功。

二、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要求与本科教育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等领域,并且非常注重本科领域中较为忽视的学术思想和思维领域的训练。基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在多个领域具有其基本要求。

(一)以培养研究能力为重点

本科教育更为注重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的掌握,但研究生阶段则将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这种研究能力的特点是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和未知的真理世界,是研究生教育的毕业生终身具备并使用的一种探索性能力。在研究生教育的毕业生眼中,世界的真理是需要时时修正和探索的,而在本科毕业生眼中,真理世界大致是固定的。

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主要是一种复制型教学,即将本学科领域中的人类已有的知识体系复制教学给学生。这种教学是必要的,其指向的内容是人类社会大部分人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体系。但这种复制型教学对于科学的发展来说,确实存在严重缺陷。因为如果教育都只是复制,那么人类的知识就失去创新发展了。科学的殿堂需要容纳不同的模式,而不同的模式的相互竞争才能推动科学的创造性。[5]研究生教育更主要的应当是一种创新性教学,而不是复制型的班级授课制的知识教学,所以今天的研究生教育主要采取导师制,即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性学习。[7]最终在这种探索中,逐步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学习相关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并建构研究思维。

(二)以思维训练为重要教育领域

本科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研究生教育注重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研究者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训练,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的科学规范和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该学科领域的新命题和批判已有知识和结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强调批判,同时还强调再建构。这种批判不是简单的批驳,而是必须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的学术批判。研究生的学习主要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过程性,并注重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虽然在探索过程中,意味着学生要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甚至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却一无所获。但在研究性学习中,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8]研究生的教育注重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强调通过科研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在研究中学习。[9]

研究生教育一个非常独特的要求就是注重对学生批判思维的训练,这是有别于学校教育的其他阶段的。科学研究的前提就是对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未知的真理世界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需要批判能力和批判眼光的。这种批判思维训练一方面能够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眼光,另一方面能够促使研究生与历代以来的大师级人物进行智力较量。这个过程能够增加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的自信,并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所以,在研究生教育阶段,需要一种具有探究性质的、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向未知领域不断发掘的教学形态。[4]批判思维在研究生的创新研究中至为重要,一个不具备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生,难以成为优秀的毕业生。

(三)注重学术思想和哲学

研究生教育阶段强调学术思想的训练,这既是对研究生的学术天赋的检验,同时也是培育其未来学术研究发展的目标的预演。辩论和探索,对知识和学术进步非常重要。[10]在研究生阶段,学术思想高于固定知识,因为固定知识只需要学习,复制即可,而学术思想则是原创和天赋的,是不可复制的。伟大的学者首先均有伟大的思想,苹果千百年来都向下掉,但只有牛顿能够意识到其中蕴含的问题。研究生教育在知识观上,不再是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阶段的绝对真理知识观,而是强调一切知识都只是相对真理,都是值得并应该去怀疑的。只有经过自己怀疑仍然是准确的知识,才可以接受。[11]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学生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具有深刻的反思批判能力,而这是创新的基本前提性条件。这种相对真理知识观促使研究生面对一个永恒的未知世界,并且是需要去勇敢探索的真理世界。事实上,科学知识的发展是科学研究领域长期的、不断的自我调节的结果,而不是像人们有时所认为的那样,靠机械地运用一种特定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一些一成不变的问题。[5]所以在研究生教育中,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前沿性,涵盖专业领域内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的问题和研究发展的新动向。[12]

研究生教育高度关注学术思想和哲学的训练。在西方国家,学校教育的最高学位为Ph.D,即哲学博士,其背后的含义是,认为一切学科的最高阶段都是一种哲学。从这个角度上看,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同时也是该领域的伟大的哲学家。思想性是研究生阶段所珍视的,具有思想是成为伟大学者和科学家的前提性天赋要求。在科学研究中,任何研究者均具有自己的学术思想,甚至具备自己的独特的思维范式,所以,科学研究成就的很重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学术思想。这种学术思想和哲学是本科教育阶段不要求的,很多本科阶段的优秀学生到研究生阶段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学术思想和天赋。

