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结合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手指拘挛49例

2020-03-31芬,周颖,曲哲,高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手指神经康复

苗 芬,周 颖,曲 哲,高 甲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江苏 沛县 221600)

流行病学研究,全世界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57.96/10万[1],它也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约80 %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2]。卒中后因缺乏脑高级中枢调控,牵张反射亢进、肌张力异常是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3]。肌张力增高临床处理较棘手,因患者日常基本生活中精细动作都需要靠手完成,对手功能恢复需求高,所以手指拘挛治疗尤其重要。手指拘挛临床表现为腕下垂、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肿胀,呈强握状、主被动活动困难,日久呈废用性萎缩等。大脑皮层中手功能的投射区较大,所以脑卒中后对手功能障碍的影响也较大,功能较难改善[4],且往往影响整体康复疗效。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如何有效抑制手部痉挛,诱发分离与协调运动,提高康复效果,仍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难题。笔者总结我院近年来采用的揿针结合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手指拘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手指拘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手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符合;②30岁~80岁;③初次发病且病程2周内就诊者;④生命体征平稳;⑤偏瘫伴手指拘挛;⑥无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

1.4 排除标准

①已使用抗痉挛药物;②生命体征不平稳;③年龄﹤30岁或﹥80岁;④病程超过2周者;⑤其他疾病造成的手指拘挛;⑥严重的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者;⑦合并心肌梗死、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及并发症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基础康复治疗:①西医治疗:参照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2)[7],主要有物理因子消肿止痛、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上下肢主被动或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肌力训练、各关节活动度主被动训练、Bobath方法、运动再学习方案、作业疗法等。以上均由康复治疗师完成。其中手部作业疗法采取rood技术[8],刺激以浅感觉为主,适当牵伸腕关节、掌指关节及各指间关节,每日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②中医针灸:采取针刺手三阳经穴治疗方案。取穴:合谷、三间、后溪、四渎、阳溪、阳池。具体操作:常规消毒后,针灸师取0.25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刺入穴位,其中合谷透三间,三间透后溪,余穴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辅以红外线垂直照射,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

2.2 治疗组

对照组+揿针治疗。揿针处方:臂中、上八邪[9](即八邪穴上1寸,从桡侧到尺侧依次称为大渚、二渚、三渚、中渚)。由针灸师操作。针具选择:采用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揿针,规格为0.25 mm×2 mm。常规消毒后,将揿针刺入穴位并固定,留针2日,隔日1次,每周3次。

以上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①临床疗效评估与肌张力评定:参照改良的Ashworth评级法进行判定[10]。以手指被动运动感受的阻力进行分级评定,分为0、Ⅰ、Ⅰ+、Ⅱ、Ⅲ、Ⅳ级,对应为0、1、2、3、4、5分。治愈:恢复至0级;显效:恢复2级以上;有效:恢复1级;无效: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手功能评定参照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10]中手功能的评定,包括集团屈曲、集团伸展、钩状抓握、侧捏、对捏、圆柱抓握和球形抓握共7项,根据每项完成程度给予0、1、2分,最高14分。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11],此表包括大小便、吃饭、如厕、穿衣、转移、步行、上下楼梯、修饰、洗澡共10项,因其全面、简明、灵敏度高、可信度高,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研究工作,也是国际康复公认的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手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由表3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简化Fugl-Meyer运动手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揿针结合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手指拘挛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提高简化Fugl-Meyer运动手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有效改善手指拘挛,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值得临床推荐的治疗脑卒中手指拘挛的方法。

4 讨 论

近年来,关于脑卒中手指拘挛的治疗,除了抗痉挛药物的应用,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系统训练,激活感觉运动系统的反馈机制,抑制异常,重建正常,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和生活能力提高。大量研究也表明,康复训练配合针灸能明显提高疗效[12]。脑卒中手指拘挛属中医“痉证”“筋病”等范畴。《灵枢·终始第九》曰:“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在筋守筋。”由此可见,病位在经筋,阳缓阴急、阴阳失调、筋脉失养、经络痹阻不通为本病的根本原因,因此,针灸主张选取手三阳经治疗,从阳引阴,改善阴阳失衡,达到调和气血、舒筋缓急、通经活络之效。康复配合中医针灸疗法,从根本病因病机入手,调和阴阳,改善肢体功能。

关于常规针刺选穴,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后溪穴为手太阳经穴,且是八脉交会穴,通督脉,督一身之阳,三间亦为手阳明经穴,《循经考穴编》记载可治“手指手背肿痛”,此穴处有第1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下布桡神经浅支,临床常取合谷透三间、三间透后溪治疗手指拘挛。四渎穴为手少阳经穴,阳池与肘尖连线上,尺桡骨之间,穴下分布有尺侧腕伸肌、拇长伸肌,尺神经、正中神经,临床常配伍阳溪、阳池缓解手指伸展不利。

揿针是皮内针的一种,与传统毫针治疗相比,耗时短,操作简便,可以长时间留针,持续性增加局部的有效治疗量。臂中,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之“手逆注”,经外奇穴,主治上肢麻痹或痉挛,局部解剖在掌长肌、桡侧腕屈肌之间,下有屈指浅肌及深肌,前臂内侧皮神经,掌侧骨间神经和正中神经。上八邪穴,均位于手背侧掌指关节后缘,八邪穴上部,在拇收肌和骨间肌中,穴下布有桡神经浅支、尺神经肌支,其在各经中接近输穴位置,其中渚穴为手少阳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针灸甲乙经》曰:“五指瘈不可屈伸……中渚主之”,解剖上讲其下为各骨间背侧肌,分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皮支和肌支。揿针以上穴位可刺激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各肌群肌腱,使神经肌肉肌腱从兴奋状态变为抑制状态,从而缓解了手拘挛,改善手功能。由于四肢末端手部神经末梢丰富,反应敏感,采用揿针比其他针刺方法更为适宜,且选取穴位康复训练运动时也不受影响,反而能针对性的加强有效治疗刺激量。

综上所述,揿针结合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手指拘挛,可将针刺效应范围扩大,治疗效果得到更有效提高,同时调整阴阳,刺激局部神经、肌肉、肌腱活动,阴阳平衡,则经脉通畅,神经肌肉肌腱运动协调,手指拘挛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手功能及各项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减轻家庭负担,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手指神经康复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手指操
“神经”病友
笔穿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