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少林蹲位叠挤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9例临床观察

2020-03-31秦鋑育李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椎管电针腰部

秦鋑育,李楠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0 引言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目前尚无公认的疾病定义和影像学诊断标准[1],一般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2]。在目前的文献研究中,研究者通过症状问卷来预测LSS,结果发现,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49岁之间为1.7-2.2%,70-79岁之间为10.3%-11.2%[3],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原因,也是65岁以上患者进行脊柱手术的最主要原因[4]。由于手术费用高,术后易出现腰椎不稳、滑脱等并发症,患者较难接受。因此,笔者运用南少林蹲位叠挤法配合电针治疗LSS19例,与屈腰法配合电针治疗的19例进行比较,临床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伦理审查

本研究方案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号:2018KS-18-1)。

1.2 纳入标准

(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LSS有关标准:1)有慢性腰痛史,部分病人有外伤史;2)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3)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腰痛在前屈时减轻,在后伸时加重,腿痛多为双侧,可交替出现,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休息后好转。严重者可引起尿频或排尿困难;4)下肢肌萎缩,腱反射减弱、腰过伸试验阳性;5)腰椎线摄片检查有助于诊断,脊髓造影、和核磁共振检查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2)年龄在40-65岁之间;

(3)签署进入课题知情同意书者;

(4)病程在1个月内没接受过其它任何治疗者;

(5)未经手术者;

(6)屈曲位时症状缓解者;

(7)无严重腰椎滑脱、峡部裂、脊柱侧弯、严重骨质疏松等疾病,且无马尾综合征者。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LSS诊断标准者;

(2)合并严重腰椎滑脱(>II度滑脱)、腰椎峡部裂、脊柱侧弯、马尾综合征、严重骨质疏松(T-score <-3.0)等疾病;

(3)先天发育性、创伤性、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4)合并上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急性神经功能损伤患者;

(5)经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有明确手术指征者,或曾行腰部脊柱手术治疗者;

(6)行腰椎CT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责任节段不明确或责任节段混合两种以上狭窄类型;

(7)合并明显的髋、膝病变或功能不全及下肢静脉病变者;

(8)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9)怀孕、哺乳期妇女;

(10)不接受手法及电针治疗的患者。

表1 2组LSS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1 2组LSS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s)男 女 ±s) 身高(米, ±s) 体重(kg, ±s) BMI(kg/m2,images/BZ_178_2167_3016_2184_3033.png治疗组 19 6 13 56.68±6.14 1.62±0.09 60.47±12.46 22.71±3.30对照组 19 6 13 58.26±7.89 1.62±0.07 62.32±10.13 23.60±3.03

1.4 一般资料

本研究有38名LSS患者自愿参与,均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和附属国医堂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9名,对照组19名,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5 治疗方法

均嘱患者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卧硬板床休息,避免受潮、受寒冷。根据《中国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推荐,治疗组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南少林蹲位叠挤法,对照组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屈腰法治疗,电针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在单纯针刺的基础上运用电针治疗,让患者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选择双侧L3-L5的华佗夹脊穴、八髎、秩边、委中、承山和光明穴,针刺穴位的定位参照国际定位标准。秩边、委中、承山和光明穴单侧痛取单侧,双侧痛取双侧。连接电针仪,双侧 L3-L5夹脊穴各一组导线,秩边和委中一组导线,设置用连续波,频率为50-100Hz,电针强度为患者针刺局部出现收缩、患者刚好可以忍受为宜,时间为30分钟。

1.5.1 治疗组

给予南少林蹲位叠挤法配合电针治疗,具体如下:

1.5.1.1 点穴按压

患者俯卧位,腹部垫软枕使腰椎前屈,医者在督脉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自上向下在腰部按揉,点压穴位,然后在下肢弹拨坐骨神经,并用按、揉、滚等手法放松下肢肌肉,约5分钟。每周2次,共6周治疗。

