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出新意来

2020-03-30龙清林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初中历史课堂

龙清林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教育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创新”作为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被逐渐落实到初中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当中。如何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就成了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本文将以初中历史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创新,并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希望对各位历史教师的工作起到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课堂

纵观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不少学生都存着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重知识记忆而轻理解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历史的学习缺乏一定技巧和方法。但更多还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得教师只顾知识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历史教学不再将重点放在“读”和“背”上,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前提,要想把历史教出新意,让创新教育在历史课堂落地生根,教师就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设法用更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接下来本文就来探讨一下。

一、以兴趣为主导,唤醒学生学习自主性

如果说课堂是基础教育和课程活动的主阵地,那么兴趣则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一般来说,兴趣所主导的历史教学,通常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达到“乐学”的效果。倘若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精心设计教学主题,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带到课堂上,则无疑能够赋予课堂充分的生机,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充分迸发,带来焕然一新的学习体验。以基础的课堂导入环节为例,我们在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北京人”的概念设计一段有趣的课堂开场白。例如:“说起北京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全聚德烤鸭,炸酱面,铜锅涮,还是带着浓浓特色的‘京片子?”然后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说说印象中的北京人。之后再把话题一转,延伸到课程内容上:“你们知道吗?历史上的北京人,可不仅仅是北京土著那么简单。他们可没有吃过烤鸭,也不会讲北京方言,严格来说,他们生活在石器时代,是中国早期的古人类……”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兴趣愈发浓厚。这时教师再开启教学,带领大家认识这些曾经生活在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像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探访他们在茹毛饮血的时代里,是如何制造工具、完成狩猎甚至保留火种的。不仅学生能够学的津津有味,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直线上升。

二、以情境为媒介,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历史教学的创新实践中,教师更要将“授人以渔”作为重点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展开训练,努力培育他们的综合素养,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通读课本,成为只会背诵的机器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引领课堂活动,带动学生的历史思维,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对教科书上的内容展开思考,质疑问难,并展开合作探究活动等等。比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这一课时,学生在秦始皇的人物评价方面存在争议。有的学生从教科书角度出发,认为他建立秦朝,促使国家走向统一,并且将文字、货币、度量衡都统一化,大大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于历史来说是有功之臣。也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暴政的传说由来已久,焚书坑儒的传说更是流传于史册,因此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应的史料,比如李白著名的诗作:“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还有贾谊的《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还有像《大秦帝国之崛起》《荆轲刺秦》等影视作品,以此来构筑生动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客观全面的看待秦始皇这个人物。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影响下,既能加强历史知识的汇聚与积淀,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可谓一举两得。

三、以互动为纽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互动是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占领绝对的主导地位,一讲就是半天,既不给学生反馈的机会,更不会依据学情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严重压制,也不会主动地发表新观点和新看法。因此在新时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设法破除这种模式,积极地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足够拓展。以提问环节为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改良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问法,例如“造纸术的发明时间是什么时候”可以改为“如果我穿越到秦朝,想买一本纸质的《天工开物》,请问有可能如愿以偿吗,为什么?”学生要想回答问题,就要先理清造纸术的发明时间,《天工开物》的著作时间,以及对应朝代和秦朝的时间先后关系,这样才能得出答案。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显得别具一格,同时能够较好地考察学生对历史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熟悉了教师的提问模式后,还可以自己根据书上的知识尝试着编写新问题,和同学们互相探讨,对他们的历史学习很有帮助。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可以表现在兴趣主导的教学中,渗透在课堂情境的塑造中,也可以在課堂互动环节的加强中得以凸显。教师除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外,也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让他们更好地在新时期的历史课堂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怎样创新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J].中华少年,2013(22).

[2]罗金.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探究[J].读写算,2015(33).

[3]张孝祥.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创新能力——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文理导航(4):63-63.

[4]肖守德, 龚秀萍. 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历史课堂——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 新课程学习(下), 2014(8):134-135.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初中历史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