(四)强调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训练

研究生阶段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训练。现代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基本的规范和方法基础,一个不具备基本规范的科学研究,将产生混乱而错误的结论。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方法体系,均是该领域的杰出学者群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逐步建立的,是经过了长期的检验,并且是智慧的集体结晶。所以研究生必须掌握该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从事科学研究,同时与该领域的其他研究者对话,否则这种对话都是难以建立的。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方法,需要具备学术性。学术是“作为一种知识活动结果”,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相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术是一种普遍的知识,只有揭示普遍意义的知识才是学术;二是学术是理性的而非感性的,只有出自于人们的理性思考,并具有一定系统性的知识才是学术;三是学术是高深的知识而非常识性的知识,是人类在不同时代认识客观世界所达到的最高程度。学术具有高深性和前沿性等特点,探究只有奠基于这样的学术基础之上,其活动才有真正价值。[9]

研究生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研究方法的严谨与准确。严谨指的是研究方法的选择合理,过程的结构科学。准确指的是符合学科基本规范,并能够具有没有破绽和漏洞的结论。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是研究生教育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生与其他阶段毕业生的重要差异。没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上,一般都远逊于研究生,甚至不能理解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学术对话都可能难以构建。研究生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研究生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上的积累和成就。

(五)以创新性成果为核心要求

这是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基本要求,即毕业生必须要在该学科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这种创新性成果还需要通过专家鉴定和现场答辩,通过之后,才能获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这种毕业要求的背后,也是对学生研究能力的一种鉴定和要求。其成果的核心要求有两个:其一是过程要求科学,即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符合该学科规范;其二是结论或内容具有创新性,不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是不合格的。这种创新既可能是对已有知识的批评重建,也可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还可能是对已有体系的重新建构。研究生教育的科研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并具有创新性成果。

三、中国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及其逻辑

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希望所在。在几十年的探索发展中,中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要成就,基本满足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支撑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论体系。

(一)中国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研究生教育具有自身的基本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在性质上归属于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实施导师负责制;研究生教育是中国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学术研究。

在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上,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中国学生在所有学段中唯一全力致力于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段。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指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本科阶段,指向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培养。基础教育阶段与大学本科阶段可能并不存在本质性差异,其中的重要差异则是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差异。但大学本科阶段仍然主要是知识和能力,对创新性要求不高。但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则是全力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大规模致力于社会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一定程度上说,研究生教育质量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可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在教育性质上,研究生教育归属于精英教育。中国教育是标准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所以高度重视教育的公平与平等。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教育中的精英教育,中国需要培养有质量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其创新性能力,贡献自身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研究生教育强调公平竞争,所以中国研究生招生采取全国统一考试,并高度重视阳光录取,注重研究生教育机会的公平性。研究生教育也是中国社会中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所以研究生的质量、规模和水平基本决定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竞争中的水平和地位。这也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培养中国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精英,提升中国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培养模式上,中国研究生教育中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注重研究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主要从事科学研究,通过研究的成果参加考核或评审,获得相应学位。其二是注重教学的模式,主要特点是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通过课程体系的考核后,获得相应学位。其三是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主要特点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设置一定的课程体系,要求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程考核,同时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最终通过研究的成果参加考核和评审,获得相应学位。中国研究生培养主体就是两部分构成:其一是课程体系,其二是学位论文。前者的考核方式是课程体系考核,后者的考核方式是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两者都通过后,才可以获得相应学位。

在教育管理上,中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实施导师负责制。与全世界的研究生培养惯例一样,中国研究生教育同样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在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负责制主要是负责研究生的研究指导,具体是研究生的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思想和安全等领域负一定责任。具体地看,中国研究生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中的研究环节的指导,而课程体系的教学,则主要是由院系负责。在研究生的管理上,中国研究生导师主要负责学生个人层面的思想意识和安全领域,而研究生集体层面的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和党团活动等,则主要归属于研究生辅导员及其相应研究生工作体系实施管理。研究生的管理体系相对独立于本科生培养体系。在部分培养细节上,才是一定程度上的导师负责制。事实上,在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上,研究生导师需要为学生负责,如果研究生的研究论文或者学位论文出现了抄袭、复制等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生导师就可能被问责,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教育的整体设置上,研究生教育是中国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学术研究。中国近代以来,在教育、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主要是学习西方,在教育领域,主体也是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科技的人才,这是一种主体上是复制型的教育,而不是创新性的教育。基础教育基于其基础性的本质,并不以创新培养为主,而大学本科教育,也主要是复制型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并不是重点培养领域。所以从教育结构上看,研究生教育是中国社会中的学术研究的主体教育阶段,也是中国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学术研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置,特别是在实用主义影响很大的中国社会中,必须设置追求真理的学术研究的机构,才能中和并提升中国社会的精神层次。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本质上不是来自于单纯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具有精神层面的创新都将是功利主义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二)中国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的内在逻辑

