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氧呼吸”一节的模型法教学设计

2020-03-30黄西西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核心概念

黄西西

摘  要:需氧呼吸过程抽象,难理解,涉及众多陌生专业名词。本节课通过自制简易线粒体模型,引导学生围绕模型串联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关键词:需氧呼吸;线粒体模型;核心概念;课本插图

1 教材分析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一节“需氧呼吸”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具有专业名词多、过程抽象、理解困难的特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包括: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的类型,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的过程与场所,需氧呼吸与生活的联系等知识。课前,笔者让学生先预习本节知识,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困难点。学生提到:NADH、NAD+是什么?各过程分别放出多少能量?这些能量去了哪里?细胞呼吸本身需要消耗能量吗?氧气中的氧全部到水中了吗?CO2中的O又来自哪里?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真难理解。学生的这些疑惑,也让笔者深思:虽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线粒体、ATP以及初中科学能量的获得的基础上开设,但是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如何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等还是比较难理解。可以采用一种更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更易理解知识。于是,笔者想到自制教具:线粒体模型,用模型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概述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过程、场所。

2.2 能力目标  通过线粒体模型,学会综合运用分析、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将三个阶段的反应过程与线粒体联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深入挖掘课本插图,提高学生分析插图、绘制图形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需氧呼吸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倡导慢生活的健康生活模式。

3 教学过程

3.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十二道锋味》谢霆锋做披萨的图片,吸引学生有意注意。教师提到:《十二道锋味》中的美食都很精致,披萨是其中比较大众化的美食。美味的披萨制作过程的关键是什么?引出发酵。而发酵要用到什么?引出酵母菌。提问:是利用酵母菌的什么生理过程?引出细胞呼吸。

设计意图:利用青少年偶像谢霆锋引出本课,这个情境将是贯穿本课的一条主线,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披萨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将披萨与细胞呼吸联系,设计顺畅,也有助于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2 细胞呼吸的类型   展示做披萨的面团发酵前后对比图,思考:面团表面接触空气,进行哪种细胞呼吸?面团的内部不接触空气的部分,进行哪种细胞呼吸?学生归纳前者是需氧呼吸,后者是厌氧呼吸。这就是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判断的依据是发生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提问:细胞呼吸就是呼吸吗?学生阅读课本后,归纳: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这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在此过程中获得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这就是细胞呼吸的过程。

3.3.1 需氧呼吸过程   教师提问: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哪里?学生归纳:线粒体。教师展示自制的线粒体模型(如图1),引导学生归纳出线粒体的外膜、内膜、嵴、线粒体基质、酶、DNA等相关知识。

布置任务:结合图3—13阅读教材P73相关内容,分别说出:需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名称?各阶段的反应场所、反应物、产物是什么?根据反应物和产物试着整理出反应式。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三个阶段的反应式。

第一阶段:糖酵解阶段C6H12O6 酶 2C3H4O3+少量【H】+能量(少量)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阶段2C3H4O3+6H2O 酶 6CO2+大量【H】+能量(少量)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阶段大量【H】+6O2 酶 12H2O+能量(大量)

设计意图:深入挖掘课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归纳知识能力。课本中文字关于三个阶段的归纳并不完整,需要学生结合插图完善知识。学生不但要按教师要求找出三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反应物、产物,而且试着归纳成反应式。提高学生知识转化能力。

3.3.2 需氧呼吸过程应用  布置任务:请你尝试将三个阶段的反应物、产物与线粒体相联系。教师将三个阶段的反应物和产物制成许多可移动的卡片(如图2),让学生将这些物质按箭头提示(如图3)填入黑板上的线粒体模型中。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物质比较多、箭头很多,学生需要边填边思考反应发生的场所。学生填完后,教师需要对各个过程解析,归纳出完整的过程图(如图4)。教师再完整流畅演示整个需氧呼吸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移动教师自制的卡片,将卡片移入正确的位置。第一阶段:糖酵解阶段在线粒体外,细胞溶胶中。只有形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内部。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还有一部分水参与反应,CO2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利用外界的O2,产生大量的水和能量。这个任务不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用系统的观点联系零散的知识。

3.3.3 需氧呼吸过程拓展   布置任务:请你在课本图3-13中画出线粒体的位置并划分三个阶段。课本中的这幅插图比较抽象,只写出了物质反应的过程。学生在画线粒体过程中,教师给画图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提示。学生画完之后,教室将正确结果展示在课件上,并分析插图。

画图的时候要注意场所的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教材插图是很好的资源。能很好帮助学生应用知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思维。近年的高考题越来越注重对课本插图的挖掘。

3.3.4 需氧呼吸相关知识归纳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应用,学生对需氧呼吸已经有直观的认识,教师接下来顺势列表对需氧呼吸三个阶段横向比较,进一步巩固知识。

填完表格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模型,归纳需氧呼吸的概念和總反应式。

3.4 需氧呼吸知识活学活用  请你根据这节课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1、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蕴含了什么需氧呼吸的知识? 2、为什么提倡有氧运动?

3.5 总结  做披萨前,小C同学开始发面,结果发面时间过长,面里含水量增加的原因是?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生活实际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思维,最后的结课,回到做披萨。课堂设计有始有终,思路清晰。

4 教学反思

模型法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概念的构建和抽象知识的理解。本节课运用的是人工模型法,模拟生物的原型构造,建构模型,属于一种自制的简易教具。再根据线粒体模型演示、讲解需氧呼吸,将学生难理解的众多疑难概念用线粒体模型串联。围绕模型组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理解重点知识,建立知识联系。

猜你喜欢

核心概念
基于核心概念的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核心概念与案例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研究
凸显核心概念,有效设计高中生物教学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浅谈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及其教学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挖掘核心概念,发现潜在疑问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