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中普通名词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策略

2020-03-30谷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摘 要:汉语词汇教学中,名词教学尤其是普通名词的教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发现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做出相对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将在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上,浅析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普通名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情况,并针对各类情况提出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偏误分析;普通名词;偏误类型;教学策略

偏误分析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它是作为对比分析的对立面出现的,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理论,并提出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系统方法。偏误分析对于二语习得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粗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的是实词。在实词中,名词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其中,普通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分类,在汉语教学以及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都很高,因此,留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普通名词时会产生较多偏误,这对对外汉语的教学必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这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应针对学习者出现的典型偏误做出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偏误分析概括

(一)偏误分析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对比分析的假设及其分析方法不断受到挑战和批判,在这样的背景下,偏误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产生并取代了对比分析。1967年,Corder对“失误”和“偏误”进行了区分,指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偏误是系统性、有规律性的,偏误反应了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足,并且指出了学习者偏误的重要作用。Corder关于偏误的见解改变了人们以往排斥语言偏误的看法,“偏误分析”进入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

(二)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

1974年,Corder提出了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

1.收集资料

主要是收集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自然条件下产出的语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问题:收集方式、收集范围、影响偏误的因素。

2.鉴别偏误

在对偏误进行鉴别时,通常会遇到四个重要问题。第一是偏误的标准问题。鉴别偏误不仅要根据目的语进行鉴别,还要考虑到目的语的不同形式等等;第二是偏误和失误的辨别问题,失误是偶然发生的,和语言能力无关,而偏误却反应了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足;第三是隐形偏误和显性偏误的鉴别问题,显性偏误很容易看出来,但是隐形偏误却很难鉴别;第四是“得体性”问题,即语言的使用是否恰当、得体。

3.描写偏误

“描写偏误”是对可以观察到的偏误现象进行语言表面特征的描写,在描写的基础上为偏误分类,归纳各类偏误的特征。主要的归类方法包括“表层特征分类”、“表层策略分类”等。

4.解释偏误

解释是要对偏误的来源进行分析,也就是分析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例如语内偏误、语际偏误等等。

5.评估偏误

评估偏误是偏误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对偏误分析的标准进行评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哪类偏误问题更严重

第二,作为评估者,从目的语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母语者和非母语者,他们对偏误的评估是否相同。

第三,评估标准问题,即用什么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更重要。

二、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名词产生的主要偏误类型

(一)相近名词的误用

汉语中的普通名词很多,其中很多名词之间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是功能和用法却不相同。留学生不清楚一些相近名词的使用范围和限制,会产生使用偏误。例如:

(1)*我房子里有四口人。

(2)*我想在中国买一个家。

这里主要是名词“房子”和“家”的误用,“房子”主要是指居住的建筑物,而“家”主要指家人组成的一个集体。在指家庭人口时,只能用“家”,不能用“房子”。

(3)*人民都在教室里等老师。

(4)*中国的人们勤劳又勇敢。

名词“人民”和“人们”的误用。人民是一个集合名词,用法比较正式,“人们”是个体名词的复数形式。

(1)*我们对未来要充满欲望。

(2)*有时候,一个人的希望是罪恶的根源。

抽象名词“希望”和“欲望”的误用。“希望”是一个褒义词,而“欲望”是一个贬义词,对未来应该充满“希望”而不是“欲望”。

(二)个体名词和集合名词的混用。例如:

(1)*教室里有五个人民。(人/人民)

(2)*农民在市场上买了五匹马匹。(马/马匹)

(三)搭配错误

普通名词一般可以受到定语修饰,也可以与动词搭配构成动宾形式。留学生在使用时可能会产生偏误。例如:

(1)*马路两旁有很多漂亮的树木。

(2)*我想摘一朵茂盛的花朵送给你。

(3)*我们在学校要学习知识,学习道德。

(4)*我来中国三个月了,知道了中国文化。

(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1)*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

(2)*他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我们的友谊。

(3)*他昨天一连睡眠了十二个小时。

“荣誉”是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应改为“荣耀”或“光荣”。“捏造”是动词,误用为名词了,跟动词“散布”也不能搭配,应将“捏造”改为“谣言”。“睡眠”是名词,误用为动词了,应改为“睡”。

三、普通名词的教学策略

1.词汇教学应重视语素教学

汉语常用的3700字中,基本上都是语素,把汉语语素通过词的形式教给留学生,能够避免靠外文翻译生词的局限性,尽早摆脱生词的外文翻译,用汉语释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意义,同时避免相近名词的误用。

2.在教学过程要向学生明确指出同形不同义

在对日韩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可以发现,日韩语中有很多词和汉语词同形但不同义,例如“时间”和“小时”、“木”和“树”等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必要时应向学生强调日韩词与汉语词的不同。

3.避免用近义词和多义词的教学包办词汇教学

留学生经常会误用许多近义词和多义词,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词汇的教学重点放到对近义词和多义词的讲解上来。正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课堂重点引向近义词和多义词,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师也容易陷入被动。因此,在近义词的教学上,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一针见血地指出并纠正即可,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不必把近义词的讲解当做针对性教学重点。

四、结语:

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词的教学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又占据着首要的地位,因此,对汉语的名词教学应重视起来,对汉语名词教学的教学策略也应该有具体性、长期性以及针对性。有人说汉字难写难记,词汇数量太大,近义词多义词太多,分工太细,学习难度太高,对教师来讲教学难度也很高。但我们只要抓住汉语词汇的特点以及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和规律,就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汉语名词。

参考文献

[1] 刘霞:韩国留学生汉语名词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5.1

[2] 沈明:對外汉语教学中的名词偏误探究[J],群文天地,2011.12.25

[3] 李俊杰:语言偏误与语言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2.27

[4] 赵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四十年[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8.12.25

作者简介:谷涛(1994——),女,1994.08.27,汉族,河北省张家口人,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