中国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体系有着其内在逻辑。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然逻辑,也是其核心指导逻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过程、培养方法、培养制度等均指向此目标。创新是研究生培养的本质所在,没有创新,也就失去了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培养目标,但其重要的特征在于自由探索,所以研究生教育中需要高度保持研究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研究自由,并赋予其必要的自由空间。

精英教育的定位是研究生教育在教育性质上的实然逻辑。研究生教育是小众教育,也是小班化培养模式。中国的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基本都是采取的大班教学模式,教育主体模式是普及型或复制型模式。只有研究生教育阶段,才基本采取了小班教学模式,这也是精英教育的基本特征。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设置一定的精英教育,因为在国家竞争和人类社会发展中,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精英,能够通过其创新性能力,提升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重大事情的处理能力,最终提升人类社会的普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人都在这种设置中得利。但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如果精英教育的教育选拔出了问题,那将给社会带来巨大问题,不公平的教育竞争会毒化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并导致不合格的人占据重要位置,最后导致社会的整体失败。这也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度维护社会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的重要原因。

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中的过程逻辑。中国社会强调平衡,在研究生教育中也透露出这一趋向。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既有着注重课程培养的理念,同时也通过注重研究的培养环节,体现研究生的研究素养的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的目的在于确保研究生培养中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基础性指的是课程体系会设置该专业领域的基础性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课程,系统性指的是课程体系会通过导师群体的集体智慧产生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两者确保研究生在知识和能力领域的水准。科学研究本身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所以注重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必然选择。而具体的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评估,中国大学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其一是对研究生设置了科研论文的要求,以此作为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或者获得学位的基本要求。其二是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既注重过程性的开题报告、匿名外审等,同时也注重学位论文的现场答辩。

导师负责制是中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逻辑。中国教育管理中,习惯于管理的全覆盖,以此实现管理无死角,确保对问题和隐患的控制和防范。导师负责制也是此逻辑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反映。因为研究生本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和评估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给每一位研究生设置一位指导教师,并将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质量的责任委托给研究生导师,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事实上,中国大学还通过一系列制度,将研究生与导师捆绑到一起,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也即研究生的成就是导师的重要成就的体现,研究生的问题,也是导师的责任,并会追究导师的责任,包括取消研究生招生资格、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甚至还有降级、罚款等处罚措施。这种管理控制逻辑一定程度上确实保障了导师的指导责任,也对研究生的过程性培养有利。存在的问题可能就是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如果遇到品行不佳的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培养就存在很大风险和问题。

将研究生阶段设置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阶段,这是中国社会对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层级设置逻辑。中华民族绝不满足于对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追赶,在人类的科技发展中要有中华民族的贡献。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华民族还必须致力于对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的创新性贡献,而现代学术研究,不再是业余选手能够承担的领域,所以必须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而这种专业人才在现代社会主要来源于研究生教育。如果一个社会研究生教育规模过小,质量较低,那么在创新发展领域很难有所成就。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中华民族创新发展的质量的主体保障,也是中国社会对创新领域的挑战的结构性应战。

四、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充满着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研究生教育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服务于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

(一)双一流建设对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重要政策“双一流”建设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研究生教育是重要指标。研究生学位点本身就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学科建设在直观层面的表现主要是以研究生学位点及其质量而体现出来的。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本身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构成内容。研究生学位点的评估条件基本与学科建设的评价相同。主要都是由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经费与办学条件等维度构成。一流的学科建设,必然是建立在一流的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之上,没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必然没有一流的学科建设。

