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30衡东筠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能力培养思维导图

衡东筠

摘 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目前, “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本文通过介绍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把握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思维导图 ;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现行的2011版初中课程标准通过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助于初中生物教学、知识巩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备课使用思维导图,把握重难点有的放矢

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不竭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它能有效避免备课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怎样做到有效备课?思维导图是实现有效备课的一条途径。创建思维导图,能有助于进一步弄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等问题。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阅读教材内容,创建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二是研读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创建思维导图,形成三维教学目标;三是研究学情,创建思维导图,寻求学生最近发展区。

二、上课协作思维导图,促进交流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前,由教师根据备课设计的思维导图,给出一定的关键词,這点非常重要,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综合归纳能力有限。因此,明确的关键词一定要由教师提出,搭建思维导图的框架。

例如: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教师可以先给关键词:“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然后小组协作,对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知识,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各小组构建完思维导图后,教师应该鼓励各小组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及时评价,发现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否有问题,做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注个体情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生物实验课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设计。比如:《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在未知的机械和工具面前是茫然的,对于每一个结构对应的功能也是一知半解,这样“死记硬背”很容易造成的结果就是在考核中和应用中“张冠李戴”。在设计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把显微镜的关键部分设计为关键词:“目镜”“物镜”“光”,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其它的结构及其对应的功能。学生及掌握了重点的知识理论,又推导出其他辅助结构的功能,如此教学“事半功倍”。

三、复习活用思维导图,自我评价巩固知识

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 ,形成简单框架, 加上不同的颜色,使学生加深印象。比如在完成第二章《生物和细胞》,关键词是:生物、工具、细胞、病毒。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同时还可以检查自己的认知结构是否合理,从而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其实每个知识点都具有一个非常系统的结构,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加以连接,进而展开系统的分析与讨论。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使教学思路更加明确;便于学生将细小零星知识点构建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理解、比较和掌握。

四、自学构建思维导图,培养能力“授人以渔”

思维导图在内容上是由精细的观察能力、形象的思维能力、高效的记忆力、创造想象力、对亮度色彩和线条的敏感性、手的协调运动和丰富的表达能力组合而成,思维导图能促进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这些能力的培养能直接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成倍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除了生物课程可以使用,也可应用于其他学科,因此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导图就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应用于工作、生活、学习各个方面,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五、合理定位思维导图,注重方法合理应用

按部就班地去画思维导图,固然不会出什么大的差错。但是,正如就像画画需要技巧一样,绘制思维导图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技巧要求。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文字复制并粘贴到分支上,那就只是换了换样式而已,与实质性的思维导图貌似神离,相差甚远。这样做并没有真正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更不利于大脑做出正确的抉择与判断。

思维导图最大的缺点就是会让人沉溺于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填充,反而被限制思维,降低个人工作效率。这就是常见的工具驾驭于人之上我认为思维导图的本质是通过工具梳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思维导图强调的是工具性和逻辑性,而不是内容的完整性和版面的美观度。

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自己看的,一切以方便自己使用为主。不要太复杂、甚至面面俱到,很多学生一直陷入的一个误区,因为觉得都是重点,所以都放在了自己的知识框架里,造成思维导图看起来是非常宏达壮观,内容非常详尽,但是做完之后几乎不会再看,因为实在是太复杂了。需要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选择对自己有用或者重点放在知识框架里,经常回顾、补充和删减。

生物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工具。初中生物课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普及课程,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实验从未知到已知的实践过程。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赵国庆,陆志坚.关于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4).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能力培养思维导图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