1.5.1.2 拔伸法

患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助手立于床尾,双手握住患者踝部。术者立于患者左侧,用右手掌根部按住患椎,两手重叠,双臂伸直,垂直用力下压。完成上述准备后,嘱患者腰部放松。助手将双手握住踝部提起,向后牵引,同时上下抖动。术者轻快而有弹性地按压患者腰部5次。

1.5.1.3 斜扳法

患者先右侧卧位,全身放松,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左足放于右大腿上,右手放于枕头上,左手屈肘放在腰部,头稍后仰。术者立于患者右侧床边,左手抓按患者左肩,右肘按抵患者左侧髂部,双手同时将患者左肩向后,左髂部向前发力扭转,完成旋转牵拉动作,此时常可听到腰部发出弹响声音。然后令患者翻身,重复上述斜扳手法。

1.5.1.4 蹲位叠挤法

患者蹲位,医者一手按压患者一侧肩部,另一手扶住对侧膝部,两手相对推挤5次,逐渐增加力量,使腰部产生较大的前屈与旋转活动,然后医者双手按住患者两肩,做腰部左右侧屈与前后屈伸活动,最后在中立位突然用力向下按肩3次,使腰部屈曲抖动。

1.5.2 对照组:患者给予屈腰法配合电针治疗

屈腰法[5]: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双手交叉抱膝。术者立于患者右侧,用左手或左肘托起患者颈部,右手抱住患者双膝,令患者仰卧起坐,术者双手同时加力,使腰椎极度屈曲。电针与其它手法同治疗组。

1.6 治疗周期

以上治疗为每周2次,共6周治疗。

1.7 评定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 standards for low back pain,JOA),评定治疗效果。

1.7.1 视觉模拟评分(VAS)

在白纸上画上一条粗直线,长度为10cm,0cm代表无痛,10cm代表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疼痛的程度,在线上做一标记。标记所对应的数值是患者的VAS评分值。用以评估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

1.7.2 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JOA)

主要用于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总分为29分,主要用于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数越低表示神经功能差。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测试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非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3周后,治疗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6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2组LSS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表2 2组LSS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注:*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周后 治疗6周后治疗组 19 5.74±1.33 3.79±0.95* 2.84±0.81*对照组 19 5.79±1.36 4.89±1.02* 4.11±0.64*

2.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治疗6周后,治疗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 评分比较

3 讨论

LSS在中医学里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归属于“腰痛”、“痹症”、“腰腿痛”等范畴。本文针刺选穴方案,参照《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8]。夹脊可疏通经络脏腑气机,对神经根起到刺激作用。在《针灸甲乙经》已明确认识到脊柱病变是源自督脉及脊柱旁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的病变,故针刺夹脊穴对腰腿痹痛疗效显[7]。八髎为足太阳膀胱经,具有强腰壮肾,行血散瘀等功效;委中有“腰背委中求”之意;秩边、承山和光明是治疗腰腿痛的常见经验要穴。配合电针刺激,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提高痛阈,促进狭窄椎管处的脊髓功能恢复,减轻神经根水肿,消除炎症介质,缓解腰肌痉挛。

手法治疗为LSS保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已有多位学者经临床观察[9-12]证实有效。其主要机理:(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炎症物质的吸收;(2)改变病态下的脊柱生物力学,使其恢复至常态;(3)扩大狭窄腰椎管的硬膜囊矢状径,增加椎管有效空间;(4)通过调整腰大肌及腰方肌的肌张力,达到内外平衡的协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南少林蹲位叠挤法是由福建省名老中医王和鸣教授在整理林如高正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解剖,融会贯通后的整脊疗法,适用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该手法通过蹲位使腰椎充分保持屈曲位,牵拉椎管内肥厚的黄韧带变长变薄,同时利用棘上韧带、黄韧带和后纵韧带的张力,使滑脱的椎体向心回纳,改善因椎体前滑而导致的椎管狭窄,从而解除对马尾神经的刺激或压迫,改善椎管内外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消除水肿和炎症,松解粘连,使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恢复稳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3周、6周后的VAS评分、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南少林蹲位叠挤法配合电针治疗LSS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无需进行手术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日后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设计科学、操作规范的高标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并观察其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椎管电针腰部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