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构建自主性阅读课堂的有效策略
2020-03-30穆国富
穆国富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最为普遍,教师也习惯通过课文阅读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所以如果我们可以稳步提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则可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本学科的教学效益,也是转变初中生语文学习行为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阅读课堂,充分发展初中生的自主阅读行为,让学生能够真正取得阅读进步。本文将从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阅读问题,唤起学生思考;丰富合作交流,完善学生感悟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构建自主性阅读课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遵循的是师本教育原则,初中生看似能够跟随教师的讲解来内化文本知识,但是却并不能确定初中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我们也难及时判断初中生是否可以全面内化文本内容。如果初中生产生的认知疑问却无法及时解决,且越积越多,就势必会影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健康发展。对于这一点,新课改所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可以让我们意识到问题出在了哪里,即学生的阅读参与度过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构建自主阅读课堂,切实发展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在阅读时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保证学生在阅读课上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构建自主阅读课堂的基本前提便是要让初中生自主思考文本内容,保证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能够将听讲、思考与探究结合起来。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则可创设阅读情境,丰富直观场景,让学生自主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初步调整学生的阅读状态。
就如在《雨的四季》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提前整理了一些与雨声有关的音频资料,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认真分辨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如此,初中生就可以顺利进入阅读情境,丰富自己的自然认识。通过聆听音频,本班学生初步总结了四季的雨的特点,比如春雨是温暖的、豪迈的、清爽的;夏雨是“暴躁”的,也是温柔的;秋雨是淅淅沥沥的、充满冷意的;冬雨是冷冽的、寒冷的。借此,本班学生还分享了自己对四季雨景的喜爱,阐述了自己与雨之间的牵扯。如此,本班学生就可以带着情感去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四季雨景的情感。
二、设计阅读问题,唤起学生思考
问题是思考的心脏,也是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工具。常规的初中语文阅读课上很少会以启发性问题来组织学生思考文本内容,导致初中生在机械接受活动中只能掌握文本的表面知识,难以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由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善用课堂提问技巧,围绕文本内容设计丰富的阅读问题,切实调动学生的思考意识,发散学生思维,使其在思考中自然而然地内化文本信息。
就如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就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多个阅读问题,希望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这些问题有: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海伦·凯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人初见时,海伦·凯勒有哪些表现,代表了什么样的心理?莎莉文老师是如何教育海伦·凯勒的?是否起到了成效?海伦·凯勒因为莎莉文老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理解“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的意思吗,请说出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所抱有的情感好吗?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让本班学生在阅读课上层层剖析文本内涵,使其通过文字来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与主题思想,是深化阅读程度的重要工具。
三、丰富合作交流,完善学生感悟
阅读,本就是一项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初中生的人生经历、情感发育状态都会使其在阅读时产生一定的想法与情感,但是却因为经历单一、经验不足经常会产生片面感悟,无法全面剖析文本内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组织丰富的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积极阐述个人阅读理解与文本感悟,让学生在同伴启发下产生更加完善、透彻的阅读理解,从而不断深化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自主内化文本主旨,真正获得精神上的财富。
就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去探究文本内涵,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全面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在组内,各小组要通读课文内容,总结出《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所阐述的主要内容,然后便要细究课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作者所使用的表达方式,积极丰富文学鉴赏经验。最后,小组内部便可阐述自己在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的思想感悟,分享自己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主题思想的认知情况,可以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解读文本思想。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构建自主性阅读课堂可以让初中生在阅读时实现全面进步,转变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阅读主体权益,使其在能动阅读探究活动中内化阅读技巧,发展阅读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自主性的阅读课堂,完善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向丹.探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49.
[2]李歡.关于初中语文“读”法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