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锅炉能源与新型绿色能源相关性要素浅析
2020-03-30黎斌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对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逐渐迫切的需求。而供热锅炉大多仍采用燃烧煤炭,从而产生大量的废气与烟尘,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故绿色能源在供热锅炉中的应用越发重要。本文结合自身相关知识,从供热锅炉能源使用现状及绿色能源的应用两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绿色能源;能热锅炉;节能环保
引言
供热锅炉集体供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最为常用的供热采暖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供热方式对于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大的。早期,供热锅炉主要采用煤炭燃烧的方式,而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及利用率远无法满足人类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能源利用问题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1 供热锅炉使用现状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煤改气”等政策的推行,工业锅炉的产品结构、燃烧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目前多数大中城市已禁止燃煤锅炉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燃油、燃气及电锅炉,但是,目前工业锅炉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当前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大气污染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等,而供热锅炉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供热锅炉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多是由于燃烧原料本身含有及燃烧不完全造成,易产生酸雨、温室效应等不良危害。而影响供热锅炉节能环保的因素分为以下三点:一是锅炉设计使用不当,在加工生产中供热锅炉需要综合各项设计、生产程序,避免锅炉在生产与操作中出现运行超载、炉膛设计不合理、保养不科学等情况,使锅炉的耗能与效率下降,形成资源浪费。二是运行管理水平低,锅炉安装、运行、维护均需要专业人士操作进行,而很多锅炉使用单位对锅炉运行人员培训不重视,致使运行人员水平层次不齐,节能环保的技能欠缺、意识淡薄,严重时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三是排放物处理不当,供热锅炉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有多数企业因利益驱使,对产生的烟气未加装环保装置,对污水未处理就排放,从而造成大气、水污染。
2 绿色能源在供热锅炉中的应用
2.1 风能应用
风能是一种自然、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其储存量丰富,从而科学有效的利用,将会是充分使用自然资源,解决不可再生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而风能的利用又分为完全基于风能供热及风电供热等方式。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及间歇性,完全基于风能供热就需要建立储能装置,风富裕时将风储存起来,以备在风能不足时使用,实现供暖目的。风电供热是指通过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实现供暖目的。其操作过程中可通过选择合理的入风量,添加压缩空气装置,改善锅炉引风与鼓风机调节方式等途径提高风能在供热锅炉中的利用率。
2.2 太阳能应用
太阳能应用是指通过集成板收集太阳能,从而达到供热效果,而太阳能因在阴雨天无法利用,故而多采用多种方式联合使用的方法,如空气源联合太阳能供热系统,生物质能联合太阳能供热系统,电能联合太阳能供热系统等。目前使用的太阳能电锅炉是指由太阳能集热器、水箱、连通管路、控制器等子系统组成的,通过收集太阳能从而产生大量热水,达到供热目的。太阳能电锅炉因其是采用集合绿色能源“太阳能”產生热力,可以替代常规能源 50%~90%的能源消耗。
2.3 生物质应用
生物质能源是指一种储存于生物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常见的是树木、农作物及有机肥料等。普通化石燃料在燃烧中产生CO2,而生物质能源在作为燃料时不增加CO2,从而减少了温室效应的产生。生物质锅炉是以生物质能源做为燃料的锅炉,分为生物质蒸汽锅炉、生物质热水锅炉、生物质热风炉、生物质导热油炉等。其常见的燃烧方式有:层状燃烧、浮悬燃烧、流化床燃烧。生物质原料种类复杂,其燃烧特性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开发不同类型的燃烧技术,并研制相应的燃烧设備。同时因生物质燃烧锅炉实际使用中产生的废气、残渣等同样需要优化设备减少污染。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增大,资源的使用率及绿色能源的应用成为了人们更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了目前供热锅炉的使用现状,总结了三种绿色能源在供热锅炉方面的应用,同时提出了各方案仍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绿色能源的应用前景。总之,绿色能源的使用将会是锅炉应用中的趋势,我们仍需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实现低碳绿色生产。
参考文献
[1] 刘建宇,杨晓楠,姚建龙.供热锅炉烟气污染分析及节能环保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9,3:124.
[2] 豆永飞.浅谈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环保现状及治理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9,3:74-75.
[3] 杨光.热能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与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8,25(1):149.
[4] 范成龙.生物质锅炉现状分析[J].化工管理,2016,8:4-5.
[5] 吴玉萍,张云.中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政策设计[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8).
[6] 杨铮,彭思成,廖清芬,刘涤尘,等.面向综合能源楼宇的电动汽车辅助服务方案[J].电网技术,2017,(9):2831-2843.
[7] 曾鸣.基于能源互联网平台的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响应[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10):38-41.
[8] 曾鸣,贾景姿.能源行业中的供给侧改革[N].中国能源报,2016-01-11(002).
作者简介:黎斌(1997.08-)男,安徽芜湖人,本科,单位:皖江工学院,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