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策略
2020-03-30马俊菁
马俊菁
【摘 要】 阅读除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组成。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使学生乐于阅读语文课本知识。对此,文章主要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策略展开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文阅读;策略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效率。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涵盖阅读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下面笔者将对这四种能力进行详细的阐述。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阅读中的认知能力、对文章结构和思想的理解能力等的概括。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本知识,还是提高他们核心素养的基础。
2.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既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准,又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对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注重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思维发展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交流和表达过程,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思维发展能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
4.文化感受能力
文化感受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优秀文化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对此,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文学形象和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感受语文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策略现状
研究证明,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为班级学生制定与之有关的教学内容,切勿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知识,缺少对学生的阅读引导,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模式。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所解读的内容过于死板,没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以及他们的个体认知程度,促使其可以更好地掌握阅读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三、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的效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有着贪玩好动的特点,且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提高他们的阅读趣味性,调动其阅读主动性。详细地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学生出示一些与阅读相关的知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秋天》时,为了使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歌音韵美,并懂得秋天是四个季节中最美丽的季节,借此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拥有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上课之初,笔者并没有着急为班级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班级学生播放了一段秋季美丽的景色视频片段,在此基础之上引导班级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借此促使他们加深对秋天这个美丽季节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使得后面的教学水到渠成。
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实践活动中,除了需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感悟阅读文章的内容,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类文章的阅读,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促使学生可以认识和积累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进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水平。
例如在教育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為了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民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笔者引导学生积累了一些描写景物的手法,特别是描写奇石的修辞手法,从而促使学生可以为后续的写话打下扎实的基础。
3.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结合,鼓励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水平。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应该始终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这个环节中,除了需要他们具备足够的耐心,还应该将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娟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11):35-36.
[2]王庭兰.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群文阅读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1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