对一流大学而言,一流研究生教育更显重要。研究生教育本身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研究生也是大学未来的教师与研究人员。没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自然也就没有未来的优秀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现代社会的创新人员主要来自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从这个角度上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基本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创新能力。

(二)中国研究生培养中的基本问题

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三个重大问题:一是混淆了研究生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背离研究生教育学术追求的宗旨;二是混淆了研究生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区别,将研究生教育变成大众普及性教育;三是错误地以研究生教育作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避风港。[13]具体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哲学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本身有两个内在的哲学问题,是未来中国研究生培养需要高度重视的精神层面的问题。问题之一,是中国社会本身的世俗主义导致的功利倾向,相当比例的学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科学研究,而仅是为了提升学历,从而在未来的就业或职位中获得收益。从教育的维度看这一趋向本身也算合理,因为教育本身就有促进社会健康的阶层流动的职责。但问题在于,这种倾向导致研究生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功利倾向,在精神层面缺乏对真理的尊重,也更为缺乏创新学习和研究的动力,自然也就很难培养创新能力。问题之二,是中国社会中本身对于师长的尊重在研究生导师制中的呈现。因为研究生阶段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导师对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具有主要权力,这导致中国研究生相对缺乏对于导师的学术批判能力。同时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中的实际存在的同门的传统,对于导师的师门也失去了学术批判能力。一般而言,研究生本身是与导师的研究领域高度接近的,这实际可能上削弱了学术研究中的创新,因为没有批判的存在,自然就没有创新。

2.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体系本身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研究生培养体系本身在结构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招生领域,目前采取的主要是硕士研究生的全国统考和博士研究生的自主招生。在招生考试科目中,主体是外语、政治以及相关专业课。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高度印证了中国社会管理中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实逻辑。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部分高校组织的自主命题或招生过程中也屡次出现泄题、严重压分、私自改分等严重事件。研究生过程培养中主要采取的是学校自主管理,所以在培养标准、学位要求领域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近年来中国研究生阶段的主要问题,大都是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标准问题和管理问题。同时也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实情况。如何建立既有足够自由空间,同时也有严格标准和要求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是未来的研究生教育的最大难题。

3.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的问题

中国研究生培养的规模较大,但事实上中国社会中的研究生学历的人口比例仍然很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采取的一种学习的模式,在创新领域主要是一些方法和思路创新,在真正的学术研究中或者科学技术中的整体创新能力上可能还不算强大。这也导致中国社会一方面对于研究生有着不理解的一面,不懂得研究生本身应当或者实际具备的素养;另一方面对于研究生的使用又有着功利性的一面,即注重解决现实问题,而对于创新能力本身并不注重。这导致研究生培养中的定位问题,一方面想培养学术前沿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又因为社会要求而被迫注重具体现实实践问题,前者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能力,后者本质上是一种复制学习能力。两者本身也不矛盾,但如果在研究生培养中重心过度游移不定,自然会导致研究生培养的定位问题。当然这种研究生培养的定位问题还有着培养学校本身的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中国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存在着研究生培养资源的不均衡问题,重点高校的资源和经费远高于普通高校;另一方面,不同的培养学校本身在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上,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

(三)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需要做出一些改变,特别是在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研究精神的培养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

1.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核心是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本身只是一个过程,也是研究生未来成长中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培养研究生具备相应的学术研究能力,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生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客观呈现出研究生具备的研究素养和研究能力,以及对学术前沿研究的掌握情况。如果不通过研究成果呈现,是很难评估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的。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着眼学术前沿,提升学术素养,培养学术能力,做出学术成果。研究生的本科化,本身就是中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倾向,只有牢牢把握研究能力培养,才能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2.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术精神培养

研究生培养中既需要注重研究生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的培养,重视研究生技能层面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方法的培养,还需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学术精神的培养。没有一流的学术精神,很难取得一流的学术成就。人类的每一次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艰难的探索的结果,这一探索的过程既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所以科学研究需要有能够坐冷板凳的学术精神支撑。没有一流的学术精神,不管学科知识体系多牢固,研究方法多先进,对于学术研究来说,都可能没有实质意义。学术精神是研究生培养的精神层面的重要构成,也是研究生教育中需要重点提升的领域。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