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配合子午流注法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的临床研究*
2020-03-31吕丽雪劳美铃誉昭红黄丽容麦伟华
吕丽雪,劳美铃,誉昭红,黄丽容,麦伟华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内分泌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糖尿病性胃肠病变(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是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因胃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以胃肠动力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报道,糖尿病患者并发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高达75 %[1]。临床表现为纳呆、嗳气、脘痞、恶心、呕吐、腹胀、肠鸣、泄泻或便秘,往往反复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糖尿病的有效控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本研究基于子午流注法理论,择时对此类患者进行中药封包治疗[2~3],取得一定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5岁~73岁;病程6 a~18 a。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3岁~72岁;病程5 a~16 a。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胃肠病变病程、血糖、实验室指标、合并其他慢性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符合胃肠病变依据,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胀、早饱、嗳气,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灼热、纳差、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血糖控制障碍、生活质量低下,这些临床表现与其他因素如年龄、吸烟、饮酒或糖尿病类型无关;③B超、胃镜或消化道钡餐检查排除上消化道溃疡、肿瘤、梗阻及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
1.3 中医诊断标准[4]
根据糖尿病病史,症见恶心呕吐、胃脘部痞闷不舒、早饱、嗳气泛酸、纳差、腹泻、便秘等,辅助检查提示胃肠道动力紊乱,且排除基础胃肠道疾病等后予以诊断。
1.4 排除标准
①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患者;②精神障碍或丧失意识的患者;③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胃肠道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④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的消耗性疾病;⑤怀孕或哺乳期的患者;⑥之前曾接受过肠胃手术的患者;⑦近1个月内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⑧存在其他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⑨依从性差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降血压、降血脂等常规全身治疗,并做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重视血糖监测,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封包配合子午流注法外治腹部,中药封包采用自拟药方,药物组成:丁香15 g、木香10 g、小茴香15 g、桂枝10 g、高良姜15 g、紫苏梗10 g、延胡索15 g、艾叶15 g、乳香10 g、没药10 g,由我院制剂中心将中药配制成细微粉末,制作成35 cm×25 cm大小的药袋。将药袋装入由湖南省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NJY001A型中药综合封包治疗仪,中药封包以中脘穴为中心平铺固定于患者腹部,接通电源,将封包腧穴的温度控制在38 ℃~40 ℃,利用复合磁场和远红外线温热的共同作用进行中药封包外治。每天治疗时间选择正值肠经、胃经气血旺盛之卯时(5:00~7:00)和辰时(7:00~9:00),每个时辰治疗30 min,两次治疗间隔 2 h,共治疗8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评定、生存质量评价和糖脂代谢指标检测,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
3.1.1 临床症状评分
对上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上腹疼痛、排便异常等6个主要症状应用半定量法分别以无、轻、中、重4级计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以各种症状积分及总体症状积分记录消化不良症状得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75 %;有效:疗效指数25 %~75 %;无效:疗效指数<25 %。
3.1.2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包括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各维度计分用李克累加法,按最后分值计算原始分,再用标准公式计算转换分数,0分最差,100分最好。
3.1.3 糖脂代谢指标
包括空腹血糖(FB)、胰岛素(INS)、餐后2 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H)等实验室指标。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采用李光伟公式计算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20×FINS/22.5[5]。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8周结束时上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上腹痛、排便异常等6个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3.3.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8周结束时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比较,治疗组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生活质量评价比较
3.3.3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8周结束时空腹血糖(F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改善,治疗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空腹血糖(F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4 讨 论
糖尿病胃肠病变多见于糖尿病病程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脂代谢紊乱,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和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狭窄,微循环障碍,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支配胃肠系统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神经膜细胞变性,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等损害,造成自主神经感觉迟钝,以致引起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异常。并且长期病情控制不佳,使越来越多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人的情绪可影响肠道菌群状态[6]。生理、心理多因素循环恶性影响加重糖尿病胃肠病。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多属中医消渴并发痞满、胃脘疼痛、呕吐、泄泻、便秘等范畴。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阴损耗气,致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调,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湿阻、痰浊、食积、湿热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7]。子午流注,是一种按时辰取穴的操作方法,人体的经脉气血流注随着不同的时间有着盛衰开合的变化,气血流注状态乃至各种功能都相应发生周期性变化,表现在十二经脉。经穴功能按时旺衰是子午流注按时选穴、择时而治的理论依据。在十二个时辰内,气血在不同时辰流经到不同经脉,一个时辰流注一条经脉,十二条经脉依次得到流注,当气血流注到某经脉脏腑所属时辰时,则是该经脉脏腑一天中功能最旺盛之时。在某经络处于功能活动的“旺时”,是驱除本脏腑外邪最为有利及最为有效之时,此时用药最有效[8~9]。气血在卯时流注大肠经时,正值大肠经得令,辰时流注胃经时,正值胃经得令,此时进行中药封包治疗,通过刺激相关经脉和腧穴,疏通脏腑经络,调理人体气血,从而更好地起到改善上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上腹痛、排便异常等6个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进一步证实:子午流注法一方面通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达到缓解糖尿病胃肠病变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穴位之后,通过温热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以起到治疗作用[10]。
本次研究在生活质量指标方面:治疗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改善,治疗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观察结果表明,中药封包配合子午流注法可以使糖尿病性胃肠病变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改善,糖脂代谢好转,血糖控制趋向正常,主要临床症状好转,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理、生理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标。
综上,子午流注择时中药封包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给药方便、实用,医护人员及患者均易掌握,患者容易接受,副作用小,且标本兼顾、重在